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授课班级:资源专1201-1202 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2
教案
第一章沉积岩的概述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
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沉积岩的定义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特征:
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
4、一类岩石----结果
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
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矿物成分的特征:
1.高温矿物罕见: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及基性斜长石不出现/甚少。
2.低温矿物富集: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在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在地表的常温、常压并富含O2、CO2、H2O的条件下生成,又称为自生矿物。
三、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
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
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
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
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
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
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
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四、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
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