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体育与美学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人的体力与智力和谐发展,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而服务的。
体育能从形态和机能上完善人的身体,使其日益健美。
活动时能产生机体舒适感,并给人以美感。
体育和美,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体育又常被作为各类艺术的对象。
比如:?希腊瓶画——掷铁饼者,敦煌彩雕——194窟唐力士像等等。
随着体育的发展及其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给体育赋予愈来愈多的艺术色彩,并对体育实践中竞技者的动作优美、体态、神韵、熟练程度、难度、力度和表演风格等逐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于是就产生了对体育审美的评价和艺术欣赏。
随着人类自身的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对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发现,人的美感不仅仅是由外界环境所决定的,而且与人的意识的能动机制也有关,具体体现在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就有了对美的创造,实际上,美和体育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美与体育共同的根源,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所以说美与体育同源。
第二:体育的创造体现着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展现。
体育美是美在体育领域内的展现,是自由的形式的特殊化。
第三:体育的目的趋向于美。
美是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体育的目的是塑造理想的体质结构,这种理想的体质结构包含着人类征服自身生理极限,开发潜能,追求自由的崇高目的。
当这种目的按照掌握了的规律去实践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表现为完美的身体形态,并通过运动的方式使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让美的创造在公平竞争中实现。
(表现在学校体育教育)体育美的本质(特殊化,主客体的统一)一、体育美以人为本体育美既是体育运动中的人作为一种客体在活动中的反映,又是体育运动中的人作为一种活动主体的自觉创造。
体育美就是在主体与客体的欣赏与被欣赏,创造与被创造的互动关系中展现的。
在这互动过程中,就体育美而言它的主体始终是人。
①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在体育运动中就要符合自然规律。
但人作为万物之灵,他与一般的自然物有着本质区别。
人的体态、相貌、身材等属于自然属性,人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去创造和改造这些自然属性的美。
②体育美与不依托于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自然美有重大区别:a自然美具有不确定性,具有美丑不确定的双重性。
有的自然物如老鼠、蚊虫、毒蛇一向具有丑恶名声,但在自然选择,生态平衡和艺术作品中却又可能是美的。
b体育美中则表现为确定性那些高、难、新的技术和优美而又惊险的表演,是自然美在人体中高度的反映,它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是十分确定的。
作为体育美的主体的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因而具有社会属性,但它同一般的社会美、艺术美乃至心灵美、道德美等是有区别的。
体育运动脱离了具体的生活目的,而表现为超越自我的崇高目的。
当这种目的转化为“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尺度时,这种社会功能就反映得更为突出。
由于体育自身的美学价值是通过其他中介环节——体育欣赏的审美心理基础来实现的,因而不论是通过什么方式,他们都会从体育中看到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自由以及由此带来的愉快和美感。
㈠体育运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审美意识,体现着不同审美要求。
①作为较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活动,突出表现了人类的意志自由,而人的尺度则是在竞争中,对抗中达到与形式的统一。
②学校体育以教育为手段,突出表现在示范力量方面,人的尺度是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种理想,健康的身体素质,达到尺度与形式的统一。
③群众体育突出了人类心境自由的方面,以闲暇游为基本方式,人的尺度与形式是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中融洽统一的。
可见,不论是竟体、学体还是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二) 就表现形态来看,体育运动有着多种多样的的表现形态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审美本质。
有表现为时间、空间过程的,有表现为速度、力量过程的,也有表现为技巧、意志品质以及其他综合性的。
体育美的特征一、客观性二、社会性三、形象性四、象征性五、独创性第三讲学习体育美学的几点探讨一、体育美学的知识结构①学习体育美学首先要有美学的基础知识作为路标,比如:审美等等。
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减轻你学习体育美学的重负。
相反,第一次就直接触摸体育美学的“心脏”而无一点儿美学概括的话,那与瞎子摸象是无本质区别的。
②美学,因为研究人的艺术活动(体育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存在,动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就是说,它无论如何不能不提出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问题。
而文化学当它考察文化的内部结构并力图确定文化的各处成分在文化中的地位问题。
而文化学当它考察文化的内部结构并力图确定文化的各处成分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时,它从另一个方面看待这同一个问题。
还有哲学,“它把文化和艺术及行为看作它所研究的显示的组成成分,哲学思想应该从理论上确定它们在这种现实中的地位,”文化学和哲学是美学的理论基础,当理论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学习时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学习体育美学还需要相当的耐心。
③美学与心理学是相互依存的。
这一点在苏珊、朗格的《情感世界》中已有了明确的判定。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人类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因此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对象有交叉。
美学的研究要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成果,反过来对审美心理的深入研究可以丰富心理学的内容。
由于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力上有差异补充第四讲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对象一:身体美人的身体运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是体育的具体表现手段。
体育中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运动着的人。
人,完美和谐,富有生机和力量,是整个大自然辩论存在的一个精巧的缩影,也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实体。
罗丹在其《艺术论》中曾说到“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
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想”。
人类对自己体魄的理解和欣赏,是无可非议的、正常的、自然而然的。
人类自身的体形经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艺术审美对象,具有永恒的魅力。
人的形体结构复杂,动态千变万化,个性各不相同。
运动着的人体,聚集了一切运动着的物质可能呈现的美。
身体美≠人体美身体美:有层次地贯穿着生命的整体(相对动)人体美:指人体表现轮廓的美(静态美)身体美:由生命有机体表现出来的美,它要求严格符合解剖学特点和新陈代谢的生理规律,它是创造、概括、提炼艺术作品中人体美的源泉,其标准既有时代性又有相对稳定。
身体美是人类健康身体所呈现的美,是一种由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之美。
人体美:作为艺术加工过程中的概念,一般是静态。
是美的起点与终点。
最先想到的:裸体和性感的健美。
①艺妓费丽娜的悲喜剧因貌美而闻名全城的雅典美人费丽娜(费丽涅第8页曾有席罗姆绘有《法庭上的芙丽涅》)由于经常被画家和雕刻家们请去做模特儿,竟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控告。
在法庭上,激愤的人群大嚷叫到:“处死她,处死她!”严厉的法官已决定判死刑,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费丽娜的辩护人基彼里得德慢慢地揭去她身上紫红色的长衣,蓦然间,法官和沸腾的人群惊呆了,他们被这位艺妓美妙绝伦的胴体惊得目惊口呆!神圣的形体放射出静谧清丽的光彩,人群一刹那前还在怒吼“将这高傲的艺妓处死!”倏然间,全都哑口无言,沉醉于阿佛洛狄特的庙宇。
于是法庭居然又因为她的美貌而宣告无罪。
费丽娜的遭遇太奇特了,短短一分钟便历经“生—死—生”的三道门槛,而这幕悲喜剧的原因也太出人意料了——“裸体”,她因为裸体而犯死罪,又因美的裸体而获得再生。
“裸体”,一个引人遐想而又讳莫如深的字眼。
“裸体”,一块撩人情欲而又冰雪封冻的圣地。
道貌岸然的人谨慎地回避着“她”(它),满腹经纶的人选别的?代替“她”(它),道学先生更似乎对“她”(它)不屑一顾。
而面对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英姿蓬勃的《大卫》雕像,也许会因为那裸露的关键部位而掩目走过。
而对罗丹的雕像《吻》,也许会有人那如痴如醉而近乎疯狂的男欢女爱而嗤之以鼻。
可是不管怎样,它总是客观存在的,不时闪现出诱人的粉红色,偶尔露真容。
套用马克思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我们可以如是说:对于不懂人体美的人,最美的人体也没有意义。
人们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正如不能否定自己的存在一样,笛卡儿曾说“我思故我在”,我们可以说“我身故我在”。
以遮掩来突出裸露。
遮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裸露,引起好奇,进而丢开遮掩,直奔主题。
尽管人们可以把它藏得天衣无缝,甚至是披上华丽的外衣,但别忘了你是赤条条地走出母腹而来到世间的。
但愿,也许永远是人类历史上只演费丽娜一次悲喜剧。
当赤身裸体的希腊人走向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时,想到的不仅仅是技压群芳,捧走桂冠,更渴望的是让发达的肌肉、强壮的形体和优美的造型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奥?夺冠……)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不但是裸体美的群荟萃,而且是健康与力量美的群英争雄。
但这是一个没有健美概念的健美时代,这是一场没有健美规则的健美竞赛。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健美特殊的观念和形象的准则:宽厚开阔的胸部,强壮有力的四肢,结实隆起的肌肉。
这是一尊“希腊精神”的典型象征:崇尚健美的形体,崇尚“勇武”的精神,崇尚公民的美德。
古希腊是一个崇拜健力,美的时代!健美:健康而优美。
“健”是美的首要前提,“美”是“健”的高级形态;离开“健”,“美”是空洞的、抽象的、没有生命力的;反之,离开了“美”,“健”又是粗恋的、野性的、没有教育过的。
健美=内在蓬勃的生命力+外在动人的审美化。
古代的宋玉、潘安和赵飞燕、林黛玉确定是美男子和倩女子,但不一定健,是一种人们常说的残缺美和病态美吧。
健美之初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追求凸突的肌肉、健壮的肤色和优美的形体,而在于通过锻炼来使人体“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尤其使人具有发达、饱满、匀称的肌肉。
所以在健美运动中,肌肉被称为塑造健美体型的艺术大师。
男女差异:男性:中西方有着共同的语言。
女性:中国颇接近西方古典型的。
它更强调适中的身段、弹性的肌肉、娇柔的线条、光洁的皮肤和优美的体态,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力韵并茂的美。
补69页人体美鉴赏范藻、赵祖达1993北京华夏出版社身体美①是运动成果的展现人的身体追溯根源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改善。
人体近代人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身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
而从审美意义上看,则是一种不自觉的审美经验的支配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现在意义上的身体美是运动美的成果和形式,是人体经过体育运动获得的静态美。
影响身体美最主要的因素是体育,与身体美的培养联系最直接的也是体育的有关部门和组织,因此,美学应渗透到体育的原理之中。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称赞“体育教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把人体练得强壮、行动迅速、有抵抗力,而且还要求对称、典雅。
”可以说只有当人体表现着运动美的成果时,它的形式才是身体美。
身体美又是由各种要素综合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