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作者:毕慧琳
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
随着岁月的积淀,学识的增长,我们渐渐长大,开始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

化学世界神奇美妙,化学天地广袤无垠。

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化学之美——化学之美,源于实验,来自变化。

记得在初中时学习的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泡沫灭火器的喷射、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这些实验,开启了一扇科学的魅力之门,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到了高中,各种化学实验更是变化莫测: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壮观现象,浓硫酸使蔗糖的脱水试验,铝热反应等等,这些也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从此我就深深地走进了化学的世界。

一直到高三我的化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不过每次考试丢分最多的是化学实验题,这隐隐地让我感到了不安。

于是,我就请教化学老师,如何提高化学实验的得分能力。

老师给了我一些合理地建议,很快我在实践中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首先,近几年的高考在题型上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连续几年都是工业流程与实验操作结合的综合题型;题的设计模式也基本相同,选择的背景材料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物质,实验考查的热点集中在: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安全问题的处理);
2.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如量筒、滴定管的使用);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含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原理);
4.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等;
5.化学实验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6.运用化学知识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其次,关于化学实验的考查,主要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选择题,另一种是非选择题。

而且比重一般较大,基本上都是“1+1”的命题形式,即一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正误的判断能力,实验装置是否正确使用的判断能力、特定条件下的实验操作成功与否的判断能力。

非选择题则主要考查特定实验操作、仪器的选择和实验结果所产生实验现象的解释说明能力,还有实验中的定量问题。

依据上面的分析,我觉得必须重点掌握以下实验知识和技能:1.化学实验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3.控制实验条件及实验变量的方法;4.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5.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6.常见定量试验的基本原理;7.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8.实验操作过程分析及实验装置的选择;9.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二、重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主要主要包括1.常用的化学仪器2.常用的化学实验装置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4.实验中安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常用的化学仪器,这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分类比较。

比如,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都会使用到同一种仪器。

复习时,必须把使用同一仪器的多个实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其在各种不同实验的应用,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该种仪器的用途。

例如,在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制取硝基苯的实验、制取乙烯的实验、石油分馏实验等都要用到温度计,但由于要测定温度的物质或环境不同,因此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也不同。

再如,玻璃棒的使用,在粗盐的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滤、蒸发等实验中,都要使用玻璃棒,但是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许多仪器具有相同的功能,如作量具的仪器有量筒、移液管、滴定管等。

虽然都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但由于它们的精度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选择;同样的,如可以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坩埚等,但加热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能够直接加热,而有的则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在不同的实验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

在复习过程中也必须对比分析,突出特点和规律。

常用的化学实验装置,这部分除了掌握其基本的实验功能,还要注意仪器装置的其他功能的开发。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一定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

例如,右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水集气装置;(2)用作排气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5)可用作安全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

此外,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常常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指定的一些常规的仪器,通过对常规仪器的组合或改装,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以此考查考生“对试题所给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启普发生器原理实验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创新设计。

象这样对仪器功能的开发与拓展,实际上也体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部分,复习时注意科学规范,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2)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3)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4)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

如,在用氢氧化钠和
硫酸亚铁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①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时,胶头滴管应该如何操作(此实验必须使用长的胶头滴管,而且胶头滴管必须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再挤压乳胶头);②为什么要这样操作(避免胶头滴管在滴加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空气接触而溶解氧气);③不这样操作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由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促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氧化变质)。

三、重视对教材中典型的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行迁移和创新
有些实验题,考查的载体和原理与教材关系密切。

通常以课本典型实验为原型,经过改造、拓展、深化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等,这类试题给学生的感觉是似曾相识,得分容易但得满分比较难。

课本中重要的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
实验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二、离子的检验。

实验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与除杂。

实验四、氯气的性质。

实验五、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六、气体的制备、净化与收集。

实验七、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探究。

实验八、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九、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十、物质的分离、提纯。

这些实验中实验六、气体的制备、净化与收集是重中之重。

几乎每一年的高考试题都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

要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克服在备考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复习误区,只求知道结论是什么,而对于其原理和来源不甚清楚,只是沉陷于大量习题中,而对于题目所延伸出的相关知识没有加以思考和总结。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以上实验重做,进一步巩固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掌握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和化学理论研究(探究)等实验的实验技术和要领。

当然,重做这些实验并不是简单重复地做一遍,而是要求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审视已做过的这些实验。

具体地说,就是要重做这些实验时,要求对每个重做的实验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

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以及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同时还要培养七种意识,即:①动手操作意识;②安全意识;③规范化意识;④环保意识;⑤质量意识;⑥定量意识;
⑦创新、质疑意识。

四、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文字表达和审题能力的规范训练
注意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在考试时,审题要全面、严谨、细致掌握试题信息,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文字表达要规范、清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并注意逻辑性和可行性。

化学符号书写要规范,特别要注意避免字母大小写出错。

文字描述不可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一些关键字。

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或试剂时要充分关注和考虑绿色、环保、经济、低碳、再生、废物利用等问题,以适应社会分子需求与化学发展趋势,提高答题得分。

当试题中可行的实验方案或方法较多时,一定要选择可行性最高、现象最明显、结果最好并符合上述要求的方案或方法,不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案或方法同时写在答卷上。

虽然,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高考化学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然而,不论试题要求怎样变化,基于中学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仍将强调基础,突出基础性。

虽然试题具有形式比较新、反应装置新、化学反应新、设问角度新、题目立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但从答题内容看,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考试技巧的总结,关注新题型的创新。

提高实验成绩便不再是梦。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26班,山东济南 25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