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PPT1
(一)好剧多磨——禁演与反禁演
《伪君子》最初上演遭到贵族教会势力的反对。 莫里哀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才使得全剧公演。 1、第一次演出/禁演: 1664年5月12日。剧本只有三幕,莫里哀在凡尔 赛宫演给路易十四看。受到教会的攻击。路易十四的 忏悔教师、巴黎大主教亲自出面向国王提出控告。保 守势力的代表王太后也反对《伪君子》的演出。路易 十四不得不下令禁止公演。有一次国王问孔德亲王, 人们为什么对莫里哀的《伪君子》这样不满?孔德亲 王回答:“莫里哀戏里演的就是他们本人,所以他们 就不能忍受。”
莫里哀的声誉
莫里哀生前写剧讽刺宗教,得罪了教会。死后教会 不准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经莫里哀的妻子向国王 求情,准予安葬在公墓围墙外面的乱坟堆。他的坟墓被 教会挖掉。 巴黎人民爱戴莫里哀,民众打着火把为他送葬。 法兰西学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在莫里 哀获得世界声誉后,在学院大厅塑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 下面写着: 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 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
二、莫里哀的创作
莫里哀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创作喜 剧近30部。
1、风俗喜剧(1659-1663)
嘲笑社会浮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 思想。 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
《可笑的女才子》
本剧嘲笑巴黎贵族社会故做风雅的浮夸风气。 两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资产阶级女子玛德隆和卡多 丝,崇拜贵族社会咬文嚼字,故做风雅的沙龙风习, 装腔作势,满口雅语,受到两个冒充贵族的仆人的 捉弄。
2、第二次演出/禁演:1667.8.5
《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莫里哀为了公演 时减少阻力,对剧本做了一些修改,将宗教人士答尔丢 夫改为半僧半俗的巴纽夫,然而遭到最高法院院长的禁 止,他派出警察将观众赶出剧场,然后封闭大门。 莫里哀当即派人去最高法院交涉,并上书国王,请 求支持。他说:“如果答尔丢夫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 在想写喜剧了。”国王接到莫里哀的陈情表,见双方态 度都很强硬,不敢明确表态 ,把事情拖了下来。
④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 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 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 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 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 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 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 “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 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她们为自己有一个市民父亲感到惭愧:“我真 替他惭愧。我很难相信我是他的亲生女儿,我想总 有一天会发生一件意外的事,把我的本来的高贵的 出身发现出来。”
2、讽刺喜剧(1664-1669)
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代表作:《伪君子》、《悭吝人》。
《悭吝人》(《吝啬鬼》)
本剧揭露资产阶级拜 金主义的本性,取材古罗 马喜剧《一坛黄金》。刻 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富商、 高利贷者阿巴公。
3.莫里哀的美学观点
①教育与娱乐并重 莫里哀在《伪君子》序言中,给喜剧下了一个定义: “喜剧是一首精美的诗,通过意味深长的教训,指摘人 的过失。” 这个定义概括了喜剧的三大特点:艺 术价值、教育意义和干预生活。莫里哀认为,喜剧应该 有教育与娱乐两重意义。有娱乐而无教训,喜剧就变成 了浅薄的闹剧;有教训而无娱乐,则不成其为喜剧,教 训的目的也达不到。因此,他说:“喜剧在娱乐的同时 一起纠正人的错误。”
• 六、艺术手法: • 首先,《达尔杜弗》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
喜剧手法相结合的杰作。 • 其次,精巧紧凑、层次分明的情节结构。全剧五幕完 全围绕着塑造达尔杜弗的虚伪性格来安排。 • 再次,为了充分表达主题,作者干脆打破了古典主义 关于悲、喜剧严格划分的僵死教条,在喜剧中插入了悲 剧的因素,把戏剧冲突一步步推向高潮; • 最后,这部戏剧的语言生动灵活,富有个性化色彩。
柏格森《笑的研究》
柏格森根据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和理论,写了一篇哲 学论文《笑的研究》。柏格森认为,悲剧的目的在于刻 画英雄的品质或描写好人的苦难,作者采取的是同情态 度,喜剧的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病态或指摘某种人的过 失,作者抱的是批判态度。悲剧观众往往以认同态度去 看剧,喜剧观众却以旁观态度去看剧,他须有清醒的头 脑,看出剧中人的过失,因而发笑。因此,悲剧诉诸观 众的感情,喜剧诉诸观众的理性。这表明了悲剧审美和 喜剧审美的区别,莫里哀的喜剧艺术具有这种特点。
答尔丢夫直到三幕二场才出场,莫里哀说过: “整整地用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一个五幕 剧,整整两幕不让观众看见中心人物的身影,但他 却无时不在,形成先声夺人之势,使观众深知其人, 这种结构技巧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在戏剧创作中是别 出心裁,不见前人的,为答尔丢夫的出场作了浓厚 的铺垫和造成了极大的悬念。观众带着极大的期待 心情去关注剧情的发展,一步步认清这个恶棍的本 来面目。因此从第一幕到第三幕二场答尔丢夫上场 前的两幕戏,常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开场”。
太 阳 王 路 易 十 四
三、《伪君子》的主题与战斗性
《达尔杜弗》(又译《伪君子》,1664)是莫 里哀的代表作品。它写了一个叫达尔杜弗的外省破落 贵族披着宗教的外衣在巴黎行骗的故事。作者揭发了 天主教僧侣和上流社会的伪善,也批判了宗教本身。
围绕《伪君子》禁演与反禁演的斗争说明了当时天主教 会势力的强大和反动,莫里哀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艰苦与坚 定。 《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中战斗性最强的一部作品,揭露 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危及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为此 遭到禁演。
②地道的贪欲之徒
贪食:一顿晚饭,“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
多的东西”(一幕二场)“很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 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次喝 “四大口葡萄酒” 。“他的身体别提多么好了,又胖 又肥,红光满面,嘴唇红得都发紫了。” (一幕四场) 没有半点喝圣水,清心寡欲的模样。 贪睡:“一 离饭桌,他就回到了卧室,猛孤丁地一下子躺在暖暖和 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一幕四 场)没有半点穿鬃毛紧身,用鞭子抽打自己的苦修表现。 贪财:把别人家的财产,“信以为实地赶紧接受下 来。”(四幕一场)没有半点他“把钱散布给穷人”的 品德。
阿巴公是一个典型的 吝啬鬼。半夜起来偷吃自 己牲口的马料。见面打招 呼:“我借给你一个早 安。”
3、舞剧喜剧与滑稽剧(1670-1673)
嘲笑贵族资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 民的智慧。风格轻松揶揄 代表作: 《贵人迷》、《没病找病》、《史嘉本 的诡计》
《贵人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剧讽刺贵族社会附庸风雅。大富商茹尔丹想当贵 族,当不了本国的贵族,就做土耳其的假贵族。他要哲 学老师为他写情书造句:
四、答尔丢夫形象
《伪君子》是莫里哀 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 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 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 夫。 答尔丢夫个性最突出 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 是他的主导性格。
①伪装的虔诚信徒
答尔丢夫本是一个外省的没落贵族,花尽了产 业,穷得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于 是,他像当时一些没落贵族一样,官场仕途走不通, 就走侍奉上帝信仰宗教的路子,这是求取荣华富贵 的终南捷径。 答尔丢夫深知通过宗教发财的 奥妙,看清了上流社会多有保守、顽固、愚蠢的善 男信女,掌握了他们以宗教虔诚为时髦的社会心理, 把自己打扮成虔诚的信士,靠着他在贵族社会中养 成的一套伪善手腕,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假虔 诚骗取资产者奥尔恭的信任。
一、莫里哀生平创作
莫里哀(1622-1673)法 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 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西方喜剧在莫里哀手里达 到与悲剧一样的地位。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 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 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从当喜 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 本。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没病找 病》,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
五、《伪君子》评价
伏尔泰:《伪君子》“暴露了伪善行为的一切 丑恶,起过许多良好的作用。” 普希金: “《伪君子》是不朽的,它是喜剧天才最强烈的 紧张劳动的果实。” 别林斯基:“一个能够 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击中虚伪这条多头毒蛇 的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伪君子》的创作者是 不会被忘记的!”
“伟大的开场”
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 要死。 我爱得要死,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 丽的眼睛。 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美丽的侯 爵夫人,要死。 要死你的美丽的眼睛,美丽的 侯爵夫人,我爱得。 爱得你的美丽的眼睛,美 丽的侯爵夫人,我要死。
创作分期
作
品
第一阶段(在外省的12年) 《冒失鬼》、《情怨》
第二阶段(1659—1663), 《可笑的女才子》、 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期 《太太学堂》
七、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1、创作的民主倾向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是具体化了
的贵族意识,而喜剧则是具体化了的新兴资 产阶级意识。 莫里哀的喜剧创作不受 古典主义的约束,在剧中提出了各种严肃的 社会问题,充满反封建、反教会的社会批判 精神。他代表了古典主义的民主主义路线。
2.改革喜剧艺术
莫里哀对喜剧艺术的贡献,就是改革传统的喜剧观 念和改革喜剧艺术。 古典主义的传统观念是把悲剧 看成高级艺术,喜剧贬为低级艺术。为了改变轻视喜剧 的传统观念,提高喜剧在文艺上和社会上的地位,莫里 哀解决了喜剧的两个问题,一是使新型喜剧具有高度的 艺术价值,二是让喜剧具有严肃的教育意义。 莫里 哀的改革,使法国喜剧面目一新,继文艺复兴英国的莎 士比亚之后,莫里哀的喜剧也成为西方戏剧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教会并不罢休,贴出告示,凡看《伪君子》或听这 出戏朗诵的人,一律驱逐出教。所以一时间再没有人敢 看《伪君子》,莫里哀气得大病一场。
3、第三次演出:16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