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及效果综述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能力、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发展,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使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步程度、健身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得到全面、客观、准确、统的评价,现将公共体育课的考试评价标准统一制定,使教师考有所据,学生应试有章可循。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检查每位体育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避免考试中教师的主观意念过重的现象,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实行教、考分离,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育课技能考试成绩则由其他教师进行考试评定,最后二者成绩之和就是字生的体育成绩。
客观准确地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可以让学生们给自己的体育健身能力、健康状况准确定位,可以纵向、横向的和全校的每位学生进行卜匕较,及时发现不足的地方,以敦促学生努力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体育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育
课程应实现的课程目标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我校《学生成绩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体育课的实际情况,特拟订体育课成绩考核暂行办法如下:
一、体育课是学生必修课程,必须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除教师及时教育外,并记录在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
二、体育课按规定为考试课程,其考试项目和标准,由体育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并在学年初向学生公布。
三、体育课身体素质测试安排在每学期期中进行,专项技能考试安排在各项教学进度的最后一周进行,在期末其他学科考试开始前一周进行体育理论考试。
全部考试完毕后由任课教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四、考核与评价
1.体育选项课是必修课,一、三学期为考查,二、四学期为考试科目。
体育课成绩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定方法进行,体育课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
2.成绩考核管理办法:根据教学管理有关规定,体育课成绩考核作如下规定:
(1)学生上体育课每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2分,事假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病假需有校医诊断证明,事假需有辅导员准假条)。
(2)学生每学期无辜旷课三次,缺课超过三分之一者(包括病、事假),该学期体育课挂科不准许正常参加考试,待毕业前补考一次。
(3)学生体育课学期综合评定成绩不及格可进行补考。
(4)学校各项运动队的运动员,集训期间可免修体育课,体育课成绩由教练员根据队员平时训练表现及比赛成绩评定。
3.理论课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根据当年使用教材内容进行考核,分值100分。
4.学期综合成绩构成
第一学期:实践课(滑冰课)6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10%、平时分30%(学习态度20%+“每天锻炼一小时”10%)
第二学期:实践课(专选课)60%、体育基础理论考试10%、平时分30%(学习态度20%+“每天锻炼一小时”10%)
第三学期:实践课(滑冰课)6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10%、平时分30%(学习态度20%+“每天锻炼一小时”10%)
第四学期:实践课(专选课)60%、体育基础理论考试10%、平时分30%(学习态度20%+“每天锻炼一小时”10%)
5.选修课成绩评价:实践课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综述与分析
大学生体育考核方法上以“结构考核,综合评分”为主,在考试标准方面,还是以学校统一制定的标准为主,而学生却比较乐于接受根据不同的水平制定出不同的考试标准,表明在考试标准、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的手段还是多元化。
对于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实际,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以进步幅度为依据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制订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统一标准和客观标准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立体的考核体系。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全过程评价。
不再是单一的只追求技术技能的量化。
用同一把尺子由教师从一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要测评参照系,充分运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体育思想意识、动机、兴趣、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创新精神、实践组织能力以及课堂表现和健康状况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进行体育行为综合评价。
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
对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