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读情况。
(1)樟树繁衍劝说搬家稠密蓬蓬勃勃
此病病死率约在15%左右,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人物介绍】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20XX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枝干粗壮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拒虫香气高贵之处永久保持
教学反思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主备人:曹蕾审核人:____
教学
内容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难点:能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
准备
【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尽量]jǐn liang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例:轻大家尽量发表意见。
[尽量]jìn liang达到最大的限度。例:你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帮助解决。
预习
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美观地完成《习字册》字、词部分的描红及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声色俱厉身先士卒娴熟疲惫
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题,《补充习题》的第一、二题。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主备人:曹蕾审核人:____
教学
内容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生字,11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指导朗读课文。
石榴崇敬瞻仰抗拒仍然枝枯叶落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2、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3.、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谁)?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②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找出不少于三个描写叶欣的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叶欣怎样的品质。
③试着给课文分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
4.向家长了解20XX年“非典”侵入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或者上网了解一下“非典”病毒的特点、传染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指导读好课题
4、解题。
5、介绍宋庆龄。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6、交流归纳问题:
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怎样的?它们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地方?
7、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难点: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教学
准备
投影 挂图
预习
设计
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口头扩词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段写到了周总理,还写到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 (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
(2)轻声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映示画有樟树的投影片。
②默读课文,书上用哪个词概括樟树的外形特征?“蓬蓬勃勃”什么意思?
③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④小结:
⑤轻声读课文,读出樟树的特点,使听者印象深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
②问: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而樟树”,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树木?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生思考、交流
齐读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着重指导生字的读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交流学会的词语。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2、抄写生字词。
3、习字册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c.“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呢?
④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⑤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背诵。
⑥小结:
(3)指导概括第二段段意。
3、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③出示重点句,品评: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
“招”和“拒”可组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什么讲?
b.比较句子: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