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学案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大气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2.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并学会判读、绘制风向。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把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4.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提高利用地图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及成因的能力。

5.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并整理分析的能力,加深对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课堂生成】第1课时知识结构学生活动 备注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探究1】将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其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用直线连接起来 氮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CO2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O3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调解地表温度。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典型例题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A B C ⑵A层 部热, 部冷, 气流以 运动为主。

⑶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主要成分微量成分低层 大气 干洁空气-50-10050100气温的垂直分布图杂质2、大气的垂直分布垂直分层大气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高层大气1、气压很 ,密度很2、80~500KM有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2、以运动为主;3、天气。

臭氧层是人类屏障,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2、以运动为主;3、天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现代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该层;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一种波,太阳辐射是一种波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光部分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氧气和臭氧主要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而可见光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

【典型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性3、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 原理)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 和 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 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讨论:你能说说温室保温的原理吗?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北方每到深秋,农民常常在田间燃烧柴草秸秆,人为的制造大量烟雾,这是为什么呢?【达标练习1】1、读下图,回答问题:(1)、A 、B 、C 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2)、A1小于A 的原因是 ,A2更小的原因是 。

(3)、C1表示 ,C1>A2说明了 。

(4) 、B1称为 。

2、 将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你辐射填入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A A2B B1B2CC1C2A1地 面 大 气 宇 宙 空 间太 阳 辐射 保温作用辐射辐射 辐射 削弱作用(吸收) 辐射第2课时二 .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辐射。

(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引起气流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引起气流运动。

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凹陷。

高空气流由气压流向气压,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等压面向上凸起。

近地面空气由区流向区。

※(1)在竖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2)“高高低低”:气压值高的往处弯曲,气压值低的往处弯曲。

(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陷)※(3)、不同地点气压的比较必须强调同一水平※面(即:同一高度);高压区、低压区是同※一水平面而言。

3、自然界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典型例题3】1、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热冷A热B冷热热B冷C热冷冷C冷热冷冷D2.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 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C 同一高度上气温低,气压也低D 在近地面,一般情况是气温高,气压低探究:考虑实地情况,试绘出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风向)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差(即气压梯度)产生的力。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于等压线,由压指向压。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①垂直于。

北半球偏,南半球偏;②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运动方向相反。

1、高空风向:受力、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2、近地面风向:受力、力、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吹向。

【典型例题4】1、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①是指使大气产生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总是由南指向北B 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 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 图中③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2、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08百帕1010百帕风向①②③abA风向A 等压线a<b<cB A是地转偏向力C 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 该风形成于高空【学法指导】等压面的判读: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右图:【达标练习2】读图5,完成1-2题。

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a地空气受热下降D.b地空气冷却下降2.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增温、减湿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4、读下面的等压面图,回答:(1)、关于各点间气压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的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2)、A、C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3)、A、C间的空气是由流向。

(4)、B、D间的空气是由流向5、图14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

②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甲地此时风向为。

6. 读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分析下列城市中,风向为西南风的是()A.南京B.西安C.天津D.首尔第3课时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大气环流:地球上、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意义:能够调节之间、之间的和分布,并对各地的和有着重要影响。

【典型例题5】(1)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BDA C高等压面(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由于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C .西北风D .东北风(2)图7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3).读北半球中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点位于赤道附近B .乙点位于30°N 附近C .①是冷气流D .②是极地东风探究4:假如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图中试绘制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0303060609090探究5:假如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并且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在下图中试绘制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1)、图中填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标明风向。

(2)、绘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流向。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冬季偏。

【典型例题6】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0°30°N30°S60°S60°N90°N 90°SA .aA .aB .bC .cD .d 2、图d 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高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温和少雨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总规律:低压湿润高压干、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终年受 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两侧低气压带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大陆西岸和内陆终年受 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气压带(夏季)与盛行带(冬季)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带控制终年温和图5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达标练习3】图3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A.极地东风带B.盛行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东南信风带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图6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