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机检修第一节概述钢球磨煤机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特别是对被研磨煤种的质量要求(如杂质)很低,能较好的适应我国的产煤情况,所以目前钢球磨煤机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特别是工业方面,同时全国大部分电厂均用钢球磨煤机来磨煤。
我厂现在使用的四台磨煤机是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的MTZ系列磨煤机,其中#1炉A磨煤机使用的型号是MTZ3570-Ⅲ,#1炉B磨煤机和#2炉两台磨煤机使用同一型号的磨煤机:MTZ3560-Ⅲ。
下面我们将结合我厂使用的磨煤机结构特点以及运行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其设备规范、检修的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一、工作原理磨煤机是由电动机经棒销联轴圆柱齿轮减速机及开式大齿轮减速机传动而驱动转动部旋转,转动部筒体内装有研磨介质—钢球。
当钢球转动时钢球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被转动的筒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由其本身重力的作用而跌落,使筒体内的煤在下落钢球的冲击和研磨作用下形成煤粉,即粉磨过程。
磨好的煤粉被制粉系统的风动设备送至锅炉燃烧或送到贮煤仓贮存。
二、磨煤机的结构磨煤机是由料斗、轴承部、传动部主要部件与隔音罩、电动机、减速机、棒销联轴器和基础部等辅助部件组成,并且配有辅机。
筒体内装有波形衬瓦,衬瓦借助固定楔,拧紧楔形成的横向压力固定在圆筒壁上。
衬瓦与筒体之间垫有10mm厚石棉垫板。
轴承采用高低压联合油站进行轴承润滑。
Ⅰ第二节设备规范第三节大修项目1、甩选钢球。
2、检修进出口料斗,检查、加焊防磨层3、检查、更换大罐和端部的衬板。
4、检修螺旋管,检查或更换油封毛毡。
5、检查、调整大罐水平及大齿轮的晃动。
6、检查大、小齿轮的啮合情况。
7、检查、清洗传动小齿轴承,更换润滑脂。
8、减速箱解体检修:(1)大小齿磨损、啮合检查。
(2)轴承游隙及各配合间隙测量、调整或更换轴承。
(3)减速箱油室清理。
(4)冷却水管清理,试水压。
9、检查、测量传动小齿轴承和调整各配合间隙。
10、马达轴承检修。
11、调整进出口料斗密封间隙,更换盘根。
12、大齿罩检修,更换油封毛毡。
13、检修盘车减速机。
14、检查各处地脚螺丝、紧固端盖、大罐及大齿各部螺丝。
15、校正对轮中心。
16、打扫场地、机器卫生。
17、试转。
第四节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一、检修前的准备1、停炉前测量主轴承、减速机及传动装置的振动,各轴轴承温度,并做好记录。
2、检查油、水、煤、粉、风的泄露情况,确定其泄露部位。
3、根据过去的大、小修记录,准备检修所更换的备品。
4、停炉前联系运行抽尽筒体内煤粉。
5、准备好检修专用工具,安全行灯等。
6、办好检修工作票。
第五节故障及处理方法第六节特殊项目检修工艺一、大瓦的研刮1、画出乌金瓦的中心线,并按质量标准的要求,沿中心线两侧等分画出接触角的位置线,从位置线逐次向外15mm,刮去0.03—0.05mm,直至;两侧瓦口,将阶梯形间隙刮成楔形间隙,最后将瓦口部分刮成圆形。
2、抹净乌金瓦面和空心轴颈,在轴颈上均匀涂上一薄层渗油红丹粉。
3、将大瓦平稳吊起,扣在轴颈上研磨,然后再吊起大瓦,在接触角区域内,检查其接触痕迹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不符合,应将高起的接触点用锋利的刮刀将其刮去,这样重复多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注意每次研磨时应保持研磨面的清洁。
4、将大瓦放在球面座上,找正常工作位置就位,并在瓦面上涂以一薄层渗油红丹粉。
5、落下筒体并用慢转动装置转动筒体,使空心轴颈与瓦面相研磨。
6、顶起筒体至一定高度,检查瓦面接触痕迹,如不符合要求,则就在原位用刮刀将高起的接触点刮去(也可将大瓦取下刮削,在超重条件允许下应尽量吊下来刮,但必须防止乌金屑掉入轴承回油孔内),这样反复数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即25mm2上不少于4个接触点。
7、瓦口侧面间隙的刮削;(即腮位)沿接触角界限线开始向瓦口刮削,并使与空心轴颈的间隙均匀逐渐增大,另外中间润滑油向两端流散。
刮刀要求要锋利,刮削痕迹应交叉。
以便于鉴别而不重复。
8、清理和用柴油擦净空心轴颈止推环侧面并在其上面均匀涂上一薄层渗油红丹粉,然后将大瓦推正,使其侧面与止推环靠紧。
转动筒体进行研磨,最后取下大瓦,按接触痕迹用刮刀将高起的接触点刮去,这样反复数次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注意事项:(1)研刮中,吊大瓦要十分注意安全,吊扣要完好,钢丝绳要符合规格,钩子要吊牢,吊时注意不要碰坏设备及伤人。
(2)三角刮刀的刀口不得有毛刺,研磨时,刀口应垂直瓦面移动,用力要均匀,否则会留下刀纹或高低不平。
(3)清理瓦面时,可用油漆刷子,尽量用柴油,可用汽油。
用油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着火。
(4)研刮轴承前,注意做好安装记录。
二、大齿轮反向1、对开式大齿轮接触平面处以及大齿轮与筒体法兰结合面处要做好装配基准记号。
2、在大齿轮下两侧用枕木垫牢。
3、用钢丝绳吊勾好其中一半大齿轮,拆下两半齿轮的螺栓和定位销及螺栓,该定位销也要作好编号记录。
然后吊下放到预定的检装地点。
4、再用卷扬机钢丝绳勾吊牢另一半大齿轮,拆下其和筒体连接的定位销与螺栓。
定位销要作好编号记录,然后吊下这半大齿轮至预定的检装地点。
5、装复时,一定要按照编号记录装复,接合面时的接触率不应小于整个接合面面积的1/4,大齿轮本身接合的定位销与定位孔的接触率不应小于整个接合面积的4/5。
当达不到上面的标准,应该在地面或平台上修正,不允许在和筒体组合时再修复定位销。
螺栓装配顺序应先穿齿轮接合面的定位销,接着装配齿轮接合面螺栓。
大齿轮与筒体接合面也是先装配定位销螺栓,后装配连接螺栓。
定位销如错位,应用铰刀铰过,而定位销要按紧力要求重新加工,材质必须采用45#。
6、利用百分表测量大齿轮的轴向和径向晃动。
一般将大齿轮分为8等份,缓慢转动筒体,逐等分测量轴向及径向晃动值(通常测量两次,用以校正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作好记录。
大齿轮的轴向晃动不应大于1.68mm;径向晃动值不应大于 1.2mm。
当轴向晃动值大于标准值时,采用在大齿轮与筒体法兰接合面加斜垫来调整,当径向晃动值大于标准值时,则将大齿轮沿筒体法兰作径向移动调整,直至轴向和径向晃动值合格为止。
三、小齿靠背轮找中心1、准备好磁性表座及百分表,用砂布对靠背轮上的锈迹及附着物打净,并在其周围方向作四等份编号。
2、在磁性表座上装好百分表,百分表的触针和靠背轮轴接触要有3—4mm的读数,然后调整百分表指针到零值。
3、调整好两对轮间的轴向坚信在8—12mm的标准值,两对轮的左右、上下张口值不能大于0.08mm,盘动吸附着磁性表座的对轮,仔细观察百分表指针的起动方向,并读出各等份点的读数,作好记录,根据读数的偏差,调整同轴度偏差不能大于0.01mm。
马达靠背轮的同轴度偏差不能大于0.08mm.第七节磨煤机检修规范一.筒体应作如下复查,并做好记录:1.测量筒体直径和长度;2.筒体无变形、裂纹、漏焊等缺陷。
二.端盖与筒体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配以字头和稳钉为依据,端盖与筒体应同心,两端空心轴中心线及筒体中心线不同心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2.法兰结合面应涂一层干黄油或黑铅粉,结合紧密,其间不准加任何调整垫片,端盖螺栓必须均匀的拧紧,并有背帽或防松装置;3.空心轴衬套内螺纹的方向应正确,当筒体转动时能使原煤进入筒体内。
隔热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检查空心轴:1.复查空心轴的不圆度、锥度和平整度;2.轴颈表面应光洁,无伤痕、锈迹等。
检查后应涂油并有防止碰伤措施。
四.主轴承球面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
以色印检查,每30mm×30mm内不少于2点。
五.球面座与台板应接触良好,以色印检查,每30mm×30mm内不少于1点。
周界局部间隙不大于0.10mm,每段长度不大于l00mm,累计长度不超过周界总长的25%。
六.主轴乌金瓦的研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触角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为60°~90°;2.乌金瓦与轴颈接触均匀,用色印检查,不少于1点/cm2;3.轴瓦两侧(瓦口)间隙总和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为轴颈直径的1.5‰~2‰,并开有舌形下油间隙;4.推力总间隙误差为士0.15mm5.研瓦时,不得使用代用轴颈。
6.研瓦时,应考虑到热膨胀后的实际工作位置。
七.主轴承的内壁、上盖、油槽、注油孔和回油孔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保证油管畅通。
八.主轴承水室水压试验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为所用冷却水最高压力的1.25倍。
九.齿圈(大齿轮)检查:1.需要时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允许误差做样板检查齿形;2.齿面应无缩孔、疏松和裂纹等缺陷。
齿圈的各连接法兰面应平滑;3.齿圈罩焊缝质量应良好,并应试验其严密性。
4.传动机的推力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一般推力间隙为0.20~0.40mm。
十.出入口管头检查:1.管头内部应平滑,无积粉的可能性;2.插入空心轴部分的不圆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十一.球磨机安装前应先用地脚螺栓试验每个地脚螺孔的垂直度、摆动余量和深度,防转装置应正常。
十二.无规定时主轴承下(包括加强筋)应设置垫铁,垫铁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十三.主轴承安装应以乌金瓦的底面为准,要求如下:1.主轴承标高误差不大于土10mm,两个轴承的水平偏差不大于0.50mm;2.两轴承之间的距离误差不大于2mm,两轴承间距离应根据罐体实际尺寸确定,并考虑、热膨胀的伸长量,3.两轴承台板应平行,对角线误差不大于2mm;4.台板的纵向及横向水平误差均不大于其长度和宽度的0.2‰,5.轴承本身纵向(瓦底)与横向(瓦口)应保持水平;6.球面座限位销与球面瓦限位孔中心应对正;7.在工作过程中应有防止损坏瓦面的措施;8.球面座与台板结合面间应涂一层润滑油脂。
球面结合面应涂有润滑脂。
十二.罐体就位前应彻底清理瓦面和油槽,并在瓦面上涂以机械油。
十三.罐体就位时应保持平稳,两端应同时坐落到球面上。
十四.罐体就位后各处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1.两端轴颈水平误差不大于两个轴承中心距的0.1%2.推力总间隙及轴与瓦的接触应符合第7.3.6条的规定3.承力端轴颈的膨胀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一般可参见附录十;4.球面座与台板、球面瓦与球面座应接触良好,不应有明显的位移;5.检查两端空心轴的不同心度,检查方法可参见附录十一。
十五.主轴承轴封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垫料应为质量良好、紧密的细毛毡,厚度适宜;2.毛毡裁制应平直,接口处应为阶梯形;3.毛毡与轴接触均匀,紧度适宜。
压填料的压圈与轴的径向间隙均匀,一般为3~4mm。
十六.安装齿圈以稳钉螺栓为准,将齿圈的轴向、径向晃度调整合格后,再用铰刀处理发现的错孔。
十七.齿圈与法兰结合应良好,齿圈拼合的结合面间隙不大于0.10mm。
十八.齿圈的径向晃度不大于节圆直径的米数乘以0.25mm,轴向晃度不应大于节圆直径的米数乘以0.3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