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学第一章复习讲义.docx

地质学第一章复习讲义.docx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 自由空气校正、布格校正。

器t层地壳(硅铝层,和花岗岩成分相似)
r地壳彳康拉德面
3. 地球的外部圈层J地幔」下层地壳(硅镁层,和玄武岩成分相似)
I地核
4. 地壳类型分为大陆型地壳邙击壳)和大洋型地壳(洋壳),其中洋壳为单层结构(仅含有硅镁层)。

洋壳与陆壳交汇处还可分出过渡型地壳。

5•岩石圈为地壳与软流层上部(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6•地壳:指地球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地幔:指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的圈层。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为地核。

7•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的变化作用。

8.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成为地质营力。

9.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导致内力作用的能有:地内热能(地球本身具有的巨大热能,这是导致地球变化的重要能源)、重力能(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位能)、地球旋转能(地球自转对地球表层物质产生的离心力和离极力)、化学能、结晶能。

导致外力作用的能有: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地球上的海水产生潮汐现象而产生的能量,是导致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营力)、生物能。

第三章.矿物与岩石
1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①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或各种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产物;②矿物由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具有相对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讲,矿物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均质物体;
③矿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矿物的内部结构分为晶质体(绝大部分矿物都是晶质体,所谓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和非晶质体。

厂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3.晶形彳
「聚形:由两种以上单形组成的晶体。

4•在自然界中,常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称为双晶。

双晶分为:①接触双晶,由两个相同的晶体,以一个简单平面相接触而成。

②穿插双晶,由两个相同的晶体,按一定角度互相穿插而成。

③聚片双晶,由两个以上晶体,按一定规律,彼此平行重复连生一起而
成。

5•晶体习性分为一向延伸型(石棉、石膏,呈柱状、针状、纤维状),二向延伸型(云母、石墨、辉鋁[mu]石,板状、片状、鳞片状),三向延伸型(黄铁矿、石榴子石,粒状、近似球状)。

6. 矿物的化学组成类型
(1)单质矿物:基本上是由一种自然元素组成的矿物。

(2)化合物:
①成分相对固定的化合物其化学组成是固定的,但往往含有或多或少的杂质或混入物,因此又带有一定的相对性。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简单化合物——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化合而成。

络合物——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络阴离子组合而成。

复化物一一大多数复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的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或络阴离子构成。

②成分可变化的化合物成分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或以任一比例发生变化。

而这种化合物主要是由类质同像引起的。

类质同像: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类质同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互相置换的离子电价相等。

二是几种离
子同时置换,置换的离子电价各异,但置换前后的总电价必须相等。

不完全类质同像:有的组分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离子置换,称为不完全
类质同像。

(3)含水化合物:一般指含有花0和OHI出0+离子的化合物。

又可分为吸附水和结构水两类。

结构水是参加矿物晶格构造的水,其中一类叫结晶水,另一类就是介于结
晶水和吸附水之间过渡性质的水,这种水就是层间水。

7. 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
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因矿物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某些色素离子而呈现的颜色,称为自色。

与本身的化学成分无关,而是因矿物中所含的杂质成分引起的,称为他色。

有些矿物的颜色是由某些化学的和物理的原因引起的,称为假色。

(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

(3)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时表现的特点。

光泽分为以下几种:
①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极强,如同平滑金属表面所呈现的光泽。

②半金属光泽:较金属光泽稍弱,暗淡而不刺目。

③非金属光泽:是一种不具金属感的光泽。

又可分为:
金刚光泽——光泽闪亮耀眼。

如金刚石、闪锌矿等的光泽。

玻璃光泽——像普通玻璃一样的光泽。

(4)透明度:指矿物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5)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沿着一定方向分裂的面叫做解理面。

解理分为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7)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8)脆性:矿物受力极易破碎,不能弯曲的性质称为脆性。

延展性:矿物受力发生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称为延展性。

(9)弹性: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又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挠性:矿物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挠性。

8. 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9. 岩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硅酸盐熔浆为主体,一部分是挥发组分,主要是水蒸气和其他气态物质。

根据岩浆中SiO2的多少,可以把岩浆分为酸性岩浆(大于65%)、中性岩浆(52%-68%)、基性岩浆(45%-52%)和超基性岩浆(小于45%)。

酸性大的岩浆,黏性大、温度大,不易流动;基性岩浆,黏性小、温度高,容易流动。

10.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这种岩浆作用称侵入作用。

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在浅出冷凝而成的岩石,称浅成岩。

二者统称侵入岩。

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喷出地表的岩浆在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11.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一般分为:
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火山;
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12. 火山结构由火山通道(火山通道是岩浆由地下上升的通道)、火山锥(火山喷出物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一般呈圆锥形,称为火山锥)和火山口(位于火山锥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型喷口,称为火山口)组成。

「裂隙式喷发:岩浆通过地壳中狭长线状深断裂隙溢出地表, 一般没有爆炸现象,流出的主要为基性玄武岩熔浆,冷凝13•火山喷发类型彳后形成厚度相当稳定、
覆盖面积很大的熔岩被,火山碎屑物较少。

「宁静式喷发型
L中心式喷发彳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I暴烈式喷发型
宁静式喷发型:以基性熔浆(玄武岩)喷发为主,熔浆温度较高,气体较少,不爆炸,因此少有固体喷发物,常常形成底座很大、坡度平缓的盾形火山锥。

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以中、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并有一定的爆炸力。

暴烈式喷发型:大都以中、酸性熔浆喷发为主,含气体多,爆炸力强,经常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特别是火山灰。

侵入作用
一.深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
1•深成侵入作用:在地下相当深处的岩浆侵入活动,称深成侵入作用。

这种侵入是通过岩浆对围岩的熔化、排挤、俘虏碎块以及变质等方式而逐渐占据空间的。

其结果是形成深成岩体。

深成岩体处于压力大、温度高的条件下,冷凝过程可以上百万年计,故往往形成结晶良好、颗粒粗大的岩体。

岩体一般规模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