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

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

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

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

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

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

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

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

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

(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

)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

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曲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选用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到全国各地的时刻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的认识。

但是因为新千年时现在的学生才2岁,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

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由于事情刚刚发生,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的认识和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最近中国的航天界发生了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知道是什么事吗谈话: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升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消息一传开,举国欢腾,普天同庆。

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里面有两个时刻非常关键,请小朋友们注意听。

(观看神舟六号点火、发射升空的录象,听准两个关键时刻:指挥员宣布点火时间为9时;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是9时39分)提问:你听到了哪两个关键时刻(板书:9时,9时39分)谈话:你能在钟面上拨出9时吗边拨边想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提问:我们以前还学过几时半,你能在钟面上任意拨出一个几时半吗学生展示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拨的教师小结:要拨几时半,可以要先拨出整时,然后让分针走半圈,从12走到6,这就是几时半。

2、产生冲突,引入新课。

谈话:再看指挥员宣布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时刻9时39分,还是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或几时半你能不能试着拨出9时39分这个时刻学生展示。

(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拨出这个时刻或者能拨出这个时刻,但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拨。

)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地来认识几时几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准确地拨出这个时刻。

【设计意图】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出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设境激情,以情导学。

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学生特别感兴趣,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从情境中提取知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认识钟面。

谈话: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

所以在观察钟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手中学具表,对其观察。

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谈话: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5小格呢游戏:看谁反应快!看看分针走了几分钟。

(出示课件,分针走5分,7分,15分,30分,33分,45分,55分,60分)提问: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板书60分)谈话: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请小朋友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学生汇报交流:分针走一圈,时针从几走到几。

小结: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不管从几走到几,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小结:分针走一圈是60分,同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让学生多读两遍)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的演示。

(课件演示:开始时刻是12时,然后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到1,是1时。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独立地探索知识,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进而得出了1时=60分的关系,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学会知识,牢固扎实。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体验一分钟的长短(1)看一分钟的动画片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你来感觉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动画片)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学生可能回答:一分钟很短;一分钟很快谈话:其实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口算,写字或者背古诗,我们来试试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汇报交流:一分钟做口算的做了几道写字写了几个古诗背了几首谈话: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一分钟能做事情的资料,一起读一读。

(课件展示资料:生产线上一分钟生产可口可乐2185瓶等。

)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4、认识几时几分。

(1)正确拨出9时39分这个时刻。

谈话:刚才我们具体地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现在你能准确地拨出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9时39分了吧。

试一试。

学生拨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小结:拨9时39分,要先拨出9时,然后让分针走39个小格,这就是9时39分。

提问:再来看看这个时刻,谁能说说9时39分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学生可能回答:时针过了9,还不到10,所以是9时多;分针走到7是35分,再走4个小格就是39分。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呢要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谈话:9时39分除了这种文字表示法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9:39,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这个时刻也读作9时39分。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2)试一试:读出神舟六号飞越新疆上空的时刻。

谈话: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读出神舟六号飞越新疆上空的时刻吗(课件出示:10时45分)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设计意图】学习认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分散难点,减缓难度。

首先重点解决看几时多这一层,再解决多了多少分这一层,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看几时几分的方法。

这样教学,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认时刻谈话:请你正确读出神舟六号飞越青岛和珠穆朗玛峰上空的时刻,并记下来。

(课件出示:飞越青岛上空是9时38分,飞越珠穆朗玛峰上空是12时15分)集体订正谈话:12:15也叫做12点一刻,为什么把一刻定为15分呢一起来看一段小资料的介绍。

(课件演示古代铜壶滴漏的动画,让学生了解一刻为什么定为15分)2、拨一拨谈话:请在钟面上拨出13、14日神舟六号飞越北京上空的不同时刻。

(课件出示两个时刻8时零2分和3时18分)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3、连一连谈话:这是丁丁在校一天的时间表,你能把时间与相应的事情连起来吗(课件出示:起床:6:30;上课:8:00;吃午饭:12:00;放学:下午4:50)布置作业: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