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发展研究

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行业快速地发展,国家近几年出台了有关证券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网络金融等各种众多外部环境对券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信证券是我国券商的代表公司,通过分析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发展的概况,研究中信证券业务发展和近五年经营情况。

明确中信证券业务存在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继而提出业务发展的改进对策。

本文首先明确了所要研究的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并对所要研究的中信证券公司的概况和近五年的业务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了解。

从近五年业务的变化以及公司的业务经营理念深入研究,发现中信证券业务类型丰富,近五年变化紧跟上时代的变革。

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自2023年起中信证券五年间的相关财务报表以及一些相关的财务数据,深入分析中信证券主营业务近五年的盈利能力与发展状况。

最后,找出近五年中信证券财务年报,经过数据整理,从财务会计与财务能力两个方面对中信证券公司进行了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找出了中信证券公司业务存在客户服务无差异、经纪业务衰退、管理费用增长较快、偿债能力较弱、营运能力有所下降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推进客户资源管理建设、加快经纪业务转型、合理控制管理费用、优化负债结构等改进建议。

通过提出的对策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路径,弥补自身在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中信证券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中信证券;业务发展;证券公司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第一批核准的券商代表公司,近五年业务发展的状况和国家近几年出台的证券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的经济形势和AI智能金融对证券业冲击和影响非常大,有鉴于此,本人希望运用所学到的各种金融知识和方法对中信证券业务发展进行仔细深入地研究,发现近五年中信证券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通过自身所学知识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弥补中信证券业务经营漏洞,使业务健康发展。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入思考,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起来,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策略。

在研究中信证券的过程中,为深入了解该企业目前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该企业近五年业务数据状况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该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进而发现并解决问题,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希望通过细致研究后得出的研究结论可以对从事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作用。

1.2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

研究证券公司业务基础理论和方法,基于经典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发展,凭借理论科学指导中信证券业务发展。

(2)图表分析法。

运用图表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中信证券主要业务近五年的发展现状。

(3)数据分析法。

对公司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分析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4)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中信证券与整个行业或者其他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该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3研究框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具体介绍了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文章的框架进行概括性描述。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信证券公司概况以及近五年业务发展的概况、中信证券的经营文化等等。

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论述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论文的最后是本文对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发展研究的结论。

2、中信证券业务发展概况2.1中信证券公司的概况中信证券公司于1995年在北京注册成立,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中信证券是国内首家同时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证券公司[11]。

在众多股东中,中国中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中信证券15.47%的股权,是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成立至今,中信证券的经营状况十分良好,累积实现的企业净利润、营业收入、以及向股东的分红数额都是非常巨大分别达到1431亿元、4141亿元、497亿元,就连累计向国家缴纳的税额也达到了653亿元。

在从事证券行业的企业中,该企业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实际金额连续十多年都居于行业首位,资产规模十分巨大,且在资金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各项业务的开展状况也十分良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声誉较高,且品牌效应也发展了起来。

中信证券在经营过程中,致力于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将业务开展水平维持在全国领先地位,努力成为可以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投资银行,中信证券在积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了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多项职能。

2.2中信证券近五年业务变化在2023年间,中信证券分别获得了两项期权做市业务的资格,分别是上证50ETF期权、股票期权;在股票期权方面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该类期权的交易参与人,获得了从事相关的经纪业务的的权限。

在2023年间,中信证券通过授权批准开始从事职业年金投资管理方面的相关业务,并成为了上海票据交易所的非银会员,在票据交易方面的权限进一步扩大,可以开始从事买断式回购、转贴现等交易。

在2023年间,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并未开展新的业务,但公司积极促进企业转型,由关注经纪业务向重点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进行过渡,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向主动型转变。

在2023年间,中信证券获得了用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于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资格。

在2023年间,中信证券又获得了三项做市业务的资格,分别是股指期权、国债期货以及上市基金;获批可以开展结售汇业务;成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以及外币市场的会员,可以开始从事多项涉及外汇、外币的业务。

2.3中信证券业务经营理念始终遵循国家战略安排的发展基调,致力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证券是从事证券行业企业的领头羊,有着全牌照的合规经营,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响应国家政策。

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融资安排者”、“市场重要投资者”的职能,为我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7]。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共成长的经营方针。

虽然中信证券总体的经营方针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共成长,也有较全面的客户和业务分级分类,但是通过我对中信证券的了解和研究发现一些业务尽管也制订了客户服务模式和体系但是到具体操作时还是存在一些客户服务模式不完善的问题。

极为重视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严格把控相关的风险。

企业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管控体系,不断加深企业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程度,完善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降低各类别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优化境内外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控融入到各个业务开展环节,早在确定交易结构、制定业务方案之初就应将风险管理纳入进来,重视业务开展的合规性。

风险处置工作小组成立后,企业内部相关的风险管理办就被制定出来,对风险资产的处置力度变大。

第三章中信证券业务发展及管理现状3.1中信证券业务结构及发展中信证券同时从事多项证券业务,具体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业务、交易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业务、证券经纪等。

中信证券从事的投资银行业务具体包括资产证券化,债务及股权融资,以及为全球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代销金融产品、一系列的期货、证券经纪业务是中信证券从事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

大宗商品业务、外汇交易业务、固定收益、权益以及衍生品的做市业务及相关交易是中信证券从事的主要交易业务。

对各种类型资产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是对专项、单一、集合类别的资产进行管理,以及管理其他投资账户与基金是中信证券从事的主要资产管理业务。

结合2023年至2023年年报显示的数据,公司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具体如表3-1所示:表3-12023-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一览表从表3-1可以看到,从2023年至2023年之间,中信证券的其他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44.20亿增长到2023年的131.70亿元,到2023年又出现下降,在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达到27.67%。

而证券投资业务则从2023年的176.35下降到2023年59.15亿元,所占比例从31.48%下降到27.14%;而经纪业务则从2023的21.12亿元直接到51.13亿元,所占比例也下降到23.47%,资产管理、证券承销业得均有所下降,只有其他业务增加。

3.2中信证券客户服务管理情况与国内其他证券机构一样,中信证券在客户服务管理上也采取客户分级的方法为客户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体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中信证券公司为了对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进行分级,形成了以客户体系划分、个人客户等级和财富客户管理等级三种主要的客户管理形式。

从客户体系来看,根据客户的特征,将客户分为零售个人客户、高净值个人客户、专业投资机构、公司及同业机构。

由于每一类别客户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有所不同,所以会结合客户业务类型的不同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项目。

从个人客户的细分来看,主要包括黑钻、钻石、黑金、铂金、黄金和白银六类主要的客户,这六种客户享受的服务项目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中信证券个人客户分级及享有权限现状除了个人业务进行细分以外,中信证券还针对财富客户进行了划分,具体分为家族办公、家族信托、专业财富管理、财富账号、OTC账号及普通的股票基金账号。

近年来为了不断拓展财务管理的需求,中信证券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将分支机构作为承接各项业务的区域落地平台;海通证券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强化对业务管理的科技赋能,优化网点布局;方正证券则以采用“普惠+高净”双轮驱动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

3.3公司管理费用情况中信证券的管理费用近5年处于先下降再上升增长的趋势,主要为职工薪酬、办公费、管理费等费用的大幅增长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