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现代主义 PPT课件

后现代主义 PPT课件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 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
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日本设计师山崎实—普鲁帝·艾戈公寓)
后现代设计的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
“POP”一词是”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
英国画家查理德·汉戴尔顿:“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 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和冒险的、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充满了战后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理(Richard Haoilton )
香山饭店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 店的设计工作。他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 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 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 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 「香山饭店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的建筑 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 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 芽」 。
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 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 环境紧密相连。
设计理念与方法
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 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
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他以标记和符 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 : 提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 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 对含混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好。 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 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 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 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国政 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 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 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 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 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 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 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 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 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 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金字塔为边长35m、高21.6m的玻璃建筑 物。
“新材料和新形式的运用”
《 我 在 梦 想 白 色 的 圣 诞 节 》
包含元素: 电影宽银幕的剧照形式 彩色负片 白人歌手换成了黑人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
美国 1928.8.6-1987.2.22
艺术家 电影制作人 作家 摇滚乐作曲家 出版商
绘画作品: 《玛丽莲·梦露》《毛泽东》《金宝罐头汤》《安徒生》 电影作品: 《雀西女郎》《寂寞牛仔》《帝国大厦》
美秀美术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 自然坡面和树木生长,人 们修了专门的隧道,并搭 建了一系列平台,用以减 少对周围水土和植物的影 响。在美术馆的填土过程 中,精心设计了一道防震 墙,墙高20多米,将地下 二层的建筑与山体岩石隔 开。
经过覆盖,几年后山上 的原始风貌已经恢复,自 然景观完好如初。
美秀美术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 “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 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 [华裔美籍]
“豆袋” 加提、包立尼、提奥多罗设计 意大利 1969年
JOE沙发 意大利 1970年 意大利罗马滋、乌比诺、帕斯设计
椅子 威勒·潘敦设计 丹麦 1960年
衣帽架 格多·德罗克、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探索
1. 罗伯特·文丘里[美] 主张: 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东南北三面还有 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 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 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 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 奖的普茨克奖。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 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 金,每年颁发一次。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 第五人。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 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 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 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 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 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 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 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 的感觉。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 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 “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 合”。
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 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波普运动
—一种流行文化的开始 “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后来被 称为波普艺术的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应用艺术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
《 玛 丽 莲 梦 露 》
“色调的分离”
作品要素: 被公众接受的偶像 依据媒介 丝网印刷的技术
“运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 安 徒 生 》
作品要素: 进行色彩的分离简化 主题图形重叠 近实远虚的空间感
儿童斑点椅 彼得·默多克 英国 1963年
充气沙发 1968年 意大利
UP椅 意大利 1969年
在屋面玻璃与钢管 支撑杆之间的空间,设 计了滤光作用的仿木色 铝合金格栅。
除了美学上的成功外, 格栅梦幻般的影子泼撒 在美术馆的大厅及走廊, 它与传统的日本竹帘式 的“影子文化”对上了 话,这个强烈的效果是 始料未及的。
2.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
美国建筑师。
“在所有作品中,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 启示最大。它最具动感、最有联系性,是学习 艺术和技术最丰富的来源”。
从观念变革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科学的、物质的法则、规律和原理,已经迅速为 设计者所掌握,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适用性已不再成为判断设计水平高低的标准。艺术上 的趣味、风格重新提到消费者的面前。 2. 商业和服务行业的巨大发展,为人们的娱乐、旅游等精神需求创造了条件。就设计而言, 设计师不仅要对实体的物进行合理设计,更要重视全社会的组织、秩序和文化活动的设计。 3. 这一时期最为广泛的消费群体,是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趣味,这也促使 设计风格的演变趋向时尚追求和形式化倾向。 4. 宇宙空间的开发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科技”成为共同的时尚爱好。 5. 化学工业为设计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在质量、肌理、色泽、强度、可塑性 及价格方面,都具备着较大的优势,从而成为设计领域广泛采用的普及型材料。 6. 智能性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设计进入电脑时代,产品外观的更新速度快,品种多,为多 样化、个性化、人性化、非标准化的设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7.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公众参与形式的出现,影响着最普通人的审美情趣,风格多元化为 多种多样设计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参照。
香山饭店
“当然还要现代化。从香山 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 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 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 精华。”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 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建。 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 美术馆,不惜花费250亿 日元的总造价建成这座美 术馆。
“一座山,一个谷,还有 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 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 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 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 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 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 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 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英国波普艺术创始人 艺术特点: 1. 通俗的表现内容 2. 具象形和符号的拼贴 3. 新材料和新形式的应用
代表作: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 So Different,So Appealing》 (是什么使今天得家庭如此的独特、如此具有魅力?)
2. 查尔斯·詹克斯 [美] 主张: 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
著作《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详尽列举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 流传。
将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美国圣路易市炸毁由日本建筑师山畸实设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 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