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

合理归因
慈溪育才中学邬洪妙
[ 理念阐述]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

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

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

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 、让学生体验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 活动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 活动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 活动对象] :高一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
[活动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活动流程]:
一、游戏:穿针引线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 5、4、3、2、1停”来帮助计时。

2、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谈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也请同组的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3、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刚才大家积极寻找了游戏成败的原因,其实这种“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称之为归因。

而对于大家来说,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是最普遍的。

那么我们对学业成败所做的
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促进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的归因。

(出示课题:合理归因)
二、心理测验:我的归因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归因特点。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统计(1—10)打"的有多少个,(11—20)打"的有多少个。

3、鉴定:我是个________ 部控制的人。

结果分析: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前十个答案,那么,你是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
说你习惯于将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选的答案大多是后十个选项,那么,你善于从
自己的内部寻找成败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究竟哪一种更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使我们增强自信,增强责任感,从而获得进步呢?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闲聊。

甲:唉!这书读得真苦啊!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 高一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
的料啊,再努力恐怕也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
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
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 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学生讨论并发言: 他们是如何归因的?合理吗?
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
其实两位同学的归因都不合理。

甲归因于内部, 看似找对了方向, 但不该用“自已不是 学习的材料”给自己一棍子打死。

内部的原因除了能力,
还有努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等。

再来看乙:乙归因于外部原因,听起来好象入耳有声,给人几分快意,但细想却极不合 理:一是这种归因对自己缺乏责任心,二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是这样归因, 不能从真
正意义上找到改善自我的内部动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 不合理的归因, 很容易产生失败的后果。

因为不合理的归因会产生不 正确的行为和习惯,而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又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失败的后果。

那么,正 确的合理的归因方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听一则故事:
案例二:将军的占卜
从前有一个将军, 在率军打仗之前, 他当着全体将士的面进行了一次占卜, 当他抽签时, 全体将士都屏住了呼吸, 因为抽签的结果将告诉他们这次出征能否取胜。

将军把签郑重地举 到将士面前,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神将帮助你们赢得战争的胜利”。

全体将士欢呼雀跃。


果,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庆功会上,将士们纷纷说:
“如果没有
神,我们将不能取得胜利,让我们为神而干杯。

”听了将士们的话,将军微笑着拿出所有的 签,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的签上都写着同样的话。

看着惊呆了的众将士,将军激动地说:
“勇
敢的将士们, 你们才是赢得这次胜利的决定力量,没有神帮助我们,我们完全靠自己,让 我们为自己干杯吧!
(一)小组活动:
1、 请同学们当一回将军,补充完整将军的话。

2、 思考: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示?
1、
2、
(1)归因特点会影响人的行为结果;
(2)成败的关键是内因不能一味地强调外因,忽视自我的力量会失去自信和责任感。

(二)理论分析:
①教师说明:心理学家维纳认为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

并且,他把人们归纳的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从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将它分
为内因和外因,从它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将它分为可控和不可控。

③提醒学生注意“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

④结合案例分析和维纳的归因理论,讨论: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⑤教师补充总结:
第一,要客观分析影响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
第二,一般情况下,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也不要一味自责;
第三,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或太难改变的原因。

四、学以致用
反思:结合期中考试,你是如何归因的,看看是否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