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理学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第9版)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 概念: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 机制:心肌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神经末梢→ (1~5段)
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脊髓段→大脑→在上述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产生不适(憋 闷、紧缩)感。 ➢ 心绞痛的类型:
(3)血栓形成
(4)钙化
(5)动脉瘤形成
(6)血管腔狭窄
病理学(第9版)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第9版)
(一)基本病理变化
斑块内出血 A.血管腔;B.出血(箭头示)
腹主动脉瘤
病理学(第9版)
(二)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 脉病变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
熟悉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 的病理变化及结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动 脉瘤的主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高血压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瓣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心肌病及心肌炎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类 型。
第一节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作者 : XXX
单位 : XXXXXXX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高血压病 第三节 动脉瘤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第七节 心肌病 第八节 心肌炎 第九节 心包炎 第十节 先天性心脏病
重点难点
掌握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 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各脏器的病 变特点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膜炎的 病理变化和结局;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 ➢ 冠心病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a.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b. 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 CHD的主要临床表现: a.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b.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c.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d.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病理学(第9版)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是冠状动脉中最常见的疾病。
病变特点: a. 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b. 斑块性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壁侧,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 呈不同程度狭窄; c. 根据管腔狭窄的程度分为四级:
Ⅰ级,≤25%; Ⅱ级, 26%~50%; Ⅲ级,51%~75%; Ⅳ级,≥76%。
病理学(第9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体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Ⅲ级)
病理学(第9版)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冠状动脉粥样冠硬化状性动心脏脉病性:又心称冠脏状病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cDo)r,o简n称a冠r心y病h,e是a因r冠t 状d动is脉e狭a窄s所e致,心C肌H缺血D而)引起,也称为缺血
包括:(1)AS; (2)细动脉硬化 ; (3)动脉中层钙化 。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是促进AS发病全过程的三大主要因素。 ➢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 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易变化的部位 ➢ 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 遗传因素 ➢ 性别与年龄 ➢ 代谢综合征
病理学(第9版)
(二)发病机制
1. 脂质渗入学说 a. 小、致密LDL微粒沉积于内膜; b. 结缔组织增生,动脉壁增厚变硬。
2. 损伤应答反应学说 a. 内皮细胞损伤; b. 通透性增加; c. 黏附性增加; d. SMC增生分泌基质。
动3. 动脉SMC的作用 a. 增生、游走,表型转变; b. 吞噬脂质,转变成泡沫细胞; c. 合成细胞外基质。
4. 慢性炎症学说:高敏C反应蛋白 a. 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粘连分子; b. 抑制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c. 刺激巨噬细胞吞噬LDL胆固醇; d. 增加内皮细胞产生血浆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e. 激活血管紧张素-1受体; f. 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
病理学(第9版)
(二)发病机制
5.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a. 单核细胞对动脉内皮的黏附力增加; b. 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下间隙迁移增多; c. 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 d. 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并形成脂纹; e. 巨噬细胞分泌ox-LDL和超氧化离子; f. 巨噬细胞分泌生长调节因子。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1. 脂纹(fatty streak)
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3.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
4. 继发病变 (complicated plaque )
(1) 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①稳定性心绞痛; ②不稳定性心绞痛; ③变异性心绞痛。
病理学(第9版)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 概念: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 MI的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第9版)
概述
1. 概念 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 2. 病变特征 血管内膜形成粥瘤(atheroma)或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主要累及大动
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3.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指一类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