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习题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习题

第二篇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是车流组织的具体体现。

A. 月度货运计划B. 列车编组计划C. 列车运行图D. 技术计划2.按调车场的货车集结过程与按车流的货车集结过程在()上是不同的。

A. 集结开始时间B. 集结结束时间C. 集结中断时间D. 车组间隔时间3.将车流合理地组织成列车流,这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A. 货运组织B. 车流组织C. 列流组织D. 运输方案4.已知某列车车次为31005,该列车属于()列车。

A. 直达B. 直通C. 区段D. 摘挂5.已知某列车车次为4052,该列车属于()列车。

A. 快速旅客B. 普通旅客C. 摘挂D. 小运转6.摘挂列车是在技术站编组,在区段内中间站进行()作业的列车。

A. 机车换挂B. 车辆摘挂C. 列车试风D. 货物装卸7.分组列车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到达站的车辆组成,按到达站选编成组,在途中技术站要进行()作业的列车。

A. 机车换挂B. 车组换挂C. 列车试风D. 货物装卸8.根据《技规》和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将车辆选编成车列或车组称为()。

A.解体调车B. 编组调车C. 摘挂调车D. 取送调车9.技术直达列车是在()站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编组站不进行。

A. 装车站B. 卸车站C. 技术站D. 中间站10.循环直达列车是以固定车底在()间循环往返运行的直达列车。

A. 编组站B.区段站C.中间站D. 装卸站11.在技术站编组,不通过技术站但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车辆作业的列车称为()。

A.直达列车B. 直通列车C. 区段列车D.摘挂列车12.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一个以上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是()。

A.区段列车B.摘挂列车C. 直通列车D. 技术直达列车13.在技术站编组,至少通过一个编组站不进行改作业的列车,称为()。

A. 始发直达列车B. 技术直达列车C. 直通列车D. 区段列车14.在技术站编组并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为()。

A. 始发直达列B. 技术直达列车C. 直通列车D. 区段列车15.在技术站编组并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站内不进行摘佳作业的列车称为()。

A. 始发直达列B. 技术直达列车C. 区段列车D. 直通列车16.在枢纽内各站间开行的列车称为()列车。

A. 区段B.摘挂C.区段小运转D.枢纽小运转17.直通列车是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A. 编组站B.区段站C.中间站D.货运站18.单支或多支合并的远程车流,对较短直达列车到达站的(),是其在超行区段获得的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在始发站集结的车小时消耗。

A. 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绝对条件19.任何单支远程车流在沿途任一技术站的无改编通过车小时节省都大于或等于该车流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单支车流满足了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

A. 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 绝对条件D. 充要条件20.一支远程车流或多支合并远程车流在沿途技术站无改编通过所获得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该车流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在始发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满足了()。

A. 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充分条件D. 绝对条件21.分组列车中,到达沿途技术站的近程车组称为()。

A. 基本车组B.补轴车组C. 换挂车组D. 可调车组二、多项选择题1.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是:()。

A. 最大限度地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B. 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改编作业次数C. 合理分柄各技术站的解编任务D. 合理组织区段管内的车流输送E. 合理组织枢纽地区的车流输送2.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 起着条理车流的作用B. 是整个路网车站分工的战略部署C. 是货运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之间的重要联系环节D. 是铁路与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E. 在日常运输中,通过调整车流径路,起到保证运输畅通的作用3.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内容有()。

A. 在哪些车站编组列车B. 编组到达哪些车站的列车C. 列车种类D. 列车编组内容E. 列车编组方式4.基地直达列车的基地站通常是()。

A. 装车区出口处的工业编组站B. 铁路与企业专用线的联轨站C. 铁路干支线衔接处的技术站D. 铁路干支线衔接处的中间站E. 路网性编组站5.区段管内货物列车的主要形式有()A. 区段列车B. 摘挂列车C. 区段小运转列车D. 枢纽小运转列车E. 调车机车6.区段管内列车的形式有()A. 区段列车B. 摘挂列车C. 重点摘挂列车D. 区段小运转列车E. 枢纽小运转列车7.通常在编组站编组的列车有()A. 始发直达列车B技术直达列车.C. 直通列车D区段列车.E. 摘挂列车8.编制货物列车方案时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 列车运行图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配合B. 列车运行图与列车编组计划的配合C. 列车运行图与技术计划的配合D. 列车运行图与机车周转的配合E. 列车运行图与运输方案的配合9.列车编组计划的要素包括()A. 计划车流B. 车流径路C. 列车编成辆数D. 车辆集结参数E. 车辆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10.采用表格计算法计算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时,可采用的方法有()A. 压缩发、到站B. 分流C. 调流D. 切割E. 移站11.影响车流径路的主要因素有()A. 运输距离B. 运输时间C. 运输费用D. 各技术站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E. 各区段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12.影响车流运行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有()A. 该铁路方向的运输距离B. 车辆经由该方向运送所需时间C. 该方向各区段通过能力及能力的利用程度D. 车辆经由该方向输送时所需的总费用E. 该方向各技术站改编能力及其利用程度13.装车地直达列车包括()A. 技术直达列车B. 始发直达列车C. 阶梯直达列车D. 基地直达列车E. 空车直达列车14.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条件是()A. 货源充足,流向集中B. 装车能力适应C. 卸车能力适应D. 空车供应有保证E. 与现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相符合15.下列情况中,属于违反列车编组计划的是()A. 将直通列车的车流编入区段列车B. 将摘挂列车的车流编入直达列车C. 违反车流径路,将车辆编入羿方向列车D. 未按规定选分车组E. 将本站货物作业车与中转车混编入同一列车16.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优越性体现在()A. 减轻技术站的作业负担B. 加速车辆周转及其利用送达C. 促进产、运、销各部门的密切协作D. 有利于稳定列车运行秩序E. 有利于环境保护17.列车运行图的要素有()A.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B.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分C.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D. 列车在技术站、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时间标准E. 车站间隔时间及追踪列车间隔时间18.为了提高编制车站作业计划的质量,提高调度指挥水平,车站还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A. 正确掌握现在车B. 加强预确报工作C. 加强车流调整工作D. 加强联系制度E. 加强班与班之间的工作衔接19.在技术站进行部分改编的中转列车、其部分改编作业内容为()A. 变更列车运行方向B. 增加列车重量C. 减少列车重量D换挂车组.E. 摘挂机车20.在编制技术站间列车编组计划时,为避免组合爆炸,通常根据车流集散规律把全路划分为多个铁路地区或方向,使每个地区或方向具有一定数目的主要编组站--称其为支点站。

选为支点站的地点一般是()A. 车流大量产生或消失的地点B. 有强大技术设备和改编能力的编组站C. 变更列车重量或换长标准的地点D. 地理上的自然分界点E. 位于几条铁路交叉、汇合地点的枢纽编组站21.技术站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有()A. 技术站间计划车流B. 技术站间平均距离C. 集结参数D. 列车编成辆数E. 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22.影响扣除系数的因素主要有()A. 区间不均等程度B. 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数量及其在图上的铺画位置C. 快运货物列车运行速度、数量及其在图上的铺画位置D. 摘挂列车在区段内的停站次数和停站时间E. 区段列车在区段内的停站次数和停站时间23.影响列车旅速系数的因素主要有()A. 客、货列车行车量B. 货、客列车速度比C. 分界点分布密度D车站间隔时间.E. 机车折返时间24.实行分组列车制度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车组换挂站要有稳定的补轴车流B. 换挂站的站场布置要便于进行车组换挂作业C. 换挂站要及时准备好加挂车组D. 要有准确的预确报E. 要有良好的列车运行秩序25.在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货物列车运行方案图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有()A. 列车运行图与列车编组计划的配合B. 列车运行图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配合C. 列车运行图与机车周转图的配合D. 列车运行图与技术计划的配合E. 列车运行图与车站作业计划的配合三、名词解释题1.基地直达列车2.技术直达列车3.阶梯直达列车4.直达列车5.列车编组计划6.车流径路7.最短车流径路8.装车地直达运输四、判断分析题1.某一支远程车流在沿途技术站无改编通过所获得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始发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支车流应单独开行直达到车到达站。

2.如果某一支远程车流对其中一个较短的直达列车到达站,满足了充分条件,那么该支车流应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

3.每辆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为t节=t有-t无+γ车.五、简答题1.简述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和作用。

2.制定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要素有哪些?3.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有哪些意义?4.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应具备哪些条件?5.编制货物列车方案时应注意解决哪几个问题?6.影响车流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有哪些优点?8.技术站汇聚的车流包括哪些?车流化为单独编组到达站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六、综合计算题1.对技术站A连续查定3天,获得下行方向各到达站列车(摘挂除外)的集结车分、列数和总车数如下表。

试计算A站该方向的货车集结参数C和平均一个到达站一昼夜消耗的集结车小时T集。

(说明:C值精确到小数1位。

)2.某站如果按编组规定应编5个到达站的列车(m=50,C=10)全天该站往各个方向编组列车的总车流是1000车。

求:(1)该站一昼夜总的集结车小时;(2)所编每个到达站每一昼夜的集结车小时;(3)全站平均每一辆车的集结时间。

3.某站若按编组规定应编五个到达站的列车(m=50,c=10),全天该站往各方向编组列车的总车流是1000车。

求:该站一昼夜总的集结车小时;所编每个到达站每一昼夜的集结车小时;全站平均每一辆车的集结时间;4.确定车站性质、编组内容和列车性质。

各主要技术站的相互邻接关系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