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然事件资料分析

安然事件资料分析

安然事件启示录一、安然公司简史(Enron Corporation)(一)公司简介公司类型:上市公司(已宣告破产)公司成立: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1985年代表人物:肯尼思·莱,创始人Stephen F. Cooper, Interim CEO and CRORay Bowen, Executive VP and CFOJohn J. Ray, III, Chairman总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主要子公司:安然天然气管线集团;安然投资公司;安然能源服务公司;安然国际公司;安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安然再生能源公司;安然资本和贸易资源公司。

(二)公司发展历程安然公司曾是一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

把石油公司变成投资银行。

安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在北美地区是头号天然气和电力批发销售商。

它把天然气、电力、石油等能源商品金融化,大规模发展能源合约交易,成功地从一家旧经济模式的输气管道公司转型成为一家新经济模式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能源做市商1。

仅仅十年间,安然公司的年收入从1991年的135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00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

安然曾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第16位,并连续四年被该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能力”公司。

在新千年到来前的五年内,安然公司的股东回报率高达507%。

1998年,安然推出了在线交易平台,所有的合约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交易,这为合约交易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市场,安然率先推进并运营了在线交易。

“安然在线”一夜之间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2000年8月,安然股价飙升至历史最高点90美元,公司市值达到680亿美元。

安然最初的战略是卓越、极具创意的。

安然制定了一种标准化的合约。

这种标准的商品合约能使交易在几天内完成,而不是几个月。

这意味着合约组合的大量现金将被释放出来,并以更快的速度周转,创造出巨额的流动资产,这是很有意义的。

1984年,肯尼斯成为一家地方小公司休斯敦天然气公司的CEO。

1985年,安然公司成立。

肯尼斯一手促成了天然气公司与另一家小公司石油输送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州际性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公司,命名为安然。

当时,他在休斯顿发现了一名有超强进取心的金融奇才杰夫•斯基林,二人志趣相投,不谋而合。

两人很快发现,只做为顾客输送煤气的生意,利润不多;而利用政府对输送油气的管道公司解除管制来做买进和卖出的生意,既有暴利可图,又充满刺激。

1989年,安然从管道公司蜕变为一间交易公司。

肯尼斯•莱和杰夫•斯基林相信自由市场制度,其信条是“解除管制,再解除”。

几年间,安然一跃成为美国1做市商(market maker) 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做市商通过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最大的电力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的触角又从经营煤气和电力伸向水、煤、光纤生产、气象产品和新闻纸生产以及经营房地产买卖。

2000年3月,安然被评为世界第6大能源公司,它也迅速上升为美国《财富》500强中的第7名。

2000年,安然股价达到每股90美元的巅峰。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亏损6.38亿美元,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8月,公司CEO斯基林辞职。

2001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安然。

2001年11月,安然公布文件承认,1997年以来,公司利润多报5.86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申请破产。

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

2004年,肯尼斯•莱和斯基林被起诉,前财务总监法斯托认罪,判刑10年。

2006年1月,安然官司审讯展开。

2006年5月,安然官司审讯完结,肯尼斯•莱和斯基林被控25项罪名成立。

2006年7月5日,肯尼斯•莱因心脏病去世。

二、安然事件溯源(一)案情分析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安然危机逐步出现。

2000年,随着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安然宽带业务因耗资巨大,亏损严重,仅2000年第二季度宽带业务就亏损达1.09亿美元,即便是华尔街一度对其吹捧不已的分析师也开始认为安然宽带部门已经丧失了上市的可能,在他们眼中,安然又变回了一家能源公司。

其后,安然投资印度电厂也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安然已经债台高筑,但公司高层却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上做手脚而将这一事实掩盖起来。

从1997年接替肯尼斯出任公司CEO 的共同创办人之一斯基林大概感到安然大势已去,于是在2001年8月辞职,肯尼斯不得不重掌CEO位置。

2001年11月,安然公布文件承认,从1997年以来,公司利润被多报了5.86亿美元。

此消息一出,股价暴跌,股价从最高90美元狂泄到26美分。

2001年12月2日,安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倒台在美国企业破产史上创下了最大的破产记录,股票持有人和贷款人损失了几百亿美元。

两万名员工中大部分人的退休基金全部泡汤,从休斯顿的电脑技师到新泽西州的新闻纸厂,约有5000人失去了工作。

(二)安然事件成因分析1.安然公司财务造假1997年,第一次,安然公司利润下滑出现在报表上,他们开始四处奔走来保住华尔街对其的预期。

他们认为不能把事实的真相公布出来。

因此他们开始掩盖事实,建立了第一个大规模的表外关联企业Chewco,它将报表亏损转化成利润,通过转移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并将这些资产记成收入来实现。

2001年10月,安然宣布亏损的消息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公司展开调查。

安然股价迅速下跌。

11月8日,安然承认自1997年以来,续保盈利近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致命的一击出现在11月28日,债券评级机构突然将安然债券评级连降六级,归入垃圾债券级。

准备收购安然的德能电力公司宣布终止收购。

安然股价当天狂跌85%,收于0.61美元,创下纽约证交所但只股票跌幅的历史记录。

安然公司的市值仅剩2.68亿美元。

四天后,安然申请破产保护,开列资产总额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申请案。

股价跌破风险线,后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和信用崩溃。

安然事件暴露出安然公司存在下列主要会计问题:(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

(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

(3)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

(4)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

2.安达信公司在安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安然成立时起,安达信就开始担任安然公司的外部审计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内部审计工作。

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

接着,由安达信的前合伙人主持安然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安然公司的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不少是来自安达信。

从此,安达信与安然公司结成牢不可破的关系。

在安然事件中,人们指责、质疑安达信始于2001年11月下旬,安然公司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承认自1997年以来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达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不断隐藏债务和损失,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

这一消息传出,立刻引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动荡,媒体和公众将讨伐的目光对准负责对安然公司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公司。

人们纷纷指责其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并对其独立性表示怀疑。

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至少存在以下严重问题:(1)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安然公司长时间虚构盈利(从1997年到2001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以及隐藏数亿美元的债务,作为十多年来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在会计行业声誉卓著的安达信不可能不知道内情。

安达信明知安然公司存在财务作假的情况而没有予以披露。

换言之,安然公司经过去达信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公允地反映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得到安达信认可的内部控制也不能确保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安达信的报告所描述的财务图像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重偏离了安然公司的实际情况。

(2)安达信的审计缺乏独立性。

A.安达信公司与安然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而且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

安然公司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2000年度,安达信向安然公司收取了高达5200美元的费用,其中一半以上为咨询服务收入。

安达信提供的咨询服务甚至包括代理记账。

安然公司因为向安达信支付咨询费用,因而安达信忽略了安然公司潜在的利益冲突。

安然为了降低成本,安达信为了增加收入,安达信不仅接管了安然多家公司的会计工作,包括在1994年至1998年受聘为安然内部审计师,并全面负责安然的咨询工作,同时,安达信又承担安然的审计工作,如2001年,安然向安达信支付的费用达5200万美元,其中2500万是审计费用,2700万是顾问费用,这种做法被指存在利益冲突。

b.安然公司财务主管人员与安达信存在利害关系。

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信形式上的独立性。

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安然公司从安达信招聘过来的。

至于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

(3)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

在安然事件中,最让会计职业界意想不到的是安达信居然销毁数以千计的审计档案。

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这就更加证实了人们的疑问。

很快,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

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

总而言之,安达信公司作为安然公司多年的审计师,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安达信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表示疑问。

(三)安然事件法律后果——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美国相继爆出的造假事件,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

美国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美国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公司造假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