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分子热运动(学生版)

第1课 分子热运动(学生版)

第1课 分子热运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5.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建立分子热运动概念与理论;2.知道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3.会用分子热运动理论分析扩散扩散现象;4.建立物质微粒(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5.认识物质三态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知识点01 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分子之间有 。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 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 。

【概念辨析】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对点练习1】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对点练习2】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B. 茶香四溢C. 树叶纷飞D. 瑞雪飘飘知识点0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3.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重点解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邻近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跟分子间距离有关系。

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同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

4.同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

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知识拓展】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状态特点微观原因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气态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对点练习1】(2021·云南昆明市)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糖是晶体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C.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D.糖先熔化后凝固【对点练习2】(2021·辽宁中考真题)如图是一个香炉,点燃炉内的蜡烛,加热香薰液,香薰液汽化后房间充满了香气,这是______现象。

蜡烛熔化产生的蜡液会向下流动,是由于受向下的______力作用,蜡液凝固后会粘在炉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雪花飘飘;B.香水打开瓶盖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D.打扫卫生时,尘灰四起3.2016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分层提分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4.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

由于液体分子做,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

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6.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7.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

这个现象说明了。

8.水中加糖,一会儿水变甜,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中;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力。

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花香满园B. 尘土飞扬C. 百花怒放D. 细雨绵绵2.十月的苏城桂花飘香,这现象表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

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分子间不存在空隙5.放学回家的小锦一进门便闻到了肉汤的香味,这是现象。

走进厨房,他看到妈妈正用一把神奇的壶进行油汤分离,如图所示。

这利用了油与汤不同的道理。

6.2019年6月23日,我省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兰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我省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如图所示,小丽乘坐新地铁,她发现地铁严禁携带有“异味”的物品。

这是因为“异味”物品的分子发生了现象,充满了整个密闭空间,影响其他乘客;地铁启动时,她看见墙上的广告牌快速向后飞去,这是以为参照物的。

7.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包棕子、吃咸鸭蛋和赛龙舟等,棕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一只咸鸭蛋的质量约为60______(填单位);赛龙舟时人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021·湖南怀化市)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余音绕梁B.尘土飞扬C.桂花飘香D.大雪纷飞2.(2021·湖北随州市)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

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3.(2021·江苏中考真题)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4.(2021·福建中考真题)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间存在空隙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