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五大气运动【识记1】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Ⅰ太阳暖大地过程Ⅱ大地暖大气过程Ⅲ大气还大地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反射>散射>吸收1、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举例: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原因:多云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散射作用:部分有选择性。

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明亮;朝霞、晚霞;交通信号灯采用“红”灯停。

3、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

举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原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原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夜晚):大气逆辐射举例①: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原因: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高。

举例②:“十雾九晴”;原因: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易形成雾。

举例③:人造烟雾能防御霜冻;原因:燃放柴草释放烟雾,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小。

举例④: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由于CO2浓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高。

[注]温室大棚利用保温原理,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结合AB,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晴天阴天【训练1】【高考真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巩固训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右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1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辐射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识记2】热力环流和风一、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同一地区不同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所以P A P B P D P C不同地区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所以P A P D P B P C综上:[注]近地面低压→气流→天气近地面高压→气流→天气二、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理想状况)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高空)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 ,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 气压场中风向画法:①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用虚线画出气压梯度力;②根据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实线画风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近地面风向与气压梯度力夹角约30-45度,高空风向与气压梯度力夹角为90度。

[注]气压场中三个力的方向(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水平气压梯度力: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于风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摩擦力:与风向常见的气压场中,气压值在1000hpa左右为近地面,气压值在500hpa左右为高空气压场中风力大小的判断:一般而言,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风力越。

[注]影响风力的其他情况:狭管效应风力大;裸地、水面和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地形起伏小,风力大;北方地区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陆地气温海洋,陆地气压海洋---海风夜晚:陆地气温海洋,陆地气压海洋---陆风[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类似下垫面:裸地和绿地陆地和湖泊(湖陆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地表冷热不均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ABCD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山坡气温高于同高度的山谷---谷风山谷气温高于同高度的山坡---山风[注]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夜晚山谷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山坡冷空气下沉到谷底,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另:夜晚冷空气占据谷底后,使山谷地区形成逆温现象,从而使山谷的雾或者污染物不易消散,因此谷地不宜布局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在亚热带气候区的冬季,冷空气易堆积在谷底,对谷底作物造成冻害。

)结合山谷风的形成,可推知:山区的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均平原。

3、城市风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风由吹往。

[注]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和工业活动集中,生产生活释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绿化带布局:。

[注]绿化带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

卫星城及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

【高考真题】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的气压状况,读图回答。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图中A,D两处相比,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3)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

原因是。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A.午后2时左右B.午夜前后C.日出前后D.正午前后4.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B.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下面5-6题。

5.“旗云”多在()A.阴雨天出现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D.晴朗夜间出现6.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A.山谷风B.华北季风C.湖陆风D.盛行西风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最接近当地地方时A.0点B.5点C.14点D.20点8.此时湖泊东岸旗杆上的红旗飘向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

据此回答9-10题。

9.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 )A.较高 B.较低C.相等 D.不确定10.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A.东风 B.南风C.西风 D.北风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 )A.晴天、阴雨天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D.阴雨天、阴雨天12.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正南风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13-15题.1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冬季晚上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夏季白天14.该时刻甲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5.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A.气温日较差变大B.风频变大,山风增强C.气温年较差变大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16.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A、B两地受热的是,气压较高的是。

(4)若此时为夜晚,A、B表示海洋和陆地,其中表示陆地的是,吹(海/陆)风。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地。

(全套资料+球球123350838)【识记3】大气环流一、三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1、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移,冬季移。

(全球:月北移,月南移)[注]可以根据气压带或者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季节2、下图是三圈环流变式图,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大气环流的方向和地面气压带的名称。

3、下图是三圈环流俯视图,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判断是哪一半球及对应的季节。

[注]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低高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多(、)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少(、)中纬西风带控制下降水较信风带控制下一般降水较少(除迎风坡情况)4、三圈环流对气候(大陆西岸)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0之间;全年受控制;终年。

如: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西岸;受(夏季)和(冬季)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0之间大陆西岸;受或控制;全年。

如:撒哈拉沙漠。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0到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夏季,冬季。

如:北半球的旧金山、洛杉矶、罗马、开罗,南半球的珀斯、开普敦、好望角、圣地亚哥。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0到60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受控制;终年。

如:西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7月陆地气压中心:亚洲低压(低压)海洋气压中心:高压(夏威夷高压)高压(亚速尔高压)东亚:季风,成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