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2篇)《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篇1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执教时间:2010年9月24日执教班级:大公镇北凌小学四(2)班执教老师:王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大家学得都非常的认真,下面我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你们有信心吗?生(齐):有!师:那好,就赶紧把你们默写本子拿出来吧!(听写词语,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生字词听写:编织崇高浸透创造智慧塑造朝霞辛劳祝愿波涛)(检查订正。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还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大家还记得这一小节讲了什么吗?生:第一小节主要讲了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和我们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二、精读第二节,理解教师事业的“美好”师:是的,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思考:这一节歌颂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生:第二小节主要写的是教师事业的美好。

生:这一小节还写了作者对对教师的祝愿。

师:是啊,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让我们再一起轻读思考,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师:知道“笔尖飞舞”、“理想的丝线”的意思吗?生:“笔尖飞舞”写出了教师的辛勤劳作。

“理想的丝线”指教师的教学成果。

师:“春蚕”指谁?生:“春蚕”指的是教师。

师:第二个分句中“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又是指谁呢?生1:“笑语盈盈”写出了教师教书育人,满怀爱意,倾注感情,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生2:“甘露”指教师的心血。

生3:“茁壮的新苗”就是指的我们学生。

师:那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呢?生:老师辛勤劳作、默默奉献,教导学生学知识、学本领、学做人,就像春蚕一样为学生编织理想的丝线,把一个个无知的、幼稚的孩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代新人,帮助他们寻求并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师:说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生齐读这句话。

)师: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

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引读)——(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生齐读。

)师:作者用“春晖”、“朝霞”来比喻什么?同桌一起交流交流吧!(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

)师:哪一组来交流一样你的阅读体会?生1:“春晖”本来是指春天温暖的阳光,诗人用来比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师:那“朝霞”呢?生2:“朝霞”原指早晨的霞光,在这里比喻教师的教导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新一天。

师:谁能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师: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图回报。

同学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吗?生1:老师,您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2: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为培育我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感谢您。

师: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老师,您好!”)师:谁来读好这一句?(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看,“鲜花”指什么?“幸福地开放”指什么?生:“鲜花”比喻学生,“幸福地开放”比喻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师: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的诗人有什么感受?生:诗人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师:“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生:“情不自禁”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它吗?生: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师:说明祝愿是——生:发自内心的。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让老师听到你最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祝福!(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师:在大家刚的朗读过程,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会背诵了,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试着把这一小节给背诵出来,有把握吗?生(齐):有!(学生练习背诵。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师: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一定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教师的或诗句吧!生(齐):是。

师:我们一起来展示展示吧!生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生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生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则赞美老师的诗歌和小故事,你们想读一读吗?(大屏幕出示诗歌、小故事,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

)四、指导练习,提升情感师:学完本文,你们一定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吧!你们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呢?(学生跃跃欲试,自由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点评一两首小诗。

)五、作业设计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课后小练习——(出示:1.背诵课文。

2.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你想在教师节以怎样的方式庆祝呢?把你的建议交给班委会。

)《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篇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7by 冯红英发表今天把《老师,您好》一课利用两课时教完了。

主要得失有以下几点:一、把“读书做记号”这一教学内容和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因为“读书做记号”一课我没上,所以在今天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老师的好好在哪?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也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上打上小问号。

”学生读得很认真,巡视时看见他们记号也做得很认真。

这样有效的读书,为后面的理解、交流做好了铺垫,所以后面的环节很顺畅。

在教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用小圆圈圈出来,学生也很投入,而且在交流时理解很到位,有创新的思维和表达,课堂比较灵动。

二、充分运用了教师的体态语在教完全文,让学生熟读成诵时,为了很好地控制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我让学生看见我举左手男生读,举右手女生读,两手齐举一起读。

学生读得很齐,感情而律动。

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很是起劲。

这让我体会到假期里学的理论用到课堂,是那么有用。

真正是高屋建瓴。

三、有机结合教材,让学生写诗。

教完课文,我让学生找规律,说说现代诗的特点。

接着又让学生学了两首赞美老师的诗,主要是为了初步感受诗的韵味和语言的优美。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模仿着也写了一首赞美老师的诗,都还不错。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举例说明“古今中外,哪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时,说了不少中外名人伟人,但我就让他们到此为止,没有深入挖掘,好好开发。

这是一大缺陷。

本文转载《老师,您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篇3《老师,您好!》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课文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课后的拓展练习可以让学生知道更多赞美老师的诗篇,同时练笔的设计可以让他们将对自己老师的崇敬之情倾注笔端。

我在教学开始的时候,用生活中天天运用到的师生对话,“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在师生问候之后,迅速让学生回忆刚才说的话,激发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作铺垫。

这里是想体现感情上的牵引。

在课文教学中我通过举出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在老师培养下成才的例子说明老师的伟大作用,并用换句型的方式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对老师的赞美之情,为读好句子服务。

这儿主要想体现的是朗读上的指导。

上完这堂课之后,我感慨颇多,在这篇课文教学过后,眼看就是教师节了,联系教师节,让孩子模仿课文,也去动一动笔,写出你想对老师所说的话,或者写出你在教师节想做的事情,我把这作为一个小练笔,其实后来,我也把这个过程实实在在地放到了作文课中,很多孩子的作文让我非常的感动,以至于在孩子们完全自主举办的一堂班会课中,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出了这句话:“老师,您好!”其实,说实话,那一刻,我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在我和学生的共同行动下,真正做到了课堂课外的融合,真切地诠释出了孩子心中的那句“老师,您好!”《老师,您好》教学反思给我的新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老师,您好!》,这是一篇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

听说这是个朗读水平高,知识面广的班级,上课前,我把在以往教材上的备课记录拿出来,本想再结合教参加工一下后进行教学,可转念一想,我面对的已不是上一届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

于是,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我准备在课堂上见机行事。

结果,我改变了原有的教法,突出班级特点,加大了朗读的训练,并融入和补充讲解了现代诗与古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和难以理解的重点诗句加以探究。

同时,将诗歌在结构上相同的两小节对比起来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突出重点。

在两课时内完成了教学任务,自我感觉-----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期初我上的第一篇新课,就是教学这首现代诗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教师节导入,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诗歌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积淀后情感宣泄后的产物,它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精妙呢?因此,我是否可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材料,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呢?我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后,说了这么一段话:学习诗歌要学会联想,学会联系生活,就是你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一想,读了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如:“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这一句,我首先告诉学生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有这样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后来,人们就把老师比做春蚕。

学生渐渐清晰,我又让学生再读这一句,并在头脑中想象,仿佛能看到什么,学生读了之后,还有些茫然。

这时候我灵机一动,便轻轻哼起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边做写字、批改作业的动作,边轻轻引了个头: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时,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接上去,有的学生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师窗前的灯还亮着,他在聚精会神地为我们批作业、备课,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仅仅从教学方面谈,没有意识到老师的辛劳应该不仅体现在教书,还有如何辛勤育人。

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说:“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仅仅在教学上吗,你能联系实际谈谈老师都为同学们做了些什么?”学生一下子像打开了话匣子。

有的说:“上次我生病了,吐了一地,是老师拿来了扫把,将地板打扫干净,这让我很感动。

”一个学生又说:“我三年级时,会上游戏机厅,是老师发现了批评教育了我,现在我改掉了这个毛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