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集合的运算1班

4集合的运算1班


精彩点评(10分钟)
展示问题
你对交集的理解
目标:
(1)点评对错、规 范(布局、书写)、思 路分析(步骤、易错 点),总结规律方法 用彩笔, (2)其它同学认真 倾听、积极思考,重 点内容记好笔记。有 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 大胆提出。 (3)力争全部达成 目标,A层多拓展、 质疑,B层注重总结, C层多整理,记忆。 科研小组成员首先要 质疑拓展。
学习目标
•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并会应用,提高应 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两集合交集与 并集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培养严谨的数学思 维品质。
合作探究(10分钟)
内容:
1. 你是如何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 2. 对于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求交集和并集怎么 求? 重点讨论:问题导学2的思考,例1,例2
展示问题
你对交集的理解 你对并集的理解
展示位置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小组 8组 7组 5组
1组 2组 4组 3组
例1(1) 例1(2) 例1拓展训练 例2 例2拓展
目标: (1)展示人规范 快速,总结 规律(用彩 笔); (2)其他同学讨 论完毕总结 完善,A层注 意拓展,不 浪费一分钟; (3)小组长要检 查落实,力 争全部达标
【规律方法总结】 进行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运算时,首先要看清集 合的代表元素(也就是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明 确该集合是点集、数集、方程的解集还是不等式 的解集,然后再根据两集合的交集或并集的定义 进行计算 。
拓展提升
设A={x|-1≤x≤2},B={x|1<x<3}, 求(1)A∩B (2)A∪B 解:
B A
2.并集定义:而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 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 A∪B(读作“A并B”),即 A∪B={x | x∈A,或x∈B}
A A BB
已知集合A、B,用阴影部分表示A∩B 与A∪B,如图.
B A
A
B
A∩B
A∪B
A
B
A
B
A∩B =φ
A∪B = B∪A
A
B
A
小结:
1.在求交集时,要将两集合的公共元素找全, 防止漏掉元素. 2.在求A,B并集时,要将两集合的元素进行分 类:只在A中,只在B中,在A∩B中的,然 后将这三类元素都列举出来构成A∪B,特别 注意在A∩B中的元素只能列举一遍. 3.集合的交集、并集的结果还是集合。 4.灵活运用交集、并集的性质的进行求交、 求并运算.
位置 前黑板
展示 8组
点评
1组
你对并集的理解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后黑板Fra bibliotek7组5组
1组
例1(1) 例1(2) 例1拓展
6组
2组
4组 3组
7组 9组
例2
例2拓展
后黑板
后黑板
基础知识梳理
1.交集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 合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 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 | x∈A,且x∈B}
B
A∩B =B
A∪B =A
A
B
A
B
A∩B =A
A∪B =B
A (B)
A (B)
A∩B =A=B
A∪B =A=B
交集的性质 归纳总结:
A∩B= B ∩ A A∩A= A A∩φ= φ∩A= φ 若A B,则 A∩B= A
并集的性质 归纳总结:
A ∪ B= B ∪ A A ∪ A= A A ∪φ= φ ∪ A= A 若A B,则 A ∪ B= B
学科班长:1.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2.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课后完成训练学案并整理巩固
1、课本、导学案、非常学案、 练习本、双色笔 2、分析错因,自纠学案 3、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学案反馈
优秀小组:1,8 优秀个人:方琪 王艺郭炳琦 韩丽梅 郑艺璇 陈 嘉昊王晓宁 张德民
存在的问题:
1、对于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符号混淆。
2、讲过的知识落实不到位,尤其是集合的表示。 3、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解。
目标:
(1)小组长首先安排讨论任务,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 自己的观点,提升快速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2)小组长调控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AA力争拓展提升,BB、CC解决好全部展示问题。 (3)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 准备展示质疑。
高效展示
-1 1 2 3
A B {x | 1 x 2}
A B {x | 1 x 3}
-1
1
2
3
拓展总结
利用数轴可以直观的展示集合的交、并运 算,并且清楚地展示出端点的取舍情况.
【当堂检测】
求A∩B,A∪B.
整理巩固 要求:整理巩固探究问题
落实基础知识 完成知识结构图
课堂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