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分析的窍门
过去了几十年,填料制备技术不断进步,硅胶仍然难以完全封尾。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新填料技术1:三甲基硅烷末端封尾、三甲基硅烷二次封尾,已被普遍采用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新填料技术2:高分子包被,月旭的Gemini等采用此技术。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离
二甲基苯氧乙酸的案例
色谱柱:Ultimate® XB-C18,5um,4.6×250mm; 波 长:280 nm;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磷酸二氢钠7.8g溶于1000ml水中,搅拌均匀,使之 溶解,用磷酸将pH值调至2.50; 温 度:室温26℃; 流 速:1.0ml/min; 进样量:20ul;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C 色谱柱柱头污染、筛板堵塞、柱头塌陷
D 化合物的特性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互变异构(比例不稳定型) 互变异构(比例稳定型) 络合物前体构型
跛子构型
自体排斥/大分子构型
易解离构型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E 粒径不均填料、重金属超标填料、填料完全坍塌、硅胶崩解、C18链水解、C链倒伏
100mM高氯酸钠 pH 2.5 BDS柱
结束语
色谱分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化合物的分离、 峰型的优化、系统污染、梯度干扰、基线波动及噪音升高、 压力波动等,数不胜数,目不暇接。
但只要我们多关注现象背后的本质,多积累问题解 决的案例,定能练就一双看透色谱分析疑难杂症的“慧眼”!
谢谢!肖策 20150411
有关物质检测时确定样品浓度会面临两难选择。浓度低则定量限 偏低,浓度高则峰型不佳。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1. 先检查一下是否是样品过载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1. 先检查一下是否是样品过载,若是则降低浓度
头孢尼西钠的案例
如果发现过载,需降低进样量(包括进样体积或浓度),但不管怎么样,减少进样量通常对改善峰形 总是有益的,一般而言,进样量越小,峰形越好。
A 后拖尾现象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1. 先检查一下是否是样品过载
样品过载,通常会引起峰形变差,导致前拖、后拖或平头峰,如 果出现平头峰、峰高超过2000mAU或峰很高的同时又前拖、后拖得很厉害 通常都认为是过载的,但这一点也并不绝对,如果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波长 处有强吸收,即使出现了平头峰,样品也不一定过载,这与仪器和软件有 关,所以样品是否过载应该结合浓度、进样体积和峰形一起来判断。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Biblioteka 6. 往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
米那普仑的案例
离子对试剂相当于一剂猛药。一般缓冲盐解决不了的峰型,考虑用此类试剂。
5mM庚烷磺酸钠 pH 2.5 BDS柱
pH 2.0 BDS柱
100mM磷酸二氢钾 pH 2.5 BDS柱,后来又添 加了三乙胺依然拖尾 严重。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新填料技术4: Waters公司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制成了全多孔球形1.7μm的UPLC反相固定相,它保持
与传统HPLC固定相的孔径和孔体积,成为商品号为AQUITY UPLCTM新型固定相,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几种硅胶为担体键合C18柱的比较
B 管路连接死体积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新填料技术3: Waters公司1999年使用制备硅胶反相整体柱的原料四乙氧基硅烷 ( TEOS ) , 利 用 “ 杂 交 颗 粒 技 术 ” 与 1/3 的 甲 基 三 乙 氧 基 硅 烷 ( MTEOS ) 进 行 杂 化 交 联,——XTerra。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3. 使用缓冲盐,产生比酸碱更好的抑制效果
高乌甲素的案例
虽然加入了三乙胺, 但加入的量非常少, 200ml混合好后的溶液 中,只加入了75ul滴 用于调节pH的(因为 不调节pH,保留时间 太短,在4.2min出 峰),相对于2%的浓 度的量而言75ul是非 常少的,几乎起不到 屏蔽硅羟基的作用, 因此,上图中峰形改 善的原因,主要的应 归功于缓冲盐的加入。
色谱柱:Ultimate® XB-C18,5um,4.6×250mm; 波 长:272nm; 流动相:0.01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节pH3.5):乙腈=84:16; 温 度:室温17℃; 流 速:1.0ml/min; 进样量:20ul;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2. 往流动相中加入酸或碱,抑制样品或硅胶的解
色谱分析的窍门:透过现象看本质
1 外部视角到内部视角 2 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 3 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于改良拖尾峰型): 观察峰型→探究原理→解决问题
1 外部视角到内部视角(色谱分离剖面图)
1 外部视角到内部视角(色谱分离示意图)
1 外部视角到内部视角(色谱柱剖解图)
2 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固定相放大图)
2 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色谱分离原理图)
2 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色谱分离原理图)
3.0 形形色色的峰型
3.1 峰形不佳的危害
峰形对称性的优劣对峰面积和分离度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是色谱工作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也是让大家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3.2 峰形不佳的成因
A 以硅胶为填料的先天劣势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4. 往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
头孢噻肟钠的案例
B 后拖尾应对措施
3.3 拖尾峰形的改良办法
5. 往流动相中加入四氢呋喃
阿莫西林胶囊的案例
往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四氢呋喃有时可以改善峰形、增大分离度,很多色谱工作者都知道 和使用,但其机理似乎少人提及。通常所加入的量在5%以内即可,需要的时候可以加入更大的 量。
因此要区分柱过载和检测器过载!
通常认为峰高在100mAU左右比较合适,不至于因过载影响峰形。 由于样品过载引起的峰形后拖不容易消除,也可能根本无法消除,继续采 用以下的峰形改善措施可能不会有什么作用,而且在过载的情况下无法看 清正常浓度时样品真实的分离状况和峰形,因此需要优先考虑是否过载, 否则继续往下调整峰形的努力将无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