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探究

关于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探究

中韩旅游服务贸易探究
国试Q1041 唐诗尧王蜜黄贝肖洁程遥华慧敏
摘要:近年来,中韩贸易规模迅速增长,中韩间的旅游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韩间贸易关系背景,然后介绍了中韩旅游现状及特点,进而提出了中韩旅游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中韩旅游服务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中韩旅游业的合作有利于两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一、中韩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背景
按照入世承诺,中国允许合资旅行社在华设立分支机构,除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之外,外资旅行社在市场准入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中国自2007年2月起,取消对内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赴海外发展。

自2007年7月起,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

2010年,国家旅游局与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拟在中国17家中外合资旅行社中择优开辟出境游业务的试点,旨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标志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亚太地区双边建立自由贸易区步伐正在加快,对旅游市场一体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韩同为WTO成员国,同为APEC成员国,也是东盟ASEAN“10+3”机制的参与国。

在经济贸易区域化进程中,中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双边或多边政府协商合作机制,旅游贸易发展与合作已经提上重要议程。

韩国成为中国入境游的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

中国出境旅游人次和境外旅游消费的增长也在加快。

在这种形势下,中韩需要着重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积极引导两国的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在此基础上,为区域旅游目的地市场的构建创造条件,并增强对区域外居民的旅游吸引力。

二、中韩旅游现状及特点分析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89年,韩国政府严格控制韩国民众前往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1989年1月开始,韩国政府逐渐放宽了这方面的限制,出游人数激剧增长。

尤其是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来华旅游的韩国人迅猛增..韩国是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

(一)中韩旅游合作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
1.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之间旅游发展迅速,中韩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

从杭州市重建高丽寺、重修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的举动不难看出中国地方政府是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重视韩国来华旅游市场的表现。

2.通过挖掘中韩历史资源,搭建文化桥梁。

2004年杭州市决定重建高丽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座古寺见证了宋代杭州与高丽国交往的一段历史。

通过对高丽寺的重建等进一步扩大旅游资源为中韩旅游合作提供契机。

3.中韩文化交流增多,从饮食到娱乐,韩国的食物、服装、影视、歌曲不断进入中国,刮起阵阵“哈韩风”。

4.中韩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中韩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中韩旅游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韩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各种民间团体例如中韩友好协会等,也为中韩的旅游事业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韩旅游合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韩国人在中国旅游存在的问题
1.除东北三省、北京、上海等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缺乏擅长韩国语的导游员,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的韩国游客逐年增加,但语言上的障碍,势必影响韩国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

2.中国内地许多地区的旅店和饭店的饭菜不符韩国游客们的口味,游客们感到很不便。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饭店都有了很大改善,其硬件建设虽然发展
较快,,但服务离韩国游客的要求还相差较大。

4.中国的国际旅游营销做得不够好,韩国对中国了解程度受限,并且中国的韩国旅游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二)中国公民在韩旅游存在的问题
1.从1998年中国公民正式将韩国作为出境旅游的目的地以来,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障碍,韩国有很多旅行社派不出中国语导游员,导游严重缺乏。

2.韩国的旅游团队餐饮质量差,量不足,而且不适合中国游客的饮食习惯。

3.韩国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导致韩国的旅游费用偏高,不适合中国公民的收入,使大多数中国公民难以实现到韩国旅游的愿望。

(三)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中韩双方都应该制定一些政策,加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以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可在高等院校提供韩语必修或选修课程,加大对外语培训机构的支持,扩大对韩语的学习渠道,韩国也应采取类似措施,以增加高素质的专业化导游员的比重,解决中韩旅游人员在异地的语言障碍问题。

其次,由于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因此,两国都应加强对导游的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注意接待等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同时,我国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1.向韩国学习,强化对外旅游宣传。

对外旅游宣传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对国际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国应采取一些措施如经常邀请外国记者、旅游团体、旅行社负责人来访,沟通联系、增进了解、扩大影响,增设海外旅游机构等。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国际旅游的发展,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并鼓励民营资本投向旅游业,以弥补政府资金不足,形成官民共同兴办旅游业的格局。

在旅游活动季节性较明显的景区,举行多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以更大程度的吸引游客。

3.韩国过于依赖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今后可以考虑朝着逗留型和度假型的方向发展。

适当地建造一些主题公园,使其旅游资源更加多元化。

增加旅游活
动的种类,使其丰富多彩,以此来吸引中国游客,并延长其逗留时间。

同时餐馆酒店可以适当吸收中国饮食特色,丰富食品种类,提供一些中国菜肴。

四、中韩旅游业合作前景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预测,2l世纪亚太地区仍是世界旅游最活跃的地区,其旅游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lO%以上,且区域内的国际旅游者比重将超过80%。

到2020年,世界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总量将达到1.37亿人次:同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德、日、美的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

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速度和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二)中韩政治关系友好、稳定
建交以来,两国加强高层交往和各部门、各层次的交流与对话,双方已经建立起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领域涉及经贸、科技、能源、金融、文化、教育、新闻等多方面。

在近代又有被侵略的共同遭遇.因此有相互加强合作的政治基础。

这都是中韩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区域性经济对两国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合作方式探讨
区域性是当今世界国际旅游业重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为接待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游者主要来自本区域,而客源输出国和地区的出境旅游者主要分布在本区域。

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使地区化旅游更加频繁。

区域性旅游是当今世界国际旅游业的主流。

对韩国而言,东亚太平洋区域构成韩国客源主体,韩国旅游市场区域构成对于同处于东太平洋区域的我国国际旅游业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

很显然,韩国与我国面临着共同的客源市场,竞争不可避免。

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相近的竞争对手往往也是很好的协作伙伴,首先可以与韩国联手开拓远距离的欧美市场,实现欧美游客在我国与韩国问的区域旅游。

对远道而来的欧美游客我国可称为韩国近邻,通过协作完全可以吸引部分来韩国的欧美游客顺道游览我国。

同时,相应的将我国的部分欧美游客游览线路延
伸至韩国,做到互利互惠。

(四)中韩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平衡两国国际贸易收支
随着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两国贸易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中国对
韩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经贸热、投资热能够直接带动商务旅游以及部分探亲、
观光等旅游.这将有利于拉动两国旅游合作,尤其是韩国入境旅游.在我国“积
极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指导下,也有利于平衡两国之间高额的贸易赤字。

(五)合作前景展望
中韩旅游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对于韩国来讲,中国是不可多得的大客源国;
另一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独具风韵的自然风景,是韩国公民的
首选旅游目的地。

另外,由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使中韩两国有机会共同对
外促销,共同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并可以创造条件,开辟国际联合线路,并以旅
游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可以预言,中韩旅游业在双赢基础上的合作使得两国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很好。

参考文献:
[1] 温艳玲.当代韩国[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2] 朴英姬.当代韩国[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
[3] 吴军卫.中韩旅游业之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5(3).
[4] 沈卫平,侯祥鹏.中韩旅游业合作与发展前景[J].现代经济探讨,2006(12).
[5] 王继庆.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发展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