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声慢教案(详细)

声声慢教案(详细)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词作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2、方法与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赏析词中运用的叠词和意象,品味婉约词的意境美,了解古典诗词意象的特定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理解她的国破家亡之愁,漂泊零落之苦,感受她词作化愁为美的独特境界。

能够用细腻的心感知他人的情感,能够用悲悯的情怀关怀他人的悲伤。

【教学重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婉约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味词作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如梦令》
大家刚才听到的歌曲是2009年济南全运会开幕式上,蔡琴演唱《如梦令》。

由此可见,济南人民多么怀念这位大名湖畔的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不仅是济南的骄傲,她也是中国的骄傲。

谁能谈谈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看法?
生:这首词描写了清新的画面,表现了非常快乐的生活。

师:好,李清照的一生只留下了70几篇作品,却奠定她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首传世之作《声声慢》。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词。

(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
二、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

师:好,请坐。

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

很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种情感。

(放幻灯片:愁)(教师点评读的不准的词)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

同样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表达的感情和如梦令截然不同呢?
生:李清照的如梦令是10几岁的时候,那时候她家境优越,生活美满幸福,所以写的词也快乐。

写声声慢的时候她已经是老年了,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

所以写的词也比较愁苦。

师:(打出ppt)李清照的一生可是大起大落,她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生活无忧无虑,后来又嫁给了门当户对,学识渊博的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生活非常幸福,但是在她40几岁的时候,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随着皇帝南渡,丈夫又在途中去世。

李清照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她的作品就以南渡为界,前期多闺怨闲愁,后期多愁苦哀怨。

大家了解了作者的身世,相信大家对作品的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嗯,读好一点,还有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要把一首诗词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师:嗯,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我们还需要去沉入词的中间,(放幻灯片:二、研读:品味词语)去研究它,去品味词的意象,去感悟词的意境,去研究哪一些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愁情。

三、研读:品位词语
自由朗读,分组讨论,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愁情的意象和词语。

师生共同解读:
1、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动作----环境-----内心层层深入,扣人心弦。

A、寻寻觅觅
她想要找寻什么呢?
⑴找回昔日的快乐生活;⑵找回那个年少时在藕花深处迷路的日暮,那里面藏着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忧无虑的笑声;⑶找回那些与丈夫鸿雁传书的日日夜夜;⑷找回一个家,有人能理解她,支持她的家;⑸找回国家的前途;⑹找到作为女子的尊严、人格,自身的价值。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B、冷冷清清
(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应是轻读、降调。


C、凄凄惨惨戚戚
(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所以,怀着清冷、凄惨、悲戚的心境,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难将息。

总结:七组叠词连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

这是李清照的独创。

(板书:易安的词)
2、解读意象:
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借酒销愁愁更愁啊。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雁:此时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引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再者,在《一剪梅》中的雁,会让词人产生“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会勾起对丈夫的甜蜜思念,而此刻,丈夫已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重点从“却”字引导。

明代有人说此处换成“因”比较好。

讨论。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因有急风秋雨,故菊花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菊花枯萎凋谢,也指诗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

孤苦、飘零的自己,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梧桐、细雨:
那点点滴滴,敲打梧桐的凄凉声响,不正像滴在易安心头的不尽泪水吗?借以渲染凄凉的气氛。

偏又日暮降临,愁绪更深一层。

黄昏,人们结束一日的劳作,与家人团聚,炊烟升起,鸟雀归巢。

可是对于李清照,却是无处花凄凉。

如今的李清照,唯有日日独坐窗前,她叹道: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个“独”字写尽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总结:总之,我们这首词选用了很多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使我们这首《声声慢》整首词细腻柔婉,含蓄蕴藉,因而这首词被人们称之为“婉约之首”,(板书:婉约的词)可以看出它的高度。

这首词既有音乐美,又具有绘画美。

一个动作,一个意象,可能就对应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这一幅幅图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整首词它的意境。

这些美丽的意象是李清照的独创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词当中有这些意象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大家的回忆,我们知道了这些意象并非李清照的独创, 这些意象在传统诗词中经过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李清照的这首
词将中国传统意象组合在一起,既是婉约的词也是中国的词。

板书(中国的词)
四、听读:体味词境
下面我们再深情的朗诵一遍词。

教师点评。

总结:刚刚我们同学都带着情感用心去体会了词的意境。

把我又带入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中,淅沥的细雨、飘零的梧叶和惨淡的黄昏,她发出的由衷的感叹是什么?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就是说一个“愁”字是无法概括的了得。

五、悟读:深味词心
那么此时,激励着李清照去写作这首词,她的心境是什么样子?她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她有着怎样的复杂的情感呢?要好好的去玩味玩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

当然要了解背景。

大家再翻过来看一下给大家印的李清照的事迹,浏览一下,然后我们再翻过来,再默读一下李清照的这首词,去深入体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仅仅是愁吗?还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生发言,师点评。

Ppt: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总结:我们经过这样的深入的体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我们对这首词的情感的把握就会更进一层。

好,下面我们再来读这首词,我们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不齐读,散读,自己大声的读,读出这些情感。

然后同学表演诵读。

六:赏读,回味词韵。

生配乐表演读。

评价,指导。

全班一半同学齐读,另一半在他们读完画线句子时,重复读一遍,画两道线的句子重复两遍。

体会婉约词的韵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七:总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了易安词的特色,品味了婉约词的风采,体味了我们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课堂虽短,衷心的希望我们能够记住这个虽然弱小,但是伟大的女词人!愿我们能够沐浴在我们中国传统诗词当中,去咀嚼品味,含英咀华,快乐地成长。

祝福同学们都有快乐幸福的一生,谁也不要去经历李清照这样的悲伤。

但是当我们将来做护士的时候,每一天我们都会目睹一些悲伤的人和事。

我相信同学们的心经过这些经典美文的熏陶都能够柔软细腻起来,能够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悲伤,能够用我们悲悯的情怀关怀他人的悲伤。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经历过的一个真实的事件:
20年前我在医院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有一个10几岁的男孩晚上过了12点还不睡觉,一直在病房的走廊里走来走去。

我就去跟护士告状,护士说,你就让他走吧,他明天就要做截肢手术了。

我呆住了。

20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个男孩的脚步声。

他是谁?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请你们以“脚步声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大三人称。

用动情的语言写出脚步声里,小男孩复杂的情感。

看看谁的作文最能够打动大家。

板书:
寻寻觅觅动作
冷冷清清环境易安的词
读凄凄惨惨戚戚内心
意象之情婉约的词
意象之美中国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