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答题时,请您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绚.丽(xuàn)解剖.(pāo)伫.立(zhù)姹.紫嫣红(chà)B.恬.雅(tián)膝.盖(qī)蛰.伏(zhé)韬.光养晦(tāo)C.作揖.(yī)濒.临(bīn)对峙.(zhì)拈.轻怕重(niān)D.桎梏.(ɡù) 簇.新(cù)震慑.(shè)扣人心弦.(xuán)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全面推进学校“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学校开展了主题为《长征故事进校园》的宣讲活动。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C.周六晚上,我是看《朗读者》呢?还是看《快乐大本营》呢?D.奶奶非常喜欢养花,在我家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B.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自目乐观。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令人触目惊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5. 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情节的叙述不正确一项是()(3分)A.因为马稷一时大意,失守街亭,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稷。
(《三国演义》)B.巴金作品《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祥子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终于遭到毁灭的悲惨的一生(《骆驼祥子》)C. 武松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个比较丰满鲜活的形象,景阳岗打虎表现了他的勇,醉打蒋门神表现了他的义(《水浒传》)D. 《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西游记》)6.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用黑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绢上作画,这是中国画家所钟情的“黑白世界”。
黑白世界,对中国人来说,它没有绚烂富丽的颜色,它的水墨颜色最能表现自然的朴素本性,能够体现出画家追求自然妙趣的思想。
水墨山水在中国绘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A. 由于所以而且B. 虽然但是所以C. 不仅而且因此D. 因为所以而且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材料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长期以来,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让人对推进垃圾分类信心倍增。
但是,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人民日报》)7. 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19分)小满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
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
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
“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
但最重要的,是“水”。
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
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
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
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0. 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4分)答:11. 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分)答:12. 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
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
(6分)(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1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5分)答:三、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
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有劝筑垣墙,辄不答。
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
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
②使相:官职名。
③肩舆:轿子。
[二]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
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
公适.见之,谓曰:“乞①汝归遗父。
”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公叹息之。
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
果以弊恶③回犹存,乃赎以归。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注释]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③弊恶:破旧。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1)去.蒋山亦七里____________(2)公适.见之______________(3)且戒.苟以转售______________(4)乃复遗.吴______________15.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