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2017-2018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

郑州2017-2018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

郑州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数学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在介绍郑州的位置时,准确的表述是( )A .北京的西南部B .北纬34°35′C .东经113°38′D .北纬34°35′,东经113°38′ 答案:D解析:郑州确实在北京的西南部,也在北纬34°35′,也在东经113°38′,但是只通过其中一个条件,无法在地图上确定郑州的具体位置。

可以通过D 在地图上确定郑州的具体位置,D 比A,B,C 更具体,所以选D比如我要求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一个点,如果你只告诉我这个点在原点右上方,我大海捞针无法确定这个点;如果你只告诉我这个点的横坐标是5,我大海捞针无法确定这个点;如果你只告诉我这个点的纵坐标是3,我大海捞针无法确定这个点;如果你告诉我这个点的横坐标是5,纵坐标是3,那么我就可以找到这个点(5,3).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64-=-B ()233-=-C 235=D ()3344-=- 答案:D 解析:负数没有平方根16-164-=-更是错误的,正确164=,164=-,所以A 错; ()223933-===,前面没有符号,结果不可能是个负数,所以B 错;23不能再进行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不可以让乘除运算,可以23236⨯=⨯=,63632÷=÷=,所以C 错;()3333464644-=-=-=-,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负数开奇次方还是负数,D 对 所有整数不是(单数),就是偶数(双数)奇数:······,﹣5,﹣3,﹣1,1,3,5,······ 偶数:······,﹣6,﹣4,﹣2,0,2,4,6,······ 注意:0是偶数3.若钝角三角形ABC 中,∠A =25°,则下列∠B 的度数不可能是( )A . 35B . 55C . 77D . 97答案:C解析:钝角三角形指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90°<钝角<180°∵∠A +∠B +∠C =180°,∠A =25°∴∠B +∠C =155° 如果∠B 是钝角,那么90°<∠B <155°,D 满足条件如果∠B 是锐角,那么∠A +∠B <90°∴∠B <65° 所以A ,B 都可以,C 不可以,所以选C4.已知点(−4,1y ),(2,2y )都在直线y =﹣2x +3上,则1y ,2y 大小关系是( )A . 21y y >B .21y y =C . 21y y <D . 不能比较答案:A解析:因为x 的系数是负数,所以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4<2,所以21y y > 当x =﹣4时,111=y ,当x =2时,12-=y ,所以21y y >5.如图,下列条件中,可得到AB ∥CD 的是( )A . ∠1=∠2,B . ∠3=∠D ;C . ∠4=∠5;D .∠BAD +∠ABC =180°答案:C解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1=∠2,那么BC∥EF,所以A错如果∠3=∠D,那么AD∥EF,所以B错如果∠BAD+∠ABC=180°,那么AD∥BC,所以D错6.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④平面内点A(−1,2)与点B(−1,−2)关于x轴对称。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没有说明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不能得出内错角相等,所以①错;②③④都对,所以选C7.如图,已知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C,则点C坐标为()A.()0,222-) C. ()0,22D.(2,0) 2+B. (0,22答案:B解析:当x=0时,y=2,当y=0时,x=﹣2,所以A(﹣2,0),B(0,2),OA=2,OB=2,2222=++=AB OA OB2222同圆的半径相同,所以22=-=,所以OC AC OC==222AC ABC (0,222-) 8.如图,以两条直线21,l l 的交点坐标为解的方程组是( )A .⎩⎨⎧=-=121y -x y xB . ⎩⎨⎧-=--=-121y x y xC . ⎩⎨⎧=--=-121y x y xD . ⎩⎨⎧-=-=-121y x y x答案:C解析:设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l 过点(0,﹣1)和(2,3),2l 过点(﹣1,0)和(0,1),分别代入解析式得111123b k b =-⎧⎨+=⎩,22201k b b -+=⎧⎨=⎩,解得1121k b =⎧⎨=-⎩,2211k b =⎧⎨=⎩∴121l y x =-:,21l y x =+: ∴121l x y -=:,21l x y -=-:9.如图,在ABC Rt ∆中,ο90=∠B ,AB =4,BC =3,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AC 于D ,E 两点,则BD 的长为( )A.32 B .2 C .76 D .87答案:D解析:在ABC Rt ∆中,AB =4,BC =3∴222243169255AC AB BC +=+=+==∵DE 垂直平分AC ∴1522AE CE AC ===在ABC Rt ∆中,45AB cos A AC ∠== 在Rt △ADE 中,AE cos A AD ∠= ∴45AE AD = ∴54AE AD = ∴555254428AD AE ==⨯= ∴25322532257488888BD AB AD -=-=-=-==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分别为x 轴、y 轴正半轴上两动点,BAO ∠的平分线与OBA ∠的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点C ,则C ∠的度数随A 、B 运动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 点B 不动,在点A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逐渐减小B . 点A 不动,在点B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逐渐减小C . 在点A 向左运动,点B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逐渐增大D . 在点A , B 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ABE =∠BAO +∠O ∠ABD =∠BAC +∠C∵BD 平分∠ABE ,AC 平分∠BAO ∴∠ABE =2∠ABD ,∠BAO =2∠BAC ∴∠BAO +∠O =2∠BAC +2∠C ∴∠O =2∠C ∵∠O =90° ∴∠C =45° ∴∠C 是个定值,在点A , B 运动的过程中,C ∠的度数大小不变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请举例说明:“存在两个不同的无理数,他们的积是整数”。

举例如下: . 解析:这个答案不唯一,这两个无理数都化为最简形式时,根号内的数一定相等 12.小明和小亮做两个数的加法游戏,小明在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242;而小亮在另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到的和为341,原来两个加数中较小的加数是 .答案:21解析:设第一个加数为x ,第二个加数为y ,第一个加数后面多写一个0变成10x ,第二个数后面多写一个0变成10y ,由题意得10242 10341 x y x y ⎧+=⎨+=⎩①②①+②得1111583x y += ∴x +y =53 ③ ①-③得9x =189 ∴x =21 将x =21代入③得y =32∴两个加数中较小的加数是211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答案:75°解析:显然AB ∥CD ∴∠3=∠4=45°∵∠2=30° ∴∠1=∠2+∠3=30°+45°=75°1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6)和(5,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 , B ,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 的周长最小时,点C 的坐标是 .答案:(0,5)解析:做点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与y 轴交于一点,则这个交点即为所求的点C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A(1,6),B′(﹣5,0)代入得650k b k b +=⎧⎨-+=⎩ 解得 15k b =⎧⎨=⎩∴y =x +5 将x =0代入得y =5 ∴C(0,5)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13,,P 为y 轴上一点,且使得△POA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 .答案:(0,2)和(0,﹣2)解析:如图,由A()13,知OA=2当点P在y轴正半轴上时,OP=OA=2,此时P(0,2)当点P在y轴负半轴上时,OP=OA=2,此时P(0,﹣2)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55分)16.(6分)如图,如果用(0,0)表示点A,(1,0)表示点B,(1,2)表示点F,请按照这个规律表示其他点的坐标.解析:由题意,可以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C(2,0),D(2,1),E(2,2),G(0,2),H(0,1),P(1,1)17.(6分)小明和小亮课间时间在操场打羽毛球,一不小心球落在树上,球离地面高为4.1米,身高1.5米的小明赶快找一架长为5米的梯子,架在树干上,梯子底端离树干3米远,小亮爬上梯子去拿羽毛球,请问,小亮能拿到吗?为什么?解析:由题意得,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AB表示地面所在直线,AD表示树干所在直线,BC表示梯子,则AB=3m,BC=5m,则梯子顶端距离地面的竖直距离为2222=-=-=-==(m)53259164AC BC AB4.1-4=0.1(m)说明球在梯子顶端0.1米处,显然这位同学能拿到球18.(8分)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各自射击10次的成绩分别被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表:平均成绩/环中位数/环众数/环方差甲a7 c 1.2乙7 b8 4.2(1= ,=,= ;(2)运用表中的统计量,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