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Hm
2 Cm d p
Dm
u
式中Cm是常数(与k有关),Dm 为组
分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H sm
2 Csm d p
Dm
u 式中Csm为一常数;
综上所述,由柱内色谱峰扩展所引起的塔板高度 的变化可归纳为:
将上式简化:
H= A + B/u + Cu
可见,减小填料的孔径和粒度,采用低粘度
及低流速流动相,适当提高温度等方法都可提高
紫外检测器的缺点:不适用于紫外光完全不吸
收的试样,溶剂的选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光电二极管阵列(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检测器是紫外检测器的重要进展。 1024个二极管阵列,各检测特定波长,通过计 算机快速处理,形成三维立体谱图,如图所示。
(2)差示折光检测器:
该检测器是继UV检测器之后,第二种广泛使
到排阻,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
上出现;另外一些小分子可以进入胶孔
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
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排阻色谱法中,载液
分子通常都很小,它们一
般最后被洗脱(tM最大),
结果是:整个试样都在tM (死时间)以前洗脱。 由于排阻色谱法的 分离机理与其他色谱法 不同,具有几个突出的 特点:
而HPLC中,当固定相选定时,流动相的种类 、配比能显著地影响分离效果。选择流动相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1)纯度 如溶剂不纯,则长期积累杂质会导致检测器 噪声增加,同时也影响收集的馏分纯度。
(2)避免使用引起柱效损失或保留特性变化的溶
剂。
(3)对试样要有适宜的溶解度,否则在柱头易产 生沉淀。 (4)考虑到泵压,流动相的粘度小些为好。 (5)应与检测器相匹配,如紫外光检测器,就不 能使用对紫外光吸收的溶剂。
排阻色谱所用的溶剂必须与凝胶本身非常 相近,以润湿凝胶并防止吸附作用。对分离大分 子化合物,易采用粘度小的溶剂作流动相如四氢 呋喃、甲苯等。对分离生物物质,主要采用水、 缓冲盐溶液等。 §3-7 HPLC分离类型的选择
应用HPLC对试样进行分离、分析方法的选择, 应考虑几种因素,包括:试样性质(分子量、结 构、极性、溶解度等)、HPLC分离方法类型的特 点及应用范围等。
正相色谱中,底剂采用低极性溶剂如正己
烷、苯、氯仿等;而洗脱剂则根据试样的性质
选取极性较强的针对性溶剂如醚、酯、酮、醇
和酸等。
反相色谱中,底剂一般采用水,洗脱剂常 采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等。 而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在含水介质中进行 ,组分的保留值可通过调节流动相中的离子强 度和pH来控制。
(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gel)为固定相。分 离机理与其它色谱法完全不同。 该方法分离的机理类似分子筛的作用,但孔 径比分子筛要大,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 两相间的分离不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是 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试样中的大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
该方法的几个突出特点: (1)高压:
液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
体流经色谱柱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使载液迅
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
可达到150~300kg/cm2。
(2)快速: 由于使用了高压,HPLC所需的时间较之经典 液相色谱短得多,如分离苯的羟基化合物七 个组分,只需1分钟;对氨基酸的分离,
可达10-11克;所需试样为微升级。 HPLC与GC相比较的突出优点: • 用GC法分析样品须先气化,目前已知的有机
物中,能直接采用GC法进行分析的仅占20%。
而HPLC法则不受此限制,尤其适合于分析生
物、医学方面的大分子及离子型化合物。
• HPLC方法中,有两个相与样品分子相互作用 ,而GC方法中一般认为只有一个相与样品分 子相互作用。所以HPLC的选择性大大提高。
固定相传质阻力Hs—主要发生在液液分配色谱
中,类似于气液色谱中的液相传质阻力项。
Hs
Cs d 2 f Ds
u
式中Cs 为常数(与k有关);Ds为组
分分子在固定液内的扩散系数;
由上式可见,Hs与GC中的CL含义是一致的。 流动相传质阻力—HPLC中该项有两种形式,分为 分别用Hm和Hsm表示。
在流动的流动相中和滞留的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
由贮液瓶、高压泵(梯度洗提装置)、进样器、 色谱柱(恒温器)、检测器和记录仪组成。
主要部件简述: 1.高压泵 其作用是输送载液(流动相)。由于色谱柱很细 (1~6mm),填充剂粒度小(几十微米),因此要 达到快速高效的分离效果,要求压力为150~ 200kg/cm2。 2.梯度洗提装置 又称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和气相色谱 法中的程序升温类似,对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带 来方便。
用的液相色谱检测器。图示: 光源1射出光线由 透镜2聚焦,透过遮 光板4的狭缝,经反
射镜5反射后,由透
镜6汇聚两次,穿过
工作池7和参比池8
偏转式差示折光检测器光路图
被平面反射镜9反射出来,成像于棱镜11的棱口
上,光束均匀分为两束,到达对称的光电管12上。 如果工作池和参比池皆通过纯流动相,光 束无偏转,左右两个光电管的信号相等;
经典液相色谱需用20小时才能分离出20种氨基
酸,而HPLC只需1小时即可完成。载液在色谱柱
内的流速可达1~10mL∙min-1。 (3)高效:
气相色谱的柱效(n值)约为2000塔板/m,而
高效液相色谱约为5000塔板/m以上;一根高效液
相色谱柱可同时分离多达100种以上的组分。
(4)高灵敏度: 由于在HPLC中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紫 外检测器的最小检测量可达10-9g,荧光检测器
效以理论塔板数计大约7000~10000。其发展趋势
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5.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 (1)紫外光度检测器(UV): 它的作用原理是基于被分析试样对特定波长 紫外光的选择性吸收。池内样品浓度与吸收的 光强度服从比耳定律。P.304. 最小检测量为10-9g∙mL-1,对流量和温度的波 动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洗脱。
如果分子量较低,挥发性较高且热稳定的
试样,适用于GC法进行测定。HPLC法适用于相
对分子质量为200到2000的试样测定,大于2000
的宜用空间排阻色谱。
另外,了解试样在多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有利于分离类型的选择。 如溶解于水的试样可采用液液色谱法;溶解 于酸或碱性水溶液的,则表示试样为离子型化 合物,可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 等。
3.离子交换色谱法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该方法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
子与流动相中携带相同电荷的组分离子进行可
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的不同亲和力
而进行分离。
凡是在溶剂中能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用离子交 换色谱法进行分析。
阳离子交换:
M ( Na O3 S —树脂) ( M O S — 树脂 ) + Na 3
所谓梯度洗提,指载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序
连续改变载液中各溶剂的配比。由此通过改变
载液的极性来达到分离组分,提高分离效果。 3.进样装置
因为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
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4.色谱柱 常用的标准柱型是内径4.6或3.9mm,长度为
15~30cm的直形不锈钢管。填料粒度5~10m,柱
(1)试样峰全部在溶剂的保留时间前出峰,它们
在柱内的停留时间短,故柱内产生的峰扩展
比其他方法小得多。
(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简便。 (3)适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差别在10%以上的
分子。
§3-6 HPLC的流动相
GC中可供选择的载气只有三四种,它们的
性质差异不大。要提高柱的选择性,主要是改
变固定相的性质。
如果工作池中有试样通过,由于折射率改变, 左右两个光电管接受的光能量不等,其差值正比 于试样的浓度。
造成光束偏转,从而使到达棱镜的光束偏离棱口,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不同的折射率,因此都可
用差示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所以是一种通用型
的浓度检测器。灵敏度为10-7g∙mL-1。 缺点: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此检测器不能 用于梯度洗提。 §3-3 HPLC的理论基础简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理论基础基本与气相色 谱法相同,但有其不同之处。两者的主要区别 在于流动相的不同。
载液中
载液中
阴离子交换:
- X - (Cl R4 N —树脂) ( X R N — 树脂 ) + Cl 4
载液中
载液中
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 解的化合物,20世纪60年代前后,已成功分离 了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在生物化学领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空间排阻色谱法
• HPLC方法中,因为在常温下进行分析,因此 固定相的选择比GC多;另一方面可提高色谱 的分离效率。 • HPLC方法中,可使用灵敏度较高的光度检测 器,而在GC方法中则无法使用。 • HPLC方法中,样品可以回收,而GC方法中样品 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较困难。 §10-2 HPLC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如下: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HPLC可分为下述几种主
要类型:
液-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空间排阻色谱法
等。 1.液-液分配色谱法 (L-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其分离原理为试 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存 在差异。当浓度分配达到平衡时,应服从于下 Cs VM 式: K k k CM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