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古诗词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石苏黔
古诗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古代生活、传承古典文化的同时得到思想精华和文艺精髓的熏陶。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考试内容,单纯讲解、朗读、背诵,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削弱了学生的思维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中也应该有读有写,读写结合。
一、艺术改写,锤炼语言
在古诗词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主旨与诗词相同,或内容与诗词相同的,但体裁、人称等截然不同的习作,完成对古诗词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形式对诗文进行诠释。
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者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
教学《村居》时,围绕“赞美春天,热爱生活”为主题,可以抓住诗词中富有特点的人物和景物,如“草”、“莺”、“儿童”、“纸鸢”,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一段话。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品尝到了创作的快乐。
二、合理扩写,再现情境
有的古诗词,作者在创作中留有“空白”,使诗词在故事情节上有所跳跃,语言叙述中有所省略,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留下空间。
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填补这些“空白”,进行扩写训练,使跳跃的情节变得连贯,简洁的语言显现出丰满。
如学习《石灰吟》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片、录像、文字对诗中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展开想象,描述石灰在烧制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考验,继而与后面想象作者一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相呼应。
充分利用
诗词中“空白”,对学生进行扩写的训练,既再现了诗词的情境,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大胆续写,延续精彩
诗词续写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它要求能依据原诗的题意和线索,去创造生动有趣的情节,设计各种不同的结局。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创设“答案”后的愉悦感。
如在教完《所见》这一首诗后,笔者就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围绕牧童爬树捕蝉,写一个片段。
这个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对牧童爬对、捕蝉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当然也有学生写到牧童没有捕到蝉,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论是哪种结果,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语言表达水平得到了提高。
古诗词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让读写共同走进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读是吸收,是基础,写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
读丰富了写,写促进了读。
以读学写,读写结合,多读多写多积累,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发展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