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

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


成立货币委员会,收回货币发行权;成立 金融管理局,行使央行职权。
放宽利率、外汇、银行业务的管制,形成 四大银行集团。
极力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步培育和完 善资本市场。
组建独立的证券交易所。
创立了“亚洲美元市场”。
二、新加坡的金融组织体系
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金融管理局
的政府金融机构 货币局
二、台湾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台湾“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台湾一般银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
其它货币机构 储蓄银行(各银行附设的储蓄)(其 它吸收存款的 ---专业银行----- 输出入银行
金融机构)
基层合作金融机构
“中央信托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存款保险公司”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
一、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 1.接收整理阶段(1945-1949) 2.维持安定阶段(1950-1959) 3.发展阶段(1960-1974) 4.金融制度改革发展阶段(1975-1985)
5.金融业变革时期(1985年至今) 1)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2)实施银行民营化; 3)放松外汇管制,推动金融业国际化; 4)整顿地下金融,规范金融业。
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并存于金融制度演变 过程中。
金融制度的演变稳定性强。在各次转折中 一直保持着金融协调、有序地进行,呈现 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韩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中央银行------------韩国银行
商业银行------市区银行、地方银行、外国银行分行
(一般银行)
外汇银行、中小企业银行
政府金融机构 ---------- 其它政府
投资局
金融机构
中央公积金局
全面执照银行、限制性执照银行
银行-------------- 离岸银行
证券银行
其它金融机构----------- 金融公司
货币经纪人公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理融资公司
(一)行使央行职能的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根据国家的经济发 展状况,制定和实施金融货币政策;接受 政府存款,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管理国债 和国家外汇储备;负责银行和其它金融机 构的设立、撤并和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接受存 款,并向其融通资金;代表新加坡政府参 加国际金融活动。
金融管理机构多元化。即行政主管机关、 业务主管机关、金融业务的检查机关。
银行业务综合性发展。过去采用分业经 营的模式,尽管近年来银行体系一直朝 综合化方向发展,但银行业与证券业仍 然采用分离的原则。
第三节 新加坡的金融制度
一、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 1965年独立前,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 地,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其 银行体系完全由外国银行支配。独立后, 新加坡将金融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具体措施包括:
80年代初,政府寻求经济自由化。
管制金融具有集中筹集和使用资金的优 点,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1)央行缺乏独立性,监管不力;
2)政府对银行贷款干预过多,致使银行 风险增加;
3)贷款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2.间接融资优势
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间接融资优势”, 目的是为了培育资本市场,但规模一直 都很小。原因:企业的顾忌、政府的关 照、贷款的难易程度、投资者的参与度。
其它银行--------- 信托投资机构
保险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证券金融公司
三、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特征
历史性特征。银行业大多由大陆迁台或新 建的,中小机构则是战前的延续。
官营垄断的金融体制。 金融双元性。即有组织的金融体系之外存
在大量的无组织民间借贷。源于当局对民 间金融活动控制过严。 “中央银行”三权分立,独立性小。
特殊银行-----国民银行、住宅银行
非银行 开发机构--进出口银行、长期信用银行
金融机构--储蓄机构--相互信用金库、信托部门
投资机构--综合金融会社、投资信托会社
证券会社--证券金融会社
保险公司、国民投资基金组织
其他金融机构---设备租赁会社、风险资本会社
信用保证基金组织
三、韩国金融制度的特征
各国金融制度
第二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金融制度
本章重点
韩国金融制度变革的过程、韩国 “管制金融” 与“间接融资优势”特征的历史成因。
台湾地区金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台湾地区 双元性金融制度对台湾金融发展的影响。
新加坡金融制度的演变与特征。 香港地区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与特征、香港
地区的联系汇率制。
金融管理局不具有中央银行地位,但从 职责上看,除货币发行外,它履行几乎 全部的中央银行职责,被认为是“实际 上的中央银行”和“不发行货币的央 行”。
2.新加坡货币委员会和货币局承担货币 发行的职责,货币局是其常设机构。
(二)其他政府金融机构
1.新加坡投资局,职责是管理金融管理局 和货币发行局聚集的资产,投资于股票、 证券、黄金、地产等方面,以获取利润。
第一节 韩国的金融制度
一、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 (一)经济混乱与恢复时期的金融制度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制度
1.确立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制度 2.转变多元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金融体制 (三)经济调整和稳步发展时期金融制度
韩国金融制度演变的主要特征
政府始终居于金融制度演变的主导地位。 政府自上而下强行推动,演变的内容、范 围和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意志。
为实施重化工业治国,政府加强对所有 银行的控制,同时为吸引场外资金成立 了数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培育国内资 本市场。
主办银行制定形成过于紧密的银企关系。 尽管主办银行与企业稳定的信用关系,便 于企业融资,便于政府通过银行对企业集 团的信贷进行控制,但由于政府干预过多, 形成了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准内部关 系,具有排他性、封闭型和不透明性,容 易滋生腐败和形成银行道德风险。
1.管制金融,即政府主导型金融机制:政 府直接控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并 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保护,金融部门只是 政府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工具而已,不是 遵循金融原则而是按照非金融原则的行政 旨意运行。其形成及内容为:
修改银行法,造成央行有名无实,既缺 乏独立性,又没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的自主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