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内容:分数指数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
(2)理解掌握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进行基本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
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其运算根据的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指数与其说它是一个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运算的由来,是从乘方而来,因此最初指数只能是正整数,同时引出正整数指数幂的定义。
.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分别写出
及 ,同时追问这里 的由来。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分数指数幂
看下面的例子:
当0>a 时,
(1)2552510)(a a a ==,又5102=,所以510
510a a =; (2)3443412)(a a a ==,又4123=,所以412
412a a =.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那么,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表示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呢?
根据n 次方根的定义,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n m n m
a a =(0>a ,1*,,>∈n N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
由于分数有既约分数和非既约分数之分,因此当0<a 时,应当遵循原来的运算顺序,通常不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 例如:3273-=-,而3)27(62=-.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指数幂即有理数指数幂同样适用.
联系并指出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有理指数幂仍然适用
(1)a r a s =a r+s (a>0,r,s ∈Q)
(2)(a r )s =a rs (a>0,r,s ∈Q)
(3)(ab)r =a r b r (a>0,b>0, r,∈Q)
3.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表示方法之间关系。
(1)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n m n m
a a = (a>0,m,n ∈N +,且n>1)
(2) 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m m a n m
a 1
(a>0,m,n ∈N +,且n>1)
(3) 特别指出分数指数幂的底数a 、m 、n 的取值只需式子有意义即可。
例1(课本P51例2):求值:
23
8;1225-;51()2-;3416()81-
变式训练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25; (2)3227
-; (3)361-⎪⎭⎫ ⎝⎛; (4)431000081-⎪⎭⎫ ⎝⎛. 解 (1) 55)5(25
21221221
===⨯; (2)9
133)3(272)32(332
332
====--⨯--; (3)2166)6(613313===⎪⎭⎫ ⎝⎛---;
(4)27100031010310310000813
343443
=⎪⎭⎫ ⎝⎛=⎪⎭⎫ ⎝⎛=⎪⎭⎫ ⎝⎛=⎪⎭⎫ ⎝⎛-⎪⎭⎫ ⎝⎛-⨯-.
例2(课本P51例3)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各式(其中a>0) 3a a ;322a a
;
例3(课本P52例4):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2
1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 (2)3
18
84()m n -
(先由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提问、解答)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的.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及运算规律扩充到分数指数幂后,其运算顺序仍符合我们以前的四则运算顺序.
我们看到(1)小题是单项式的乘除运算;(2)小题是乘方形式的运算,它们应让如何计算呢?
其实,第(1)小题是单项式的乘除法,可以用单项式的运算顺序进行.
第(2)小题是乘方运算,可先按积的乘方计算,再按幂的乘方进行计算.
解:(1)原式=
211115
326236
[2(6)(3)]a b
+-+-
⨯-÷-=0
4ab=4a
(2)原式=
3
1
88
8
4
()()
m n-=23
m n-
例4:(课本P52例5)计算下列各式
(1
)(2
2
(a>0)
分析:在第(1)小题中,只含有根式,且不是同类根式,比较难计算,但把根式先化为分数指数幂再计算,这样就简便多了,同样,第(2)小题也是先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后再由运算法则计算.
解:(1)原式=
111
324 (25125)25
-÷
=
231
322 (55)5
-÷
=
2131 3222 55
--
-
=
1
6
55
-
= 5
(2)原式
=
125
2
2
236
2
1
3
2
a
a a
a a
--
===⋅
小结:运算的结果不强求统一用哪一种形式表示,但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
课堂练习:(课本P54练习NO:1;2;3)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做指数运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幂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运算。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逐步深入,领悟从整数到根式再到分数的导出过程,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布置作业
A组:
1、(课本P59习题2.1 A组:NO:2(1)(2)(3))
2、(课本P59习题2.1 A组:NO:4(1)~(8))
3、(tb011290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D )
(A) -x =(-x)21 (x ≠0) (B) x
31-= -3x (C) 3162y y = (y<0) (D) 4343)()(x
y y x =- (xy ≠0) 4、(tb011290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A )。
(A) 31
324= (B) 32322)(n m n m +=+ (C) (55)ab a b = (D) 3
1
62)2()2(-=- 5、(tb0112911)化简433
)278(b
a --(a>0,b>0)的结果是(C )。
(A)
b a 23 (B) -b a 23 (C) 448116b a (D) -44811b
a 6、(tb0113012)34
329
-b a (a>0,b>0)化简得(C )。
(A) 43
23
-b a (B)31
31
-b a (C) 41
23
-b a (D) 49
31
-b a
B 组:
1、(课本P59习题 2.1 B 组: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