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名著名设计师 及作品赏析

五名著名设计师 及作品赏析


-
5
书籍设计
• 图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 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 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 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 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 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 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 难忘。
-
6
书籍设计
• 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 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 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 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 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
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
的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
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
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
-
8
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
靳埭强

• 靳埭强1957年定居香港,做学徒,满师后当 裁缝师,如此10年之外。其后在香港中文大 学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 作,屡获奖项,享负盛名;1967年创办设计 公司,作品受高度评价,成为驰名中外的设 计师。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 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 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 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 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 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 《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 年展冠军。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 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 更是- 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9 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
著名设计师及作品赏析
姓名:苏鹏
班级:14级广告班
学号:1407020130
-
1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见图1)1938年出生 A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1958~ 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 绘画和实用美术。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 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 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 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 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同年,36岁 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 (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 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 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 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 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作。
-
13
“湿笔取韵,枯笔取气”。[3] 靳先生在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参展 作品《汉字》系列中饱含浓情的 “山”、“水”、“风”、“云” 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 “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 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 远”,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 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 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视觉上给 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
7
设计中张力的凸显
•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
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
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
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
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
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
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了一种
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图中密密
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
-
2
冈特·兰堡作品探析
•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 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 "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 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 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 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 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 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兰堡 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 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
14
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 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 国立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 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 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平 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
-
3
作品赏析:土豆
• 作品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 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 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 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 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 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 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 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 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 视觉冲击
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 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对中国 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的 巧妙结合。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 多,如大家熟悉的中国银行 的标志设计以及多幅招贴, 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都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10
此作品提取了中国的传 统元素:毛笔的笔触,结 合日式的构图,巧妙的体 现了沟通交流的主题。让 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智 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 对话。
-
11
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 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 重要的元素——红点, 一个朱红而鲜亮的红 点。他说“红点是我 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 的一个视觉元素,也 是精神元素,它可以 融汇我的设计意念, 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 的讯息。
-
12
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 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中间一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 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 Nhomakorabea4
书籍设计
•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 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 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 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 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中 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 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 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 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