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口
第5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口
36
计算行车速度
直行车道
完全互通式立交与路段相同 部分互通式立交为0.5-0.7V段
匝道
平面线形多为弯道且为坡道 一般为0.5-0.7V直
环形立交
一般为25-35kv/h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7
车道数与平衡原则
分叉点和汇合点处的车道数应保 持平衡 分叉点和汇合点处的车道数还应 保持基本车道数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0
二级:一般互通立交
主要指机非分行(部分)互通式立交 它主要用于城市主干路之间的交叉, 运行特征上容许转向车流减速交织行 驶,当相交道路个别方向转向车流量 少,可以限制转向时形成的部分互通 式立交以及准许少量非机动车与机动 车混行的互通式立交 多用于交通量稍小些的城市主干路间 的交叉及快速路或次干路之间的交叉 其运行特征是匝道转向车流车速较前 者低一些,对次要些的主干路或次干 路容许少量非机动车干扰 如扁平苜蓿叶式三层式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5
匝道设计原则
出入主线的方式宜右进右出 不提倡出入口左进左出
左侧车道一般为超车车道(高速) 货车车道一般在右侧车道,进出左侧出入口时 需横穿几条车道 左侧出入口显得怪异
出口先于入口 单入口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4
环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交是由环形平 面交叉发展演变而 成,是一种交织型立 体交叉。 二层式 三层式 四层式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5
示例
北京 南京中央门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6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
立体交叉的组成
跨线桥 匝 道 外环和内环 出入口 变速车道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4
立体交叉的类型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和下穿式 按交通功能分:分离式和互通式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5
分离式立体交叉
是指上下层道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形式。在相 交路线得交叉处,仅需建造供直行方向车流通行得立 交桥或地道、无转向匝道的称为分离式立交。 适用于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或高速公路与三、四级 公路之间的立体交叉,也即适用于道路等级、性质或 交通量相差悬殊的交叉口。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2
济南市中心区立交规划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3
立体交叉的间距
最小间距
枢纽式互通立交间:3km 一般型互通立交间:2km 枢纽式互通立交与一般型互通立交间:2.5km
合理的立体交叉间距,应达到:
均匀地分散交通量 要有足够地交织段长度 保证判别交通标志的时间 线形合理(避免驼峰、连续上跨下穿)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5
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主要道路的出入均为立体交叉,次要道路由于少 设一条或几条环形匝道而保留平面交叉或限制部 分左转车辆通行。 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或城市用地拆 迁困难的立交路口。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6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四岔道交叉的右转弯,均用外侧直接匝道连通,而左转弯均 用环形匝道连接,即呈苜蓿叶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这种立 交平面图形似苜蓿叶,左右转弯匝道分设在四个象限中,左 转车辆先与直行车辆交织,过桥后转入匝道,沿匝道右转 270°,再穿越交叉中心,即可驶入相交道路。 这种立交形式通行能力大, 但占地也大,并且不便设置 收费口,常用于不在立交处 收费的高等级公路相交路口 或城市边缘地区的立交路口。
组合式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中对左转车 流采取不同的转向原 则的立交称为组合式 立体交叉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7
组团式立体交叉
由两个以上的立体交叉组合的立交群体称为 组团式立体交叉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8
示例-深圳系统组合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9
三岔路口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交:以喇叭形匝道 连接的三岔道互通式立交。
结构简单,行车安全方便。但 占地较大,喇叭口应设在左转 弯车辆较多的道路一侧,以利 主流方向行车。
定向式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0
立交口收费站设置
一个
当两条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相交时, 为了集中布置收费设施,使进出立交的 车辆集中在一个地点收费,以便管理, 三岔路口互通式立交: 四岔路口互通式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7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
按车辆组成可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分行和混行立交 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
部分互通式立交是用匝道连通上下道 路,或因受地物限制,或因某方向交通 量很少而不设匝道,仍然保留次要道路 上的平面交叉
⎧ ⎧菱形 ⎪部分互通式⎨ ⎩部分苜蓿叶形 ⎪ ⎪ ⎧ ⎪ ⎪ ⎪ ⎪ ⎪ ⎪苜蓿叶式 ⎪ ⎪ ⎪ ⎪喇叭式 ⎪ ⎪ ⎪涡轮式 互通式⎨ ⎪ ⎪ ⎪ 完全互通式⎨定向式 ⎪ ⎪ ⎪ ⎧二层 ⎪ ⎪ ⎪ ⎪环形式⎨三层 ⎪ ⎪ ⎪四层 ⎪ ⎩ ⎪ ⎪ ⎪组合式 ⎪ ⎪ ⎪ ⎪组团式 ⎪ ⎩ ⎩
N C≥ ( N E + N F ) − 1
N C -分流之前(或汇合之后)干道上的车道数;
N E -分流之后(或汇合之前)干道上的车道数;
N F -分流之后(或汇合之前)匝道上的车道数。
满足以上原则存在矛盾,解决办 法是在分叉点以前和汇合点以后 的干道上,增设辅助车道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7
示例:南京长江二桥与沪宁高速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8
长条形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9
示例-北京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直行
转弯
菱形
30- 80
25-35
5000-7000
1.左转车行驶 距离不长; 2.匝道单向交 通
分道 行驶
次要道 路有6 点
2.5-3.5
高速路或 快速路与 主干路
郊区高 速公路
部分 互通 式立 交
部分苜 蓿叶形
30-80
25-35
6000-8000
匝道上双向交 通,左转绕行 270°
分道 行驶
交叉口 每处一 3点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2
示例-上海六叉路完全互通立交(五叉口)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23
迂回涡轮式立交
涡轮式立交由4条迂回 式左转匝道形成涡轮 形。 其优点是车辆运行全 部右出右进,畅通安 全,匝道半径大,便 于快速行驶。 缺点是占地大、绕行 距离较长、转弯速度 小、运营费用大、工 程造价也较高。
3.5-5.0
高速路或 快速路与 主干路
市区 郊区
部分定 向型
60-80
40-60
主要车流方向 设置定向匝道 单向交通
分层 行驶
保留平 交部分, 有冲突 点
2.5-3.0
快速路与 主干路相 交
郊区 市区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13
城市道路立交等级划分与功能特征
序 号 立交等级 主线直行车流运 行特征 快速或按设计车 速连续行驶 次要主线直行车 流运行特征 另一主线不受影 响 转向 (左转) 车流 行驶特征 一般经定向匝道 或集散、 变速车道 行驶或部分左转 车减速行驶 减速行驶或减速 交织行驶 非机动车 干扰情况 机非分行, 无干扰 机非分行 或混行, 有 干扰
二个 多个(四个)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1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选型
考虑交通的系统特性(分期.配套) 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与交通量 考虑我国交通结构的特点(载重车.自行车) 考虑节约用地,降低造价及发挥经济效益(3-12ha) 注意环境、景观地协调
相交路等级 干路等级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高速公路 一 一、二 三、四 快速路及 一级公路 一 一、二 三、四 主干路 一、二 二、三 三 次干路 三、四 三 —— 支路 四 —— ——
一级:枢纽立交 二级:一般互通立交 三级:简单立交 四级:分离式立交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9
一级:枢纽立交
机非分行完全互通式立交 它主要指位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节点的快速路与同级道路 或高速公路的交叉,以及部分位于交通枢纽点的特大城市 主干路与快速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的立交。 这类立交既要保证相交主线直行车流连续快速行驶,又要 使转向车流以较高车速畅行。 如大型互通式组合立交或完全定向式立交等
互通立交间距选择
一般值:15-25km 低限值:5-10km
第五章 道路交叉口-立体交叉
南京大学 • 主讲:刘贤腾
34
立交交叉的设计
总体设计原则与考虑因素
交通量预测与通行能力分行 确保主线交通快速连续 尽量少的交织(快速路立交应无交织) 匝道与主线的连接、出入口布置要符合安全舒 适的行车条件 匝道形式的确定要依据交通量 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造价及社会 效益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