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种及其选育

品种及其选育

第八章品种及其选育
目的要求
掌握品种应具备的条件,品种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本品种选育的概念及措施,引种和风土驯化的措施;了解品种的概念、分类及作用,保种规模的确定等。

第一节品种概述
一、品种的概念
种与品种的区分: 作为一个品种应具备以下条件:
1.来源相同
2.特征特性相似
3.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5.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含量
品种内包括有品系、品族和类型
品系是一群共同具有某种突出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相互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组成的类群。

以优秀母畜为共同祖先的类群叫品族。

品种内还包括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同一品种由于分布地区条件不同形成了若干互有差异的类群,叫做地方类型;同一品种由于所在牧场的饲养管理条件和选育方法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类型,叫做育种场类型。

二、品种的分类
1.按培育程度分类
(1)原始品种:原始品种的特点是:
①晚熟,个体一般相对较小。

②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

③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高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
它主要是经过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而培育出来的品种。

培育品种大多具有如下特点:
①生产力高,而且比较专门化
②早熟
③要求饲养管理条件高,同时也要求较高的选种选配等技术条件来保持和提高。

④分布地区往往超出原产地范围
⑤品种结构复杂
⑥育种价值高
(3)过渡品种
有些品种既不够培育品种,又比原始品种的培育程度要高一些,人们称这一类品种为过渡品种
2.按生产力类型分类
按家畜的生产力类型,可将品种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类。

(1)专用品种由于人们的长期选择与培育,使品种的某些特性获得显著发展或某些组织器
官产生了突出的变化,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这就是专用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 这类品种是指兼备不同生产用途的品种。

属于这类品种有二:一是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形成的原始品种,它们的生产力虽然全面但较低;二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
第二节品种资源的保存
一、我国丰富的品种资源
猪品种方面,经多次合并归类,目前仍有50多个品种,大体可分为华北、华南、华中、江海、西南、高原六大类型。

在牛方面,也有极其丰富的品种资源。

我国的绵羊类型复杂 在家禽方面,我国是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二、保种的意义和任务
保种就是保护人们需要的畜禽品种资源,使之免遭混杂或灭绝,也就是说,要妥善保存畜禽资源的基因库,使其中优良基因不致丢失 。

保种要求闭锁繁育和防止近交,而不强调品质的提高。

在理论上,有效的保种办法是在品种繁殖过程中防止近交和延长世代间隔。

活体保存还是当今家畜保种的主要形式
保种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成立保种的组织机构,建立保种场和核心群,确定选种选配制度以及搞好经营管理等。

三、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要想妥善地保存现有畜禽品种,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群体有效含量
在进行群体比较时,常常以群体有效含量(Ne )来表示群体大小。

所谓群体有效含量,是指在近交增量的效果上群体实际头数所相当的“理想群体”的头数,而理想群体是指规模恒定、公母各半、没有选择、迁移、突变,也没有世代交替的随机交配群体。

群体有效含量愈大,近交系数增加也愈慢,根据计算,群体有效含量为10头时,群内繁殖到20世代时,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可高达0.7;如果群体的有效含量为200头时,同样到20世代,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仅为0.1左右。

要保持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不丢失,必须保持群体有适当的有效含量。

可见,要保持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不丢失,必须保持群体有适当的有效含量。

群体有效含量与公母比例关系密切。

同样数量的群体,公畜数量愈多,群体有效含量愈大;相反,公畜数量愈少,有效含量愈小。

2.留种方式
(1)随机留种 所谓随机留种就是将群体内所有公畜的后代放在一起,根据个体的表型值高低来选留后备种畜。

采用随机留种计算群体有效含量的公式是: 计算每世代近交系数增量的公式是:
例如,有一群体由5头公畜和25头母畜组成,采取随机留种,每世代都保持5头公畜和25头母畜,
群体的有效含量计算如下: D
S D S e N N N N N +=.4D S e N N N F 818121+==∆头67.1630
5002552554==+⨯⨯=e N
每一世代近交的增量为:
(2)各家系等量留种
实行这种留种方式,就是在每世代中,各家系选留的数量相等,而公母保持原比例,这时计算群体有效含量的公式为:
计算每世代近交系数增量的公式为:
有5头公畜和25头母畜组成的群体,每世代都按这个比例各家系等量留种,即每个家系留1公5母,计算群体有效含量。

群体近交系数增量为:
四、保种群规模的确定
保种群体含量的大小与群体的公母比例、留种方式、每世代控制的近交系数增量密切相关。

确定基础群最低含量的方式如下:
1.确定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
家畜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不应超过0.5%~1% ;家禽则不应超过0.25%~0.5%。

2.确定群体公母比例
家畜的保种的公母比例是:猪、鸡 1:5,牛、羊1:8,
3.计算最低需要的公母数量
在随机留种时,计算需要公畜数的公式是:
在家系等量留种时,计算公畜数公式是:
例如,某一品种猪
中,确定每世代近交系数增量为 0.005(0.5%),公母比例为1:5。

试问:(1)实行随机留种群体需要多大?(2)实行家系等量留种群体又应有多大?
一般应用以下方法:
1.划定良种基地
)3(03.0200
14012581581)3(03.034
.331210000=+=⨯+⨯=∆===∆F N F e 或D
S D S e N N N N N 316+=D S e N N N F 32132321+==∆25802000253525516==⨯+⨯⨯=e N %)2(02.0800
162532153232(02.025
2100==⨯+⨯=∆=⨯=∆F F 或
2.要有一个适当的群体含量
3.各家系等量留种
4.防止近交,延长世代间隔
5.搞好协作
六、品种资源的利用
一是作为开展杂交生产的亲本
另一方面是作为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原始材料。

第三节本品种选育
一、本品种选育的意义和作用
本品种选育是指在本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品种生产性能的一种育种方法。

本品种选育的基础在于品种内存在着差异。

本品种选育一般包括地方良种的选育和培育品种(包括引进良种)的选育。

二、本地品种的特点
根据选育程度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选育程度较高,类型整齐,生产性能突出的良种;
第二类是选育程度较低,群体类型不一,性状不纯,生产性能中等,但具有某些突出经济用途的地方品种;
第三类是导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种,但其遗传性还不稳定,后代有分离现象。

三、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
1.制定选育规划,确定选育目标
2.划定选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3.严格执行选育技术措施
4.开展品系繁育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选育协作组织
第四节引种和风土驯化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叫做引种。

风土驯化是指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其标准是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生存、繁殖、正常地生长发育,而且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这不仅包括育成品种对于不良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

家畜的风土驯化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直接适应
2.定向地改变遗传基础
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
2.慎重选择个体
3.妥善安排调运季节
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
1.暂时性变化
2.遗传性变化
(1)适应性变异
(2)退化
发生退化的原因,主要是:①由于畜群长期处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造成生长发育受阻;②选种时过分强调生产力而忽视体质的结实性;③群体太小,又没有一定的选配制度,长期滥用近交等。

四、引入品种的选育措施
在引入品种选育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集中饲养
2.慎重过渡
3.逐步推广
4.开展品系繁育
思考题
▪ 1.作为一个品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 2.保种有何意义?
▪ 3.在现代畜牧业中,地方品种还有没有作用?
▪ 4.如何计算群体有效含量和近交系数增量?
▪ 5.今有2个由100只母鸡和10只公鸡组成的鸡群,分别采用随机留种法和各家系等量留种法,要求计算出各自的群体有效含量和近交系数增量。

▪ 6.今有一保种核心群,拟选集100只优秀母羊,每代近交增量控制在1%左右,试问需要多少只公羊和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使群体有效含量保持为100头?如采用随机留种法,公羊需增加到多少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