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2例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2例。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掌握、遵医嘱行为、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追求应用精细化,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现代健康教育模式。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和群体行为,能促进患者疾病和心理的康复,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康复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1-2]。
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使患者了解自身相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与技能,特别对于围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
而临床实际中粗放式健康教育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精细化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它是以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关注量化,关注执行,关注结果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4]。
笔者尝试将健康教育以临床路径的形式列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一体化,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规范化的健康知识传授及技能指导[5]。
将其实施在110例手术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其中阑尾炎29例、乳腺肿瘤15例、甲状腺疾病19例,肠道疾病16例,骨伤患者23例;男69例,女33例;年龄16~87岁,平均(51±3.7)岁。
2013年7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出院患者共110例为观察组,其中阑尾炎31例、乳腺肿瘤17例、甲状腺疾病20例,肠道疾病18例,骨伤患者24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12~86岁,平均(50±3.7)岁。
职业:工人56例,职员49例,农民29例,学生28例,司机27例,教师17例,清洁工6例。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7例,初中99例,小学49例,文盲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健康教育精细化方法的制订根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创建并经营健康教育储备资源,建立多种评估表格,手术健康教育-疾病篇、药物篇、并发症篇,各种温馨提示实用卡,如:乳腺病术后悬挂的禁止患肢输液、测压,引流管的防止意外脱管提示,输液注意事项提示,出院患者的个性化出院指导卡,满足不同疾病、不同文化、不同需要的健康需求,极大的方便了护士对不同患者的阶段性、个体化、细节化的健康教育指引。
制定涉及所列举不同病种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记录单,此单充分综合外科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护理的需求,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项目制成表格,有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护士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专科特点、分病种制成,并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对内容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
表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内容包括:教育内容、日期、教育形式、评价、护士签名,患者或家属签名,教育内容又包含入院宣教、疼痛及风险评估、疾病相关知识、各项检查及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指导(体位、饮食、各种管道护理方法、伤口疼痛护理方法、活动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出院指导(出院温馨提示卡片:饮食指导、活动要求、用药提示、复查时间)。
表格以选择框的形式便于执行者选择,细化全面、简化操作。
1.2.2 健康教育的实施细节1.2.2.1 培训护士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行为准则,强化护理服务理念,采用多渠道、分层次护士培训,与护理部举办的护理岗位服务礼仪培训大课堂、护士服务文明用语及行为规范相结合,使不同等级的护士均知晓精细化管理教育的内涵,规范使用健康教育路径记录单,灵活的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辅助资料,选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沟通能力强、愿讲解、能讲解、会讲解的又有责任心的护士承担责任护士,以期达到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培训成绩纳入绩效管理,应用“人本管理思想”,充分发挥护士潜能,激发积极性、创造性[6]。
1.2.2.2 实施技巧(1)评估独特背景,找出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教育计划。
许多疾病与人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伴有多种复杂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要对这些疾病有治疗效果,最根本的方法是知晓其生活方式,找出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教育计划,通过健康教育,纠正不良行为、帮助其树立健康行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手术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术后有直接影响。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劝其戒烟,控制过高的血糖,责任护士不应按部就班地进行入院宣教、制度介绍,而应准确找出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评估健康需求,使患者最快的进入角色,制订针对性教育计划,哪些属于近期目标,哪些需要家属配合,在健康教育记录单相关内容栏记录,表内未涉及到的内容可自行在相应栏目中补充。
(2)运用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7]。
比如:急腹症患者,迫切需要知道我得了什么病,能否赶紧止住疼痛。
甲状腺手术患者担心颈部手术后能否留下大的疤痕;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对保乳治疗更能增加治疗信心[8]。
针对不同的健康需求,责任护士应增加在床时间,真正走进患者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
(3)关注细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依从性。
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每个人文化程度、职业、性格、习惯以及所患疾病,讲清禁食理由,提高患者对相关手术要求的认知能力,使健康教育起到预防疾病和消除危险因素的作用。
比如:对于术前、术后限制饮食有患者感到极度痛苦,发生患者“偷吃”行为,导致接受手术时间延长,甚至错失最佳手术时机。
理解所发生问题,查找分析问题发生根源,采取干预手段,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4)应用舒适化护理模式,体现人文关怀[9]。
舒适护理是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保持舒适体位,控制身体的疼痛,保证充分的睡眠及营养,使患者乐意接受更多健康教育,达到参与疾病管理,是提高自护能力的基础[10]。
比如:下肢骨折患者,疼痛是始终伴随的,影响着患者的饮食、休息、心情、活动及康复,如不能很好的控制疼痛,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将会降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及遵医行为。
故责任护士需认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正确填写疼痛评分表,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可以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局部冷敷,减轻肢体肿胀。
评分>3分通知医师给予止痛药物。
(5)鼓励患者参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美国护理学家A.Davis曾提出:“健康教育服务对象必须参与自己的护理政策”。
通过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尊重患者意愿,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遵医行为的责任,也是患者战胜疾病,克服依赖及惰性心理,达到最佳的身心配合治疗状态,尽快恢复健康之所需。
另一方面,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个人整体素养,承担起保健知识的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会领导者,管理者的多种角色责任,践行了维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职业使命。
(6)对手术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
做好与家属的沟通,重视家庭支持,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生活质量。
特别是老龄患者,癌症患者的术后康复。
更应调动家属的亲情影响力,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使其能积极参与治疗,术后规范康复训练,有效规避并发症,通过问卷,了解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促进健康教育向精细化发展,不仅减少了护患误解,和谐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7)重视示范训练的效应。
手术前要训练患者术后的卧位、排痰、咳嗽的方法;骨折患者要掌握功能康复训练的规范动作,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的循序渐进,首先要示范,然后让患者模仿训练,护士应督促训练,并给予纠正与指导,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护康复意识,形成护患互动,达到健康教育的效果[11-12]。
1.3 效果评价(1)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采用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作健康教育知晓率评价,两组住院患者均在出院前1天由患者家属共同完成评价表的填写。
该表内容包括刚入院、治疗中(手术前、手术后)即将出院3个大项,10个方面的共19个小项内容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每项测评分为4项,全面、较全面、较少、无,分别记5、3、1、0分,采用百分制,知晓≥85分,否则为不知晓。
(2)评价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对相关知识的知晓为106例(96.363%),比对照组的83例(81.373%)明显增加,大多数的患者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手术时间、方式、麻醉效果,手术配合,心理状况表达等情况。
遵医嘱行为对照组82例占80.392%,观察组为110例占100%,体现了人人知晓对术前的准备,术后的禁食、卧位、疼痛的描述及应对方法,下床锻炼的时间及配合等。
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为105例占95.455%,比对照组82例80.392%增加明显。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护理并发症等情况,与护理工作质量及健康教育效果紧密相关。
观察组术后发生跌倒/坠床1例,压疮1例,导管滑脱2例,用药错误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545%;对照组由于健康教育的不细致、不规范、患者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护理人员对事情发生的预知性较差,防范意识较薄弱,跌倒/坠床3例,压疮3例,导管滑脱5例,用药错误及药物外渗5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6.667%。
健康教育的精细化,使患者接受的知识面增加,掌握的技能有所提高,因此更能配合治疗,护士的工作得到信任与认可,表现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常规健康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常规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护士的健康服务理念,对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深入,多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教育沟通能力不足,导致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影响健康教育的执行力;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忽略与家属的沟通,缺乏科学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导致健康教育有始无终、简单化、表面化,影响了教育质量及效率[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