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公安县第一中学地下停车场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湖北利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编制人:审核人:日期: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八日公安县第一中学地下停车场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工程概况§1.1 概况公安县第一中学地处孱陵大道与阧瓦路交接处,该地下停车场处于校区的东北侧,场地已回填平整。

根据有关资料,设计±0.00=35.90m,自然地面标高平均约为35.15m ,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坪下±0.00以下5.50m,因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75m 。

南北长度约111.60m,东西长度约53.40m ,基坑开挖面积约5639.04m2。

本施工组织设计仅考虑基坑喷锚支护方案。

§1.2 基坑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临近孱陵大道,场地内全部为空地,具备施工的基本条件。

本基坑周边环境描述如下:基坑东侧:J 轴线平行于孱陵大道,距建筑红线和围墙较远。

基坑南侧:17轴线临近校区中心大道。

基坑西侧:A轴线距离基坑西边校区道路仅有5.0m,道路宽6m,且道路外侧为校区主排水管网。

施工完成后,主排水管需要重新铺设。

基坑北侧:1 轴线临近阧瓦路。

地下管线:西侧和南侧靠马路有污水管。

部分污水管损坏后重新铺设。

根据该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场地地质条件结合基坑开挖深度,依据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的有关规定, 该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2 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在建的新一中校区,场区内地势平坦, 基坑周边现有地面标高为35.00m~ 35.30m,地貌单元属长江Ⅰ级阶地后缘。

§2.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该建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所在场地地层自上而上为:(1) 、素填土:全场区分布,层厚0.5m~0.7m。

(2-1)、粉质粘土:全场区分布,层厚1.0m~3.5m。

(2-2)、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粘土:全场区分布,层厚 2.4m~7.3m。

(2-3)、粉质粘土:全场区分布,层厚0.4m~4.5m。

(3-1)、粘土:全场区分布,层厚4.4m~11.9m。

(3-1)、细砂:全场区分布,层厚5.1m~16.8m。

岩土层空间分布详见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3 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及含水层性质分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1) 层杂填土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生产、生活污水补给,水量变化大,渗透以垂直运动为主,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浅层地下水与降雨密切相关。

勘察期间(2012.5)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下 1.12m~2.0m。

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下部(2-2)层、 (3-1) 层中,主要接受远源大气降水侧向补给和长江水的侧向补给, 其渗透条件下部优于上部。

勘察期间(2012.5) 测得场区孔隙承压水水位埋深在地表下0.98m~1.22m。

根据有关资料,承压水水位年变幅为 2.36m。

§3 工程特点及设计工程量§3.1 工程施工做法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有关图纸,其主要工程做法如下:粉喷桩:双排粉喷桩,有效桩径500mm,桩长8 m,停灰面-1.50m,桩与桩之间搭接150mm,排与排之间搭接100mm;锚杆:锚孔有效直径 120mm,锚杆拉筋采用D60钢管,接头焊接,三排布置,分别为3M、6M、9M间距1200×1500。

静压管桩:由于西侧A轴外C—D段紧临场区道路侧面的地下排水管网,为防止塌方事件或管道位移发生排水管网被破坏,计划在该段粉喷桩增加静压管桩一排,间距为1500mm,桩径为500mm,有效桩长8m。

§3.2 工程特点该基坑开挖深度4.75m ,开挖深度一般,基坑面积较大,基坑开挖面积约为5600 m2。

基坑周边环境西边距离道路较近,北边环境较宽松,大部分为空地,但考虑土建施工需要,不可能大放坡,须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基坑坑壁组成为(1) 素填土 (2-1)粉质粘土 (2-2)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粘土 (2-3)粉质粘土 (3-1)粘土 (3-1)、细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需要采取深井降水措施;周边上层滞水采用粉喷桩帷幕隔水。

§3.3 本施工方案设计依据①深基坑支护设计②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③《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 DB42/158-1998④《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⑤《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⑥《土层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J86-85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4 施工组织管理§4.1 施工组织部署4.1.1 该工程施工组织以粉喷桩止水帷幕、喷锚支护施工为主。

4.1.2 整个工程分前期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以及后期喷锚支护施工,通过平衡协调及调度,紧密地组织成一体。

4.1.3 整体施工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以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为主;后期以喷锚支护施工为主体,其余辅助施工工艺可交叉作业。

一切施工管理到人、材、物首先满足,确保主工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施。

§4.2 施工协调管理4.2.1 与设计单位的协调①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更具体的进一步施工实施方案。

②会同业主、监理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

③协调施工中需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其它问题。

4.2.2 与监理单位及业主的协调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管理,在施工自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

②贯彻施工单位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以此对各施工工序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③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 均主动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交合格证及质保书, 并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对使用材料送检。

4.2.3 与监测单位的协调①对监测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②及时掌握监测单位反馈的监测成果,采用信息法施工,针对监测成果及时会同监理及业主分析,及时指导下步施工。

§4.3 组织管理体系为了保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公安县一中停车场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任务,我单位将其作为重点工程,按“项目法”施工要求,成立“公安县第一中学停车场基坑支护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见下表。

§5. 施工平面布置及管理§5.1 总体布局5.1.1 基坑支护施工大部分工程量主要在土方开挖阶段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经与业主商定,基坑支护前期工作场地选定西南角。

5.1.2 在前期施工期间,西南角作为基坑支护施工材料进出通道。

5.1.3 现场材料加工区可根据施工需要灵活布置。

§5.2 各施工工艺的安排§5.2 各施工工艺的安排前期先完成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并达到养护强度后进行土方开挖;喷锚施工与土方开挖同时交叉进行,前期施工机械位于西北角,其所用水泥、砂石材料就近堆置于施工区附近,临近喷射砼设备。

§5.3 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根据业主对工期要求情况,若能单个工艺顺次施工,则可逐个工艺单个安排,若出现交叉平行作业,则其布置必须合理并应统筹管理。

5.3.1 对每一工艺的施工,结合其施工特点,对泥浆池的布设,排水沟、材料堆场,半成品加工、设备行进路线等应合理布置,每一工艺的施工必须考虑下一工艺施工的布置,避免相互影响,浪费人力、物力。

5.3.2 设专人对施工现场统一管理,合理调度布置施工现场。

5.3.3 对施工现场重要设施以及危险区域统一设置标志,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或其它安全隐患。

§6.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6.1 施工顺序根据本基坑支护设计,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以及业主的要求,其基坑支护的施工顺序确定为:整个施工过程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坑开挖前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第二阶段为基坑开挖时施工阶段,该阶段工作为基坑侧壁钢管锚杆及喷锚支护施工。

若业主对其基坑支护施工有特殊要求,其施工顺序可调整穿插进行,以提高工效,尽量缩短工期。

§6.2 主要施工方法§6.2.1 粉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粉喷桩止水帷幕采用PH-5 粉喷机施工。

先沿基坑边放好粉喷桩中心线,再放好每个桩位;粉喷机就位、对中,钻孔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喷粉搅拌提升;复喷复搅。

水泥用量60kg/m水泥干粉。

粉喷施工时,一定要保证钻机的垂直度,喷粉提升时速度要均匀;相临桩搭接咬合10cm,相临桩的间隔施工时间不得超过3 小时;遇停电粉喷桩不能连续施工时,相临桩的搭接要处理。

§6.2.2 喷锚支护施工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支护设计方案, 本基坑采用垂直开挖、复合喷锚支护。

在基坑开挖前,应先行施工放线。

基坑支护分层开挖,做到开挖一层,支护一层。

6.2.2.1 施工流程挖土、土方外运→削坡→初喷→施工锚杆→挂网注浆→复喷砼6.2.2.2 施工顺序和方法⑴清理坡顶, 放出坑内喷锚开挖上开口线,并对坡顶进行硬化处理。

沿坡顶垂直打入φ16超前土钉(长度为1.0m ,水平间距1.5m)。

⑵土方开挖时先沿基坑边开挖,以便为支护施工提供工作面;然后向基坑中间推进,中间土方可以分两次开挖到底;⑶第一层开挖深度为第一排锚杆下0.30m,约为地面下1.8m ;第二层开挖深度1.5m ;第三层开挖到底。

⑷ 每层土开挖时,反铲挖土不得超过该层的坡底线,其上残留部分应采用人工修整;⑸每次每段工作面长度要求不小于10m ,不宜大于30m;工作面宽度不宜小于 8.0m;⑹钢管锚杆和注浆施工钢管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位置并作好标记。

待一批钢管锚杆都放入后用注浆泵统一注浆,且对喷锚面层进行初喷。

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标号为P.C32.5号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0左右,注浆压力为0.2Mpa ~0.4MPa,结石强度为20MPa。

为保证浆体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在浆液中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注浆采用硬塑料管从孔底注浆,注满为止。

必要时,应补浆或二次注浆。

钢管锚杆单孔采用全孔一次注浆。

注浆过程中当发现注浆压力突然降低,浆量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停注,检查是否跑浆、冒浆。

每米注浆量不少于30Kg。

⑺挂网和喷砼施工喷锚支护地段钢筋网采用φ 6.5圆钢,网孔间距@200× 200,加强筋为φ14纵向设置,沿锚头水平方向另焊2φ16 L50圆钢为加强压筋。

坡面喷射砼采用细石砼,砼标号为C20,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2:2.5 ,水灰比为0.4 ~0.5 ,石子采用粒径为5mm 左右的瓜米石。

细石砼中应加入少量速凝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