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

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6.3+6.3+6.3+6.3+6.3=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

1是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75缩小到它的
100()。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

(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

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
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3、《故事会》(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写出竖式)
四.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3、《故事会》(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写出竖式)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教学反思】
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0.72 × 5 3.60 72 × 5 36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