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3(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表现(分数:2.00)A.发热恶寒B.头痛自汗C.鼻鸣干呕D.脉浮数√解析:解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2.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或苔白腻,脉沉缓,此属(分数:2.00)A.少阴寒化证B.太阴病证√C.厥阴病证D.中焦病证解析:解析:太阴病证是指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泻泄,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3.少阴病热化证的脉象是(分数:2.00)A.沉细B.细数√C.微细D.沉迟解析:解析:少阴病热化证的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4.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阴经证候的为(分数:2.00)A.循经传B.直中√C.越经传D.表里传解析:解析: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

5.气分证的舌象为(分数:2.00)A.舌淡红,苔薄黄B.舌红苔白腻C.舌绛苔黄D.舌红苔黄√解析:解析:气分证以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要表现。

6.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脉症是(分数:2.00)A.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紧B.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C.发热恶寒,项背强痛,脉浮缓D.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数解析:解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7.下列哪项是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理(分数:2.00)A.气虚不固,津液外泄B.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外邪化热,迫津外泄D.卫阳素虚,肌表不固解析:解析:卫为阳,营为阴,风寒外邪以风邪为主侵犯太阳经,卫气受邪而阳浮于外,与邪相争则发热,益甚至风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

8.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分数:2.00)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解析:解析: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9.“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分数:2.00)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解析:解析: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10.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分数:2.00)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解析:解析: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1.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分数:2.00)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解析:解析: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12.少阳病转变为厥阴病.在六经传变中称为(分数:2.00)A.合病B.表里传√C.循经传D.直中解析:解析:表里传是指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少阳病转变为厥阴病为表里经相传,因此答案选B。

13.素体虚衰,外邪入侵而出现三阴经证候,称为(分数:2.00)A.越经传B.并病C.循经传D.直中√解析:解析:传经: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1)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2)越经传是指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

(3)表里传是指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

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并病: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14.下列表现中不属卫分证的是(分数:2.00)A.咳喘胸闷√B.咽喉疼痛C.发热恶风D.口干微渴解析:解析: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肤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15.下列哪项是中焦病证的病位(分数:2.00)A.胃与大肠B.胃C.脾与胃D.脾胃与大肠√解析:解析:上焦症证就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中焦症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寒邪袭表,郁遏卫气,损伤营阴 B.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C.风寒袭表,郁遏卫气,损伤营阴 D.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分数:4.00)(1).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B. √C.D.解析:(2).太阳中风证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太阳经病,其入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其入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其入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A.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人便色黑如漆B.脐腹胀满硬痛,潮热,大便秘结不通,神昏谵语C.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自利,时腹自痛,口不渴D.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水人即吐(分数:4.00)(1).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分数:2.00)A. √B.C.D.解析:(2).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所以选A,选D。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证候已罢,继而出现另一经证候C.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分数:4.00)(1).“合病”是指(分数:2.00)A. √B.C.D.解析:(2).“并病”是指(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并病: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A.身热不扬 B.往来寒热 C.五心烦热 D.身热无汗(分数:4.00)(1).少阳病证的发热特征是(分数:2.00)A.B. √C.D.解析:(2).肾阴虚证的发热特征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肾阴虚的表现: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6.营分证的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身热夜甚√B.心烦不寐√C.斑疹隐现√D.舌绛√解析:解析: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17.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口苦咽干√B.往来寒热√C.胸胁苦满√D.心烦喜呕√解析:解析: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18.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此为(分数:2.00)A.表寒证√B.表实证√C.表热证D.太阳伤寒证√解析:解析: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19.脉象细数可见于(分数:2.00)A.少阴寒化证B.少阴热化证√C.营分证√D.血分虚热证√解析:解析:少阴寒化证以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等为辨证要点。

少阴热化证以心烦不得眠,以及阴虚证候为辨证要点。

营分证本证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血分虚热证本证以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0.下焦病证多为肝肾阴伤。

故可出现(分数:2.00)A.身热面赤√B.口舌干燥√C.神倦耳聋√D.手足蠕动√解析:解析: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赤疭。

21.血分证的辨证要点包括(分数:2.00)A.身热夜甚、谵语神昏√B.斑疹、吐衄√C.抽搐或手足蠕动√D.舌质深绛、脉细数√解析:解析: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动血,动风,以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2.气分证病位在(分数:2.00)A.胸√B.膈√C.胃√D.胆√解析:解析: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

23.下列各项中,属于伤寒六经病证传经的有(分数:2.00)A.循经传√B.越经传√C.表里传√D.三阳合病解析:解析: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而脏腑、经络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六经病证可以相互传变,从而表现为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

传经指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有三种方式: (1)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2)越经传,是指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

(3)表里传,是指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直中指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

合病指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并病指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所以本题选A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