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两篇)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明确:主要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A、酒——“愁”的象征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曾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但这种功业难就的苦痛并不是几杯酒可以消融的,以致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也正如“斗酒而出百篇”的“诗仙”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所以说是淡酒,则更突出了词人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2、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3、秋风—渲染愁情
4、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雁——象征“离愁”
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在《一剪梅》中,词人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见,赵明诚生前,李清照与他经常鸿雁传情,而此时,斯人已逝,这 “旧时
2、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授课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二、导入
找学生背诵
三、鉴赏
1、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详析首句:“寻寻觅觅”写词人的神情、动作,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别的什么。“冷冷清清”写的是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这般的寻觅不仅没找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减轻词人内心的伤痛,反而让她在这冷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来,“凄凄惨惨戚戚”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七组叠字的使用虽后有来者,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使用叠字,一方面可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增加作品的音乐美,另一方面也使词人的悲凄感情进一步增强。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回顾写愁的名句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三、分析《醉花阴》与《声声慢》两种不同的愁情。
明确:
《醉花阴》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挂念,是思夫之愁。
《声声慢》表达了她晚年再嫁之苦,国亡之愁,丧夫之痛。通篇只用了一个愁字,却愁遍全篇。
四、小结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
《声声慢》教案
课题
《声声慢》(一)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2、总结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2、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授课方法
诵读法 赏析法 点拨法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她的名作《声声慢》,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把所讲有关意象知识识记并整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
教 学 小 结
相识”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词人的丧父之痛。
学生找出词中主要意象,师详析一二,余者由学生自行分析
结合以前所学过的诗句进行分析
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
教 学 小 结
课题
《声声慢》(二)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2、总结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三、朗读感知
1、学生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
四、鉴赏
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学生简单介绍李清照生平,教师相机补充
1、找两三个同学读
2、生自由度
3、全班齐读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明确: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