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条件充分性判断终极解题技巧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目,共十道,包含 A 、B 、C 、D 、E 五个选项,根据历年真题总结, 其中选择 A 、B 两选项的题目一般为 4 道,最多 5 道;选择 C 选项的题目一般 3 道;D 项 2 道左右,E 项 1 道不超过两道。
根据以上总结,基础不好的考友可根据以下技巧先将选择 A 、B 、C 项的题目做出来,其余根据技巧不能确定的题目就空着,最后统一选择 D 即可。
基础较好的考友,可继续了解掌握选择 D 、E 项的技巧。
一、选 A 或 B 选项 (只有一个条件充分,另一个不充分)考试中 10 道题里最多 5 道,一般是 4 道,如果两条件复杂程度有明显差异时,可以使用以 下技巧快速解答。
1、印刷的长度明显不同时,选复杂的选项 (简言之,哪个长选那个) 例题:直线 L 的方程为 3x-y-20=0.(1) 过点(5,-2)且与直线 3x-y-2=0 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L ; (2) 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一条对角线固定在 A (3,-1),C (2,-3)两点,D 点在直线 3x-y+1=0上移动,则 B 点轨迹所在的方程为 L 。
解析:算都不算,直接选 B 。
2、印刷长度相当时。
包含考点相对较难、公式相对复杂、方法较难、运算量大的项更充分。
例题 1: m=2(1) 设 m 是整数,且方程 3 x 2+mx-2=0 的两根都大于-2 而小于 1;2(2)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2− 4n + 5,则{ a n }的最大项是第m 项。
答案:B (分式比正式复杂,涉及到最值,也复杂很多)例题 2:M=60.(1) 若 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 x =5,方差 S 2=2,则 3x 1+1,3x 2+1,3x 3+1,┉,3x n +1的平均数与方差之和为 M 。
(2) 现从一组生产数据中,随机取出五个样本 7,8,9,x ,y 的平均数是 8,标准差是 , 则 xy 的值为 M 。
答案:B (2)两个变量,需要列两个方程,且需平方,(1)一个变量,口算可得,故选 B3、当两条件矛盾时,既无法联合,否定掉一个,可选另一个充分4、当两条件出现包含条件关系时,优先选小的充分例题 1:ax 2+bx+1 与 3x 2-4x+5 的积不含 x 的一次方项和三次方项。
3 (1)a :b=3:4;(2)a= 54 ,b=5x 1x 2答案B解释:(1)包含(2),选(2)n例题2:14是一个整数。
(1)n 是一个整数,且3n也是一个整数;(2)n 是一个整数,且14n也是一个整数。
7答案A解释:(2)包含(1),选(1)例题3:方程3x2+[2b-4(a+c)]x+(4ac-b2)=0 有相等的实根。
(1)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2)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
答案A解释:(2)包含(1),选(1)5、两条件是数值形式,数值复杂的优先充分表现为:负大于正;不易整除大于易整除;绝对值大于不含绝对值;含根号大于不含根号;对数函数复杂程度大于指数函数复杂程度大于幂函数复杂程度例题1:已知a、b 为有理数,那么多项式f(x)=x3+ax2-ax+b 含有因式x+3.(1)方程f(x)=0 的一个根是答案A;(2)方程f(x)=0 的一个根是1.1例题2:正数x1,x2的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2(1)+ = 答案选A 2(x1⋅x2≠0) (2)x1+ x2= 26、一个为相对量的百分比,另一个为绝对量的数值,优先选百分比例题1:本学期某大学的a 个学生或者付x 元的全额学费或者付半额学费,付全额学费的学1生所付的学费占a 个学生所付学费总额的比是。
3(1)在这 a 个学生中20%的人付全额学费;(2)这a 个学生本学期共付9120 元学费。
答案选A例题2:三角形ABC 的面积保持不变。
(1)底边AB 增加了2cm,AB 上的高h 减少了2cm;(2)底边AB 扩大了1 倍,AB 上的高h 减少了50%。
答案选B7、某一个条件对题干无作用,选另一个有作用的条件为充分例题:aa−b ≥ a(a−b) 。
31(1)实数 a>0; (2)实数 a ,b 满足 a>b 。
答案选 A 正数的绝对值等于他本身,所以(2)等于没用,故选 A二、选 C 选项 (两个单独不充分 联合才充分)1、题干须由两个参数或要素决定 ,而每个条件分别给出一个参数或要素例题:若a ,b ∈ R , a + b > 1成立。
(1) b ≤ −1(2) a ≥ 1答案 C 解释:题干为 AB 两个参数,1 给了 B , 2 给了 A ,所以选 C2、两条件的范围有交集,且单独不充分例题:不等式 x +> a − 2 +1 对于一切实数 x 均成立。
x(1)0<a<3 (2)1<a<5 答案 C (1)(2)有交集3、两条件的信息量不够,需要互为补充时例如:几个未知数需要几个方程,如 x,y 需要两个方程4、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为表达式,另一个为定性的文字补充说明,起辅助作用。
1 1 1例题 1: + + > a b ca +b +c 。
(1)abc=1;(2)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答案 C (1)为等式,(2)为表达式例题 2:{a n }的前 n 项和S n 与{b n }的前 n 项和T n 满足S 19 :T 19 = 3 : 2 。
(1){a n }和{b n }是等差数列; (2) a 10 :b 10 = 3: 2 答案 C (2)为等式,(1)为表达式2 3 5 3 3三、选 D 选项 (条件 1 充分,条件 2 也充分)考试中 10 道题里最多选 3 个,一般是 2 个 (数学基础好的同学再运用这些,基础一般的直接利用上面的方法选好 ABC ,其他的都用 D 来代替,可对 7 或 8 个)1、两个条件为等价关系(两条件相同)2、范围大包含范围小的,且范围大的充分时3、两个条件的微小差异,被题干抵消(微小差异表现形式正负,倒数,符号对等)1 1− x例题 1:关于 x 的方程 + 3 = 与x +1 = 2 − 3 有相同的增根。
x − 2 2 − x (1)a=2;(2)a= −2 .x − a例题 2: x 2+ mxy + 6y 2−10y − 4 = 0 的图形是两条直线。
(1)m=7;(2)m= −7 。
.例题 3:曲线ax 2+ by 2= 1通过 4 个定点。
(1)a+b=1; (2)a+b=2. .例题 4:直线 y=x ,y=ax+b 与 x=0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1. (1) a = −1,b = 2 ;(2) a = −1,b = −2 .题 5:圆(x −1)2+ (y − 2)2= 4 和直线(1+ 2λ)x + (1−λ)y − 3 − 3λ= 0 相交于两点.(1) λ= ; (2) λ= .5 24、 在几何图形中,由于点、线等位置或距离对称性 往往选 D 例题 1:直线 y = k (x + 2) 是圆 x 2+ y 2= 1的一条切线.(1) k = −; (2) k =33a − x33例题2:如图,等腰梯形的上底与腰均为x,下底为x+10,则x=13.(1)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比为13:23;(2)该梯形的面积为216.例题3 :如图,等边三角形内恰好放入三个两两外切的等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 + 6 −3π.(1)圆的半径r=1;(2)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5、两条件范围为两点之外例题1:方程2ax2−2x−3a+ 5 = 0 的一个根大于1,另一个根小于1.(1)a>3;(2)a<0例题2:(2x2 + x+ 3)(−x2 + 2x+ 3) < 0 .(1)x∈[−3, −2];(2)(4, 5) .例题3:log a x > 1 .+ 2 .(1)x∈[2, 4],12< a< 1;(2)x∈[4, 6],1 <a< 2 .例题4:等式(1)x > 10x−5 −2x−4 = 1,对任意x∈ R都不成立.2(2)9≤ x≤ 10例题5:方程x2 −2mx+ m2 = 0 有两个不想等的正根.(1)m >2 (2)m< −2正负的两点之外要小心,如果两个条件互为相反数时,不选D,选A6、题干等式将两条件表达式等价起来31 2 例题 1:等差数列前 3 项依次为a , 4,3a ,前 n 项的和为S n ,则S k = 2550 (1) k − a = 48(2) k + a = 52例题 2: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d , a 1 + a 2 + a 3 + a 4 = 12 ,则a 4 = 0.(1) d = −2;(2) a 2 + a 4 = 4 .7 、题干情况有 2 种或多种,而每个条件分别给出一种值 例题 1: x , x 是方程 x 2− 2(k +1)x + k 2+ 2 = 0 的两个实根.(1) k > 1;2(2) k = 1.2例题 2:关于 x 的方程a 2 x 2− (3a 2− 8a )x + 2a 2−13a + 15 = 0 至少有一个整数根.(1) a = 3;(2) a = 5.四、选 E 选项(条件 1 和条件 2 单独都不充分,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判断误差的罪魁祸首,是 E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宁愿把 E 选成别的选项,也不要吧别的选项选成 E1、 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推理或计算。
通过特殊反例,常识,逻辑关系可看出来2、 选 E 选项往往不需要联合,联合的选 C 的几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