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运营管理概论所属课程名称:运营管理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运营管理是对组织中负责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系统的管理。
运营职能的实质是在转换过程中带来价值的增值。
追本溯源,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该企业的运营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交付期,柔性等重要因素都是由运营管理所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收入多少。
同时,成本的控制在于资源是否合理获取,是否有效利用以及是否及时交付,这些关键流程的绩效也是由企业的运营管理决定的。
因此,运营管理在一个企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学习运营管理,就要从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入手,研究他所采取的方法以及理论以及它的价值意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
1.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此后机器代替了人力,其中意义最重大的应该算是蒸汽机的发明。
手工艺生产本身有严重的缺陷:首先是生产效率低,成本却很高;其次是根本不存在刺激企业扩大规模的规模经济。
结果,出现了很多小型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
尽管此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发生长足的发展,这时迫切需要有一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作为指导。
2.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创建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运营管理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科学管理才是第一次
系统研究生产运营管理理论的历史里程碑。
科学管理的提出者为佛雷德里克w.泰勒泰勒依据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经济刺激,将其管理建立在科学之上。
泰勒的方法强调的是产出极大化,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总是得到工人们的欢迎。
[1]
3.流水装配线:1913年开始的机器时代最重大的技术革新就是福特公司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流水装配线进行生产。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同科学管理一样,是专业分工研究的典型,今天仍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普遍使用。
4.霍桑实验:从泰勒时代到20世纪40年代,数学和统计学的发展对运营管理的发展起了支配作用。
但是霍桑实验确是一个反例。
该实验的设计目的是研究工作环境和和工作环境的改变对装配线工人的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者吃惊的发现,实际改变了照明条件对产出的影响远不如只告知工人将要改变照明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大。
这些发现对工作设计和激励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后来许多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际关系部门。
5.运筹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所做的工作,促使运筹学向跨学科的数学方向发展,包括数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在内的研究者们都参与到运筹学的研究中。
运筹学或管理科学不仅为商业行为,而且对运营管理者提供了许多定量分析工具。
[2]
6.运营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针对工业工程和运筹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们开始专门处理运营管理的问题
了。
作家爱德华’布曼,罗伯特‘法特,埃尔伍德’布法注意到生产系统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而要强调视生产为一个系统的重要性,如今不论何种企业,运营管理已经成为各种企业中一个真正的主要职能领域。
7.日本制造商的影响:许多日本制造商推行或改进了一些管理做法使得他们的运营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些新方法强调质量和持续改进,工人小组和授权以及让顾客满意。
值得称道的是,日本制造商是目前正在工业国发生的“质量革命”的发起者,并且他们在运营管理中成功的采用了基于时间的战略。
[3]
8.运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如今的信息技术在设计和管理生产流程时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以及SAP 等都要求结合运营管理IT,因此IT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管理放入关键因素,成为运营管理这门学科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所用到的理论,方法以及工具:
(一)运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必然少不了对各种理论的运用。
运营管理主要用到的理论有:
1.约束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在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定义和消除制约因素的一些规范性方法,以支持连续改进。
2.激励理论:其中,激励理论主要分为五个层次:a.一般“需求理论”
b.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期望理论;
e.公平理论;
f.激励需求理论[4]
3.有效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种创新的、务实的、普适的
管理理论,其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须有效、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者必须着眼于贡献、管理者必须重视“长处”、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和管理者必须做有效的决策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4.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5.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起的,将数学引入管理领域,运用科学的计量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使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的管理理论。
[5]
6.系统管理理论:即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兼收并蓄各学派的优点,融为一体,建立通用的模式,以寻求普遍适用的模式和原则。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二)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效的数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资源配置模型(线性规划)、网络模型。
排队论、投入产出模型等。
它们有的是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有的是规范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有的含有多种确定性变量,如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有的含有各种随机的变量,
如决策理论模型.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等。
其中,绩效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时间管理方法;仓库管理方法;固化工作法;岗位责任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主要方法。
[6]
(三)运营管理的主要工具有:预测,系统设计,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战略规划,库存管理和作业计划,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和等候队列
三.运营管理的意义:
虽说并非是显而易见,运营管理却在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们食用的食品,我们穿着的衣服以及不管是通过汽车,火车还是飞机把东西送到我们手上的运输,甚至包括交通工具本身的制造,都离不开运营管理。
换句话说,运营管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运营管理是任何组织的三种基本职能之一,并和其他组织职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所有组织都必须进行营销,理财,运营,掌握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运营管理的效用发挥至最大化;
2.作为组织管理人员有必要知道产品和服务是如何产生的,运营管理师组织职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整个组织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运营战略。
运营管理为组织提供了提高利润率和服务水平的机会;[1]
3.运营管理的合理使用对提高生活水平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生活
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提高生产率的能力,同时也就意味着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那么久可以生产或提供更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因而,提高生产率就能为客户赢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4.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
随着环保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如今很多企业开始使用环保的工艺从事环保产品的生产,环保问题也被纳入了运营管理的范畴。
[5]
5.改善工作条件。
管理者们已认识到了改善员工工作条件的好处。
但是这不仅限于工作环境,还包括让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鼓励员工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方式积极参与改进企业的运营。
员工的满意度与顾客的满意度之间有着非常明晰的关联,这一点在服务业中尤为明显。
[2]
参考文献:
[1]《运营管理》威廉史蒂文森(美)著张群,张杰等译
[2]《运营管理基础》马克戴维斯(美)理查德蔡斯(美)著汪蓉等译
[3]《运作管理》洁伊海泽巴里伦德尔著陈荣秋张祥等译
[4]《管理学教程》陈立勇汪忠编著
[5]百度百科
[6]《运营管理1001法》包亚茹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