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店的成本合算一家眼镜店一年来能赚多少钱,还是赔了多少钱,我们来一起算他的成本,让眼镜的实际成本更加公开化,到底我是赚了还是赔了。
眼镜店的成本合算包括如下:房租、装修折旧、设备折旧、商品折旧、商品积压、人员开支、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生产许可证办理、卫生许可证办理、有关部门年审、水电费、其它开支部份以二级城市来做例子进行说明:在一家眼镜店租一间80平方米的眼镜店在商业区房租为18万每年应该算是比较低的,眼镜店装备现在为1000元每平方装修四年一次,设备全部采用国产。
国产设备每台限用为6年,销售人员为4个,专业技术人员两名,店长一名。
老板只做投资方,广告宣传一年重点宣传费为用6期。
非重大节日宣传除外情况下我们来算一下成本。
费用总计部份:年基本开支部份24.5万+人员基本开支10.1万+宣传费用6.93万合计全年最基本开支为:41.53万其中售后服务以及员工奖金不包括在内大家说这样的眼镜店他的一年要做多少才有利润空间。
经常接到很多在阳光巴士创业网咨询的朋友问我,2009年做什么赚钱?2009年干什么赚钱?小城市如何开店?什么是2009年风险最低的项目?什么是最赚钱的项目?如何开眼镜店?开眼镜店要注意一些什么?我没有经验,怎样才能创业成功?我不会技术能开眼镜店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眼镜店,我找了很多资料,现在一一为大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眼镜行业在发展的初期利润的确很高,所以大多数的眼镜店都开在当地或所在商圈的黄金地段。
但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眼镜零售店利润率的下降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另一方面,总是会有别的新兴行业或传统的快速消费行业无形中抬高房租价格。
比如近几年手机卖场就大批进驻各城市的核心地段。
而且,房租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在各方面的挤压下,很多眼镜店的综合成本已压得老板喘不过气来。
“毛利很高,纯利近乎于零”,这是一位眼镜店老板谈到经营现状时的无奈之言。
的确,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眼镜店的成本控制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房租、眼镜进货和员工薪资等经营成本各占眼镜店成本支出的30%左右,其中房租是硬性和很难调控的,高额的房租使很多眼镜店事实上是在为房东打工,所以开店时选择合理价格的门面非常重要,否则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后房租将成为难治的“硬伤”。
近两年,很多平价眼镜超市选择在同为顶级地段的二三楼开店便是避开高额房租的有效方法。
除开房租外,眼镜店的员工开支也是调控的重点,有很多眼镜店员工太多,工作效率不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闲的时间太长,有的眼镜店店员一天接待顾客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平时基本上就是消磨时间,这种经营现状极大的消耗了眼镜店的利润,有待加以解决。
比如,某眼镜店面积不到五百平米,员工就达四五十人,每月单员工工资开支就要七八万元。
对眼镜店的货物成本而言,价格上大幅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所以调控的重心应该放在质量和库存上面。
由于眼镜产品款式众多,如果没有控制好物流,即使能赚钱也会变成产品库存。
第一、暴利行业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垄断。
然而在眼镜行业是不存在垄断的,大家公平竞争,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08年有许多眼镜生产企业企业倒闭、破产,也有零售企业卖掉或改行,就是因为经济大环境的改变,企业无利可图而被淘汰的结果。
企业暴利会出现这种情况吗?第二、中国和外国零售业的利润空间有很大差别,同样的商品,国外零售和批发间的价格差是国内的2倍。
按照国际标准,国内的零售业的利润是在合理的范畴内,也不存在暴利。
第三、眼镜不能与一般商品做同样比较,单个商品的利润看上去很高,但综合利润却不高。
眼镜店买来半成品,需要进行技术加工的,而不是将“8元镜架”从工厂买来的直接出售。
镜架和镜片卖到眼镜店后,还需要验光配镜等一系列技术加工服务程序,眼镜店需要为此配设专业的仪器,需要有持证的专业验光配镜师,而不仅仅是几个销售人员可以解决的。
这样,工厂里出来的眼镜产品价格,不应该直接反映到消费领域。
第四、正规眼镜店规范性操作,成本高。
其中包括:持有国家注册证书的验光、配镜人员、正规的进货渠道、精准的设备仪器、优雅的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积极的纳税等等。
人们通常会把眼镜价格进行比较,但没有注意到质量及附加之外的服务保障。
第五、现代的人都舍得花500、600元去买一双鞋子而不觉得贵,配一副眼镜花去相同的价钱就会觉得贵。
而且买一双鞋子一般穿一年,配一副眼镜却要戴两、三年。
鞋子不一定天天穿,可眼镜天天至少要戴12个小时。
所以顾客消费理念上的错误导致了眼镜行业暴利的帽子一直摘不掉。
在中国,赚钱的事不能够公开,当世人都知道这个行业有暴利时,往往距离全行业白热化竞争已经不远了。
1998年开始,在“暴利”的诱惑下,大批懂行与不懂行的投资者纷纷加入眼镜零售业,不断冒出新的眼镜专卖店,给老店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价格战因此升级。
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很多眼镜店静悄悄地消失了。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南京倒闭的眼镜店达4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国际知名眼镜店;广州市每年都有近百家眼镜店倒闭,以北京路为例,在10年前曾有眼镜店近20家,如今仅剩5家;苏州观前街7年前曾有27家眼镜店,如今仅剩7家;单浙江温州地区,2005年就有近30家店倒闭或转行;……从商业的基本规律来看,盈亏都是正常的反应,眼镜店的倒闭也不是什么怪事。
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成为眼镜店倒闭的致命因素。
因此,分析其具体原因对正面临困境的眼镜店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选址失误难治硬伤——夭折死眼镜店地址容不得一丝偏差,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客流与销量。
某城市飞霞南路的一家品牌连锁店,尽管店务管理和促销做得有声有色,但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后来询问前来配镜的顾客,才知道顾客都觉得这里只有一家点店,选择的范围太小。
由于单兵作战缺少市场氛围,该店经营二年之后便匆匆关门另寻出路。
据某城市大医院附近开眼镜店的陈女士介绍,由于选址不当,她的眼镜店仅坚持了一年便放弃了。
她回忆说,当时附近的眼镜店多数位于医院大门左右道路旁,而她选址时由于没有更合适的地理位置,加之资金不足,便选择隔一条马路的小门面开店。
原本想借助该商圈眼镜零售气氛较好的优势带动客流,但后来无论她如何处心积虑的宣传,都与先前的设想相去甚远。
深度透析其店,医院大门左右道路旁的眼镜店大都是消费者进出医院必经之路。
而她的眼镜店则在马路对面,消费者在选购时即便看到她的独家店面,也会因为途经马路不方便,周边又没有其它眼镜店相衬映而放弃对该店的选择意图。
显然,马路的阻隔对她的眼镜店人流量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当然,选址失误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周围卫生环境差,对拆迁情况没做了解,签约期太短等等。
由于眼镜店装修投入较大,所以在选址时必须做全面的了解,否则一旦投入就很难补救。
“肓目”跟风摸着石头过河——淹死谈到“肓目”开眼镜店,其因主要在于“眼镜暴利”谎言。
“眼镜暴利”一方面误导消费者,使眼镜店的价格体系面临极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又使很多行外人以为眼镜行业遍地黄金,从而误如歧途,盲目开店。
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投资者对眼镜市场缺乏深度分析,更没有多年行业的积淀,仅凭自信便风风火火的开起了眼镜店。
结果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以前在医院附近上班的张女士便是从媒体上看到了“眼镜暴利”说法,便肓目而自信的在医院附近开了眼镜店。
开始营业后,并没有因“眼镜暴利”使她一炮打响。
究其原因,没有经营特色和老顾客的带动是一方面,但不熟悉行业情况,盲目跟风是失败的核心因素。
当初开店时总投资了近50万元,即房租15万元/年,装修费10万,硬件设备费10万元,眼镜成本费10万元,其它5万元。
在高额的房租压力下,每个月的业绩不过不到5万元,开店一年每月亏损都在1万元上。
最后不得不折价转卖了存货、仪器等,只收回7万元投资。
某城市一家小有实力的品牌眼镜店,这里以前有一两家零散经营户。
听信旁人说这里可能会形成专业的眼镜经销市场,便想着自己捷足先登。
肓目投资开店后,因没有固定客源,也不熟悉该地段的人文消费,而这里也没有形成专业的眼镜市场氛围,加之它本身也没有出台新颖的营销策略,经营不到一年,就转让了店面,匆匆收兵。
对大多数市场已经基本成熟的行业来说,要想涉入必须有极其充分的准备,盲目跟风几乎注定会失败。
本文来自: 中国店网() 详细出处:/upload/Content.Asp?ID=3071儿子大过娘成本太重——压死“毛利很高,纯利近乎于零”,这是一位眼镜店老板谈及经营现状时的无奈之言。
眼镜店大都选址于城市繁华地段、学校及医院附近。
一般而言,房租、眼镜进货和其它费用三项经营成本各占固定支出的30%左右,而高额的房租使很多眼镜店事实上是在为房东打工。
在业绩不高的情况下,很多眼镜店往往入不敷出。
以某家品牌大店为例,经营业绩好的时候每月有4万元业绩,差的时候每月2万元业绩。
核算其成本:月房租2.3万元+员工费1.2万元(9人)+物业卫生费800元+工商税务费近1000元+电费1800元+房管费300元。
不包括其他费用,每月固定的支出已达38900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在业绩最高时支出成本也很困难。
当经营业绩不能上升时,过重的成本则在不经意之间压垮了这家眼镜店。
再以刘女士的小店为例,她的眼镜店生意好时每天能配二三副,加上其他盈利收入业绩大概五六百元。
大多数时间生意冷清,有时甚至好多天都是零收入,平均月毛利收入10000元左右徘徊。
摊算陈女士的经营成本,月房租2500元+人工费用2200元+电费/房管理费及卫生费1200元+杂费支出1000元,工商税费当时免收,其它硬件投入暂不计入,合计每月固定成本达6900元。
不难看出,每月毛利收入很难承担固定的成本开支,更不要说去盈利。
眼镜店的成本控制是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时侯即便业绩不错,由于成本过高也会无利可图。
特别是房租和人工等支出相对较大的项目更是让眼镜店老板十分头痛。
所以,开店前关于房租的预算和开店后对人工费用的合理控制极其重要。
员工消极资源流失——拖死眼镜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不争的事实。
部分眼镜店甚至因为核心员工流失而导致业绩急转直下。
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二三位眼镜店老板都提及员工流失的烦恼。
譬如,某品牌店经营期间,因主管人员忙于私事,在工作时间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 导致了管理机制混乱。
从而影响到别的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没有了快乐之感。
加上褔利待遇的不合理性,该店的优秀技术人员和有责任心的营业员先后跳离。
由于一时没招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勉强找人充数,最终影响到品牌店声誉,经营业绩急剧下滑。
虽经后期的不断调整,但也失去了稳定的客源与服务口牌,最终关门。
“不是老板创造财富,是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创造财富”,这是很多商业领域公认的准则。
所以完善管理机制,做好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眼镜店才会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