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号炉机组气力输灰系统及主要设备改造技术规范书*发电厂2009年12月目录1 总则2 设计基本条件2.1 工程及除灰系统概况2.2 环境条件2.3 标准和规范3原系统及主要设备规范介绍3.1 气力输灰系统3.2原设计基本参数3.3系统配置参数3.4气力输灰系统配置参数表3.5输送及控制气源系统3.6系统主要设备规范3.7 2台炉原控制系统4系统改造要求4.1基础资料4.2 气力输灰系统增容初步改造方案4.3控制系统要求4.4 投标方可提出更优的改造设计方案。
4.5改造后系统参数4.6气力输灰系统计算参数表5设备通则6 性能结构及配置要求7 设计与供货范围8 技术资料的提供和设计联络9 其他10 质量保证及试验11 技术服务12 包装和储存13 随机备品备件14工作安排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用于*电厂的正压气力输灰系统增容改造的配套设备、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卖方应提供满足本招标文件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卖方应执行本招标文件所列标准。
有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卖方提供的主设备、附件、备品备件、外部油漆等材质必须满足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要求。
1.6 合同签订后半个月,按本技术规范书要求,卖方提出合同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说明清单给买方确认。
2设计基本条件2.1工程及除灰系统概况*电厂位于。
工程安装MW燃煤机组。
除尘器采用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器灰斗灰经气力输送系统输送至灰库、然后由气卸干灰运输车外运综合利用,或经双轴搅拌机加湿后由自卸汽车运往灰场贮存。
机组从投产至今,除灰各系统、设备及部件基本完好,系统运行正常,仅由于实际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差异较大,导致输灰系统严重出力不足。
原每台炉设计煤种燃煤量320t/h,灰份10%,系统设计出力为36t/h。
而目前实际燃煤量为320t/h,灰分高达35%,实际排灰量约为340x0.35x0.9=107.1t/h,已经远超出原输灰系统的设计出力,为满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将6号炉除灰系统进行增容改造。
改造内容包括配套设备、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
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系统出力条件下,为节省改造费用,降低工程投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系统的设备、部件及管道等。
2.2 环境条件多年平均气温: 6.2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34.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55%;多年平均降水量: 411.8mm;多年平均大气压力: 901.6 kPa海拔高度: 1025地震裂度: 8度2.3 标准和规范2.3.1 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699-882.3.2 碳素结构钢 GB700-882.3.3 热轧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707-882.3.4 灰铸铁件 GB9439-882.3.5产品标牌 JB8-822.3.6渐开线段圆柱齿轮精度 JB179-832.3.7公差与配合 GB1801-792.3.8 袋式除尘器用时序式脉冲喷吹电控仪技术条件 JB/T5915-1996 2.3.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5917-1996 2.3.10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JB/T8471-1996 2.3.11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JB/T8532-19972.3.1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998-822.3.13 管状电加热器元件技术条件 JB2379-872.3.14〈钢制压力容器〉标准及相关标准 GB1502.3.15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定 SDGJ11-902.3.16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17642.3.17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 GB/T142112.3.18 机械密封技术条件 JB41272.3.19 电控设备第一部分低压电器电控设备 GB47202.3.20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GB72512.3.21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193.原系统及主要设备规范介绍3.1 气力输灰系统6号机组采用输送公司的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
每台炉气力输灰系统的输送能力按锅炉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下设计煤种排灰量的160%进行设计;除尘器灰斗设气化风系统,并配置气化风机、电加热器及灰斗气化板;两台炉共用直径为¢12m粗灰库2座、细平底灰库1座,每台炉对应1座粗灰库,两台炉公用1座细灰库。
省煤器和一电场的灰管可分别进入两个粗灰库,二、三、四电场的灰管能进入相对应的一个粗灰库和公用细灰库。
库顶均设有脉冲布袋除尘器及压力真空释放阀,灰库设高、低及连续料位计,灰库内设气化装置,气化面积不小于库底面积的15%。
库底设三个出口,一路经给料机、干灰散装机后装车外运,另两路经给料机、双轴搅拌机加湿后装车送往灰场。
3.2原设计基本参数每台炉灰量: 28.41t/h(设计煤种) 24.81(校核煤种)7号炉输送最大几何长度:~347m(除尘器灰斗—灰库)其中水平:~315m;垂直:~32m;90°弯头:~8个,45°弯头:~3个;干灰重度:~1250 kg/m3电除尘器灰斗排灰口高度:3.5 m电除尘器灰斗总数:32个(每台炉)。
3.3系统配置参数表140m40m10m490m145m35m3.4原气力输灰系统配置参数表3.5输送及控制气源系统气力输灰系统所用输送及控制气源使用专用螺杆式空压机,每台炉各配2台,公共备用2台,空压机容量为系统用气量的110%以上,气源经后处理设备干燥、净化后达到输送气源品质要求。
仪控气源为2台螺杆式空压机、2台无热再生干燥机,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当运行的空压机出现故障时,备用空压机能自启动投入运行。
3.6系统主要设备规范表3.7 2台炉原控制系统3.7.1 程控系统主要控制监测对象气力除灰PLC程控系统监测对象:64台MD泵及相关阀门、4台管路切换阀、8台库顶切换阀。
灰斗、灰库料位开关信号进入PLC程控系统。
灰斗气化风系统、灰库气化风系统的联锁启停控制进入PLC控制系统。
空压机系统由空压机的中心控制单元实现控制,中心控制单元的联锁启停控制进入PLC控制系统,空压机的重要参数和状态在CRT上显示。
实现除渣系统的监视。
灰库库底卸料系统采用就地控制,其运行状态信号进入PLC控制系统。
3.7.2 程控系统概述除灰PLC控制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CRT 操作员站的方式。
通过以太网,在上位机上,运行人员可以对整个气力除灰系统进行监视和操作,并预留有与辅助系统控制网络连接的以太网接口。
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阀门的开关和密封状态,料位、压力等工艺参数通过IO模块直接进入PLC,上位机通过监控软件及IO驱动与PLC进行数据交换,上位机监控画面上即可显示现场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工艺参数。
操作人员根据CRT画面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及工艺参数,通过鼠标和键盘就可控制现场各设备,通过通讯网络,PLC接收到上位机的指令后,结合现场输入信号,按预先编制好的逻辑程序进行运算,运算结果通过输出模块输出信号,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设备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2台炉共用一套PLC控制系统,系统配置见下图。
3.7.3控制方式及功能3.7.3.1 控制方式控制系统将采用三种控制方式:全自动控制、远方手操和就地手动控制。
正常情况下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
在全自动控制方式下,操作员通过安装于控制室的计算机键盘或鼠标发出程序“启动”命令,使气力除灰控制系统按程序启动各子程序,整个气力除灰系统的运行将根据工艺专业的要求按顺序进行。
当条件不满足或选择设备故障时,故障原因将显示在CRT上。
当操作员发出“系统停止”命令时或联锁保护动作时,系统将按预先设计的程序按步骤自动停止。
在远方手操方式下,运行人员通过安装于控制室的计算机键盘或鼠标启停某一子系统。
输灰系统各设备间的连锁方式与自动控制方式下相同。
在设备检修或调试时采用就地手动控制方式。
3.7.3.2 上位机监控管理功能上位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显示功能工艺系统总图显示工艺流程的动态显示设备运行状态显示阀门密封状态显示料位显示输灰压力模拟量显示控制方式显示报警显示系统时钟显示实时曲线显示历史趋势显示(2)控制功能(通过键盘和鼠标操作)系统运行方式选择运行设备选择所有受控设备的控制各监控画面的切换系统参数的设定报警确认(3)报警处理功能系统报警实时显示系统报警及操作员操作记录的实时打印系统报警及操作员操作记录的存储系统报警及操作员操作记录的更新(4)报表功能所有报警信息、操作员操作及运行参数都可做出班报、日报和月报。
(5)打印功能所有报警信息、操作员操作及运行参数都可根据操作员的指令实时打印,也可定时打印。
3.7.4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主要由组态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组成。
3.7.4.1组态控制软件上位机系统选用美国Wondware公司的Intouch 7.11实时监控软件包作为监控软件。
该软件包由多个组件组成,完成可视化、获取数据、扩充外接组件/系统、历史趋势、事件处理、报警记录、报表和分析工具。
Intouch建立了让使用者易于快速地创建一个复杂和功能强大的操作者界面的标准。
3.7.4.2 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PLC控制柜、CRT操作站及控制台等,(控制台型式、规格在联络会上确定)。
(1)可编程控制器(PLC)PLC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采用MODICON-QUANTUM系列。
PLC所有模件采用插件式。
PLC控制柜内提供I/O总量的10%作为备用,PLC机架留有10%的备用插槽,以利于系统的扩展。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采用24VDC输入/输出模块,现场来的输入接点为无源干接点,输入、输出通道要有效隔离。
模拟量输入模块采用4-20mA输入模块。
本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选用MODICON-QUANTUM系列的140CPU11303处理器。
(7)就地控制箱每台输送泵都有1个就地气控箱,气控箱内装有与本设备有关的电磁阀和压力开关等设备。
4系统改造要求4.1基础资料4.1.1改造要求本次除灰系统增容改造按照锅炉燃煤量340t/h,燃煤灰分为35%,灰渣比为90%:10%进行设计。
7号炉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最大出力按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下燃煤排灰量的120%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