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

骨科、手外科护理常规骨科病人护理常规特别备注一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3、卧硬板床,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防治进一步损伤。

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二)术前护理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

2、指导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三)术后护理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

2、平卧6h后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3、执行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4、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观察病情,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观察切口出血及引流情况,做好引流管护理。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6、采取各种止痛措施,缓解或减轻病人疼痛。

7、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二牵引病人护理常规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保持有效牵引(1)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

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力。

(2)牵引砣应悬空,不能随意加减牵引重量。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并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3、观察患肢末梢血管循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骨牵引病人应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或皮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肤有无过敏性皮炎、溃疡等。

6、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三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1、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搬动病人时,用手掌平托石膏,禁用手指捏石膏,防止压迫性溃疡。

3、采取措施促进石膏早干。

保护石膏形状,防止石膏折断。

4、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污染或受潮。

5、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6、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石膏内有切口时注意有无出血。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8、头颈胸石膏、石膏背心或髋人字石膏固定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石膏综合征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9、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四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3、执行减压术后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

观察切口情况,配合医师及时给予换药。

4、遵医嘱使用消肿药物。

5、对截肢病人执行截肢术护理常规。

6、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五脊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卧硬板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自理。

2、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密切观察病人情况(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2)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痰、吸氧,气管切开者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4、执行牵引护理常规。

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直线的轴线翻身,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弓脱落。

5、加强压疮、肺部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二)术前护理执行骨科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三)术后护理1、执行骨科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3、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平卧6h以压迫止血。

4、颈椎骨折术后给予颈围固定,观察病人呼吸及颈部切口出血情况。

5、康复指导(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健肢的主动锻炼以及患肢的被动锻炼。

(2)指导病人增强借助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3)指导病人进行大小便功能训练。

六骨盆骨折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卧硬板床,防止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

3、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决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对疼痛剧烈者,给予心理安慰,遵医嘱应用镇痛剂。

4、观察有无休克、内脏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给予抢救及相应处理。

5、对骨盆牵引病人执行牵引护理常规。

6、指导病人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并预防便秘。

7、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可逐步下床站立及负重行走。

七全髖关节置换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执行骨科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向病人适当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3、为预防感染,术前、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

4、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增强抵抗力。

5、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便。

(二)术后护理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畅通。

2、平卧位,患肢穿“丁”字鞋或行皮牵引,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

3、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4、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疼痛。

5、观察有无深静脉栓塞、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向病人宣教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

6、康复指导(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避免髋关节内外旋。

逐步练习坐位、站立及行走。

(2)术后6~8周内避免交叉双腿;避免做矮凳;避免侧卧于健侧;避免弯腰拾物。

(3)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八膝关节镜术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消除焦虑情绪。

2、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3、执行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1、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

2、患肢以软枕抬高,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

3、给予膝关节冰敷6h,减轻水肿。

4、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切口用大棉垫加压包扎或弹力绷带包扎。

5、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6、指导功能锻炼,按病情循序渐进地下床活动。

九脊柱侧凸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完成术前常规准备。

2、指导病人进行肺功能训练、床上排便练习,并禁烟。

3、对牵引病人执行牵引护理常规。

4、加强沟通,解除病人思想顾虑。

(二)术后护理1、平卧6h以压迫切口止血。

6h后进行翻身,以防压疮。

2、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常。

3、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以及大小便功能。

4、观察腹部症状,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如有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预防切口感染。

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切口及引流情况,保持切口干燥和引流通畅。

手术前及术后遵医嘱静滴抗生素。

6、指导病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十气性坏疽病人护理常规1、设置独立的隔离病房,备好隔离用物,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感染性休克,高热病人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3、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敞开,用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持续冲洗。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提供合理的支持疗法,协助病人高压氧疗。

5、疼痛剧烈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使用镇痛剂。

6、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饮食,防止并发症。

(1)治疗用具专人专用,病人衣物和医疗器械使用后先浸泡消毒,然后分类消毒处理。

换药敷料、棉球等一律焚烧。

(2)隔离病房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并紫外线空气消毒。

(3)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

7、隔离解除后行终末处理。

8、对截肢病人执行截肢术护理常规。

9、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截肢病人正确使用假肢,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平卧硬板床,急性期绝对卧床。

2、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3、骨盆牵引病人执行牵引护理常规。

4、执行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1、平卧6h压迫止血。

2、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3、观察切口出血及引流情况。

4、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5、协助病人进行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6、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7、指导病人逐步进行抬腿运动、腰背肌锻炼和带腰围下床活动。

8、指导病人出院后,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腰部正确姿势;控制体重,防止肥胖;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十二颈椎病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颈椎手术风险大,应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

2、吸烟者术前1周戒烟。

3、遵医嘱给病人戴颈围制动、行颌枕带牵引,必要时用药物缓解疼痛。

4、行颌枕带牵引时,应在病人下颌垫柔软的衬垫,持续牵引2h 后休息15min,同时按摩下颌、耳廓、枕后等部位,防止压疮。

每日牵引总时间10~14h。

5、术前训练(1)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3日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指导病人一手食指、中指插入颈前部皮肤,将气管向手术切口对侧推移,每日3次,开始为每次10~20min,以后逐渐增至每次30~60min。

(2)拟行后路手术的病人,术前进行俯卧位训练。

开始为每次30~40min,以后逐渐增至3~4h。

(3)指导病人做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吹气球等。

(4)训练床上大小便。

6、除按手术区域备皮外,颈椎前路手术病人需刮胡须,颈后路手术需剃头。

(二)术后护理。

1、平卧硬板床,颈部两侧置砂袋或戴颈围制动。

2、持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病人血氧饱和度。

3、根据手术方式决定卧床时间。

颈椎内固定,术后2天,在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下,可取半卧位,并逐步下床活动。

4、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

手术后1~3日内,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气管切开及再次手术准备。

5、观察颈部切口敷料的颜色、颈部有无肿块、引流是否通畅,以判断有无切口出血。

6、24h后开始翻身,应1人固定头颈部,2人在病人两侧同时抬起病人后向同一方向翻身,防止颈部扭曲。

7、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窒息。

若发现颈部明显肿胀,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等情况,应报告医师敞开切口,剪开缝线,消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

术后24~48h内,应每小时询问病人有无肢体麻木、不能运动、二便困难等情况,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行脱水、营养神经的治疗,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3)做好预防压疮、肺炎、泌尿道感染结石的护理。

8、根据病情做颈前屈、后伸、侧屈、侧转活动,注意配合呼吸,缓慢进行。

9、出院指导(1)多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戒烟。

(2)睡眠时垫高度合适的枕头。

(3)佩戴颈托3个月,勿从事重体力劳动。

(4)内固定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有无松动及愈合情况。

(5)注意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休息时头、颈、肩的不良姿势,保持颈部平直。

行走或劳动时注意避免颈肩部的外伤。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期远视,缓解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

十三急、慢性骨髓炎病人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卧硬板床休息。

患肢石膏固定的病人,用软枕抬高患肢20cm,保持患肢功能位,以防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执行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6次。

若体温高于39℃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在30min内监测体温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3、保护患肢,减少搬动,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4、在抗生素应用之前,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血宜在高热、寒战时进行。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观察疗效,慎防不良反应,警惕双重感染发生。

5、有窦道者,保持瘘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