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是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内容探究】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 年到公元前476 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 年到公元前221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时标题——“动荡的春秋时期”,请同学们说一说“动荡”的同义词。
(摇晃、变动、变化等),有变化才有变动,变化太大就会打破原有的局面出现动荡。
所以要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就必须清楚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中的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教师讲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
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由此进入铁器时代。
[教师过渡]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这一时期的政治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动。
这种政治上的变动是什么样的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呢?我们一起从王室衰微一目中寻找答案吧!
二、王室衰微
1.教师展示图片《西周分封制后形成的等级示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王室衰微一目中的内容。
讨论问题: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什么时期开始被打破的?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
时期:春秋时期。
具体表现:政治上——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
经济上——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教师过渡]
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统治力的下降,促使各诸侯群雄并起,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那么在这场争霸战争中涌现出多少位霸主?又出现过哪些英雄人物呢?我们一起从诸侯争霸一目中寻找答案吧!
三、诸侯争霸
1.教师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争斗)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齐桓公)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
1、①发挥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渔盐业。
(教师展示课本《春秋争霸形势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 ②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教师展示管仲和齐桓公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 ③ 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扩充疆土。
“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召集诸侯会盟的意义是什么?(标志着霸主地位的确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 页正文部分,讨论回答“问题思考”中的题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
但是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同时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重大变化。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史实是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