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能动能定理 ---单个物体多过程问题

动能动能定理 ---单个物体多过程问题

分校: _高三__ 学科: 物理 课型: 复习课 执笔人: 赵良奎 审核人: 胡圣山 仙源学校高三分校物理讲学稿
【课题】动能和动能定理———单个物体多过程问题 第5节 【考纲要求】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本节重点】单个物体、多过程的动能定理的应用 【方法指导】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一般取单个物体,可以对某个运动阶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整个运动过程(全程)使用动能定理.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 ①受哪些力 ②每个力是否做功 ? ③在哪段位移哪段过程中做功 ④做正功还是负功 ⑤用恒力功的公式列出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对变力功或要求的功用W 表示. (3)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 (4)列出动能定理方程式W 1+W 2+W 3+…=12mv 22-12mv 21 求解. 【自主再现】 完成《高考调研》P 60“自主再现”内容,展台展示。

【互助探究】 例1: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 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m = kg ,小物块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点到斜面底部B 点的距离L = m ,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小物块滑过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时无机械能损失.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BC 间的距离; @ (3)若在C 点给小物块一水平初速度使小物块恰能回到A 点,此初速度为多大(取g =10 m/s 2)
跟踪训练: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m、h2=m.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sin37°=、cos37°=.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诱思启导
(1)从A到D的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各力做的功都可由功的公式表达,可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与物体总路程的乘积.
(3)涉及时间的问题不应考虑动能定理.
^

题后反思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让摆球从图中的A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摆,正好摆到最低点B位置时线被拉断.已知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0,摆线长l=1.6 m,悬点到地面的竖直高度为H =m,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摆球落地时的速度。

(2)落地点D到C点的距离。

)

2.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为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3. 如图所示,摩托车做特技表演时,以v0=m/s的初速度冲向高台,然后从高台水平飞出.若摩托车冲向高台的过程中以P=kW的额定功率行驶,冲到高台上所用时间t =s,人和车的总质量m=×102kg,台高h=m,摩托车的落地点到高台的水平距离x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摩托车从高台飞出到落地所用时间;
(2)摩托车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3)摩托车冲上高台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