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身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

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板书:+5℃ -4℃正号负号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1)冰箱门温度显示,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

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明确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

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

(课件出示)(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3)指名汇报①温度的单位℃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④1小格就是1℃⑤老师简介℉: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

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 练习读写温度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出示课件)15℃、0℃、-15℃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2.测温度(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那0℃表示没有温度吗?(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

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

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零上12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摄氏度零下16摄氏度-10℃ +12℃ -16℃ 0℃(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XX市的冰雪节看看。

(课件出示)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1)那一天XX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

(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1.估一估(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

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袄棉鞋(冰雪)-8℃ 36℃19℃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

(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

(课件出示)(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 <四.拓展延伸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2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反馈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关于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

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中括号三.合作提升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明确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明确提出什么问题?(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

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3. 交流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辨析80÷ (8+12)×280÷[(8+12)×2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因此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

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5. 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利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

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72人。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

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6. 拓展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增加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180÷4+2)×3180÷[(4+2)×3]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

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72÷[960÷(245-165)](960÷40-10)÷2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