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种设计活动,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被合理化和组织化。

另外,设计管理还要负责处理设计与其它管理功能的关系,并负责有效地使用设计师。

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设计管理者扮演了组织者、协作者、整合者、同中求异者、传达沟通者及媒介者等诸多角色。

本章在管理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1节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设计管理原理是对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原理,除具有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一、系统原理是指将产品创新设计的整个过程视为一个开放式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设计要素、设计组织、设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设计管理系统的最优功能,以实现企业产品的整体优化和产品创新的总体目的。

在一项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在这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也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

任何一种关系处理不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设计管理系统的正常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这就要求设计管理者必须坚持系统理论和方法论,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综合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内诸要素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性质必然满足系统存在的一切条件。

一方面,系统的整体目标规定着要素的根本性质及其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要素又随着管理系统是开放而同外部环境以及其它系统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表现为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相关图景。

设计管理强调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管理对象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系统管理和综合,以实现设计管理的最优化目标。

为了正确贯彻设计管理系统的原理,必须掌握它的三个主要观点:1、目的性观点设计管理意义上的“目的”一词,是指设计管理系统存在的依据和最终目标。

没有目的的设计管理系统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系统;目的不明确或混淆了不同的目的,都必然会造成设计管理系统的紊乱。

一般讲,设计管理对象在未经管理之前呈无序状态。

设计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一系列组织、配置、协调等活动,按特定目的和需求来建构设计管理系统。

其一般过程如下:输入输出无序的分散资源―→设计管理活动―→有序的整体功能设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特征要求依据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及功能设置要素的位置、数量、结构;建立要素之间的层次结构联系以及限制条件;在组织或调整管理系统的结构方式、功能和要求时,强调服从和满足系统的整体目的。

这样才可能是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设计管理系统。

2、全局性观点设计管理的全局性观点包括两层含义:(1)设计管理要把其着眼点放在系统的全局优化上;(2)设计管理系统的局部目标和功能是为着全局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

在设计管理中,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具有复杂的组合方式和交叉效应等多种后果。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部同全局的功能、目标和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从局部看是合理的功能、实现的目标、有利的因素,但对于全局来说,却不一定合理、现实和有利;反之亦然。

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特征和新功能;系统原理强调从全局出发,发挥全局效应,并争取局部最佳,从而实现整体效益最佳。

3、层次性观点设计管理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立式构造或管理要素结构方式中的等级体系。

设计管理系统的层次对输出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设计管理系统规模越大、层次越多,其沟通率就越低。

因此,要求在设计系统的规模和层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掌握好适度原则。

设计管理的层次性观点,要求任何一个层次都只对直接上一层次负责,只接受上一层次的指令;防止系统内部层次混乱、层次之间的职责相互替代或超越层次等不良现象出现。

二、人本原理所谓人本原理,是指把人视为设计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人始终应当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设计管理应立足与人,通过做好人的工作,始终地最大限度地沿着正确的目标轨道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根本途径,去实现管理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的合理运筹,做好整个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和目标优化。

人本原理认为,设计管理中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既是由人进行的,同时又是对人的管理。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他们都隶属与“管理人”,都受制于为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完成这一系统目标。

因此,人本原理的根本特征或实质就在于,通过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来实现全体“管理人”当家作主,并由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设计管理效率和效益做出切实的贡献。

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实现人本管理,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在优化的目标导向下,激发“管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才干,这是实现人本管理的根本保证。

(2)设计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精神,这是实现人本管理的主要途径。

三、动态原理所谓动态原理主要是指,创新设计过程是一个受制于外界环境,并连续不断地通过输入转换到输出的动态系统,在转换过程中,将伴随着“物流”、“人流”和“信息流”,这就要求设计管理着用发展和变化眼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动态观念,实施动态管理,以实现有效管理。

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需要市场、组织、制度、管理、信息、资金等诸多方面的支撑;随着产品创新活动的进行,这些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对产品创新活动进行动态的调整,以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

此外,这种动态调整又产生反馈作用,直接影响到产品创新活动的进行方式。

四、责任原理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设计管理中,全员参与、团队工作、协调合作表现出良好的企业精神,每个人对企业的策略自觉担任责任,使整体的企业设计观念迅速建立,使每项开发任务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综合。

五、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现代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任务是要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使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使企业自身求得发展;这就要求在产品创新设计管理过程中,讲求经济效益,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设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设计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管理效益,即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六、道德原理产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向人类提供好的产品,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者要能够自觉抵制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设计,抵制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设计,不能为了企业的局部利益而无原则的牺牲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要具有高度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责任感。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托·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

在他的60年代末出版的一本名为《现实世界的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书中严肃地提出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问题。

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者应牢记以下3个问题:1、设计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尤其应为广大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而不是只为少数富裕国家的人服务;2、设计不仅仅是为健康人服务,更应当关注残疾人的需要;3、设计者应当认真考虑地球上有限资源的使用,而不是毫无节制地加速这些资源的消耗。

设计应当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七、优化原理 系统无不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也无不在这样的条件下追求某种最好的性质,这就是系统的优化。

优化原理的实质是使设计管理者尽可能地达到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

总体目标必须真正反映直接的和间接的根本性要求。

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甚至在实施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有可能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和指标,甚至新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指标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实际含义和相对重要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

实际的优化过程往往把一个系统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根据总目标、目标和判别准则的子集合所进行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最优化过程称为次优化。

第2节设计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设计管理的方法论设计管理方法是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创新设计过程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设计管理原理必须通过设计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设计管理方法是设计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指导设计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创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设计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设计管理的法律法规方法、设计管理的行政方法、设计管理的经济方法、设计管理的教育方法、形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

它们构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管理方法体系。

二、法规方法设计管理系统内外部存在着各种复杂社会经济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法规才能公正、合理、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为设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法规方法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上层建筑(各种法律、法规)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创新活动的方法。

根据设计管理系统内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所给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子系统和要素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应尽的义务和应起的作用,并使之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化、条文化、固定化,使人们有章可循。

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和方法,设计管理系统就能自动有效运转。

这样即可保证管理效率,又能节约设计管理者精力。

企业的创新活动牵扯部门极广,系统关系复杂,因此,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

设计管理者应根据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调节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宏观法规在本系统得以顺利有效地贯彻执行,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设计管理者应熟悉拟开发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但是,法律法规方法由于缺乏灵活性和弹性,易使管理僵化,而且有时会不利于系统各要素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上级指挥下级完全是由于高一级的职位所决定的。

下级服从上级是对上级的管理权限的服从。

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整个创新设计系统实行有效的控制,使系统、子系统和该要素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