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银行估值的国际比较

上市银行估值的国际比较

上市银行估值的国际比较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目的及意义 (3)1.3文献综述 (5)1.3.1国外研究综述 (5)1.3.2国内研究综述 (6)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8)2、国内16家上市银行绝对价值分析 (9)2.1模型的设定与假设 (9)2.2研究样本和数据选取 (11)2.2.1股利数据的选取 (11)2.2.2贴现率的确定 (11)3、国际上市商业银行相对价值分析 (15)3.1指标介绍 (15)3.2估值指标数据统计及对比分析 (16)3.2.1中国银行业估值指标历史数据对比 (16)3.2.2国内外银行相对价值对比分析 (18)3.2.3 结论 (19)4、结论 (22)4.1导致银行股低估的原因 (22)4.2银行估值纠偏的驱动因素及规律 (23)参考文献 (25)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价值评估理念在银行管理和投资分析中的推广和应用,选用恰当的价值评估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介绍和总结目前的价值评估理论及方法法,重点采用股利贴现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绝对价值的评估;根据统计国内外主要商业银行的指标数据,进行相对价值的评估,以期对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上市银行绝对估值相对估值1、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7月A股上市,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均已登陆资本市场。

08金融危机前,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市商业银行利润总额和利润增长率均大幅上涨,而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均没有提升,给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自从08年股价攀至顶峰后,上市商业银行的估值水平一路走低,市盈率与市净率均以跌入历史底部,很多国外金融机构均看空中资银行股,这似乎与商业银行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背离。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2年12月17日表示,引进外资投资国内的股票和债券市场需要逐步放开,欢迎外资对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

他还表示,在出现金融或经济危机时,中国应保留采取IMF 所认可特殊手段的权利。

受此消息提振,早盘银行股大幅拉升,带动沪指快速上涨0.80%,再创四个月来的新高。

这些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对银行价值评估的有效性。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拟对我国上市银行的估值方法进行探讨并与国外银行一些基本面如市盈率、市净率及PE等指标相比较,期望能够得出在现存约束条件下最适合的上市银行的估值方法。

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的意义上讲,对银行的价值进行估值比对企业公司的估值更有难度。

银行的一个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所筹集的存款,而不是从资本市场获得,与其他企业比较而言,这些存款的资本成本很难估算。

因为贷款涉及到的一系列难以估计的风险,对外部人员来说,尽管有大量的规定要求和信息报告披露,但是透明度依然不高,因此,贷款的质量难以确定。

而且,贷款利率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很小,估算资本成本时很小的误差也会造成银行价值估计的很大变动。

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市规模较小,容易受到政策干扰,反映信息效率低下,因此,与资本市场联系过于紧密的办法如市场法会遇到很多困难,影响研究的准确性,更增加了银行估值的难度。

1.2 研究意义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的综合能力,这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等。

如何科学全面的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与投资收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自第一家银行股登陆A股至今,上市银行数量逐渐增多,现在已达16家,估计在未来几年增速将会加大。

所以投资者在这一行业中进行投资选择时,必须进行甄别。

如何准确、科学的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评估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将变的至关重要。

但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财务指标繁多,让很多投资者无所适从。

所以全面、科学、准确的构建上市银行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将对投资者分析公司价值提供重要参考,正确引导投资趋向。

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给投资者及其潜在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确保投资安全和收益。

由于我国股市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时候股市的好坏在短期内取决于政策面和资金炒作。

但是纵观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价值投资一直都是股市投资取胜的法宝。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潜力等硬性指标被市场认可。

在股市上涨时,绩优股的表现往往强于大盘,甚至成为黑马,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股票;而在股市下跌时,绩优股也表现出抗跌的属性,使投资者蒙受较小的损失。

随着我国股市的日趋成熟,价值投资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长期来看,近十年间A股市场业绩稳定以及成长能力好的上市公司股价稳定增长,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市场均值。

全面、科学、合理的对上市银行进行评价将对中长线投资者提供有效地参考,优化资金配臵,可以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

(2)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A股市场上针对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千差万别,过于片面的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会引导投资者进行非理性投资,甚至为少数人取得非法收益提供便利,极大损害A股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客观、全面的分析上市银行的公司价值,将会对规范证券市场、引导大众理性投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研究上市银行的投资价值顺应市场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危机以来,上市银行受到外围的影响整体估值已大幅下降,行业平均市盈率降到7倍以下,很多优质的上市银行在这一轮调整中被错杀,银行股面临价值回归,更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板块,市场上不时传来抄底的声音。

而且自2010年至今的这一波市场调整,银行股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抗跌特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板块估值距离底部不远,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科学有效地评估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将为市场提供参考,让广大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这一板块时有据可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综述企业价值评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

费雪(1906)提出了资本价值理论,该理论提出资本价值是收入的资本化或折现值,利息率对资本的价值有较大影响,利息率下降则资本的价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

费雪的研究从利息率的角度探求了资本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关系,初步奠定了资本价值评估的基础。

但是该理论应用的前提是把企业看作收益流量已知并且拥有确定的投资资本,无风险利率为贴现率。

价值投资学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股市崩溃之后,格雷厄姆提出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都应该是其未来收益的折现值。

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度量方法测定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以此基准与该股票的市价进行比较,决定对该股票的买卖策略。

价值投资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安全边际”,寻求符合投资者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股票。

但是对风险的分析停留在定性上,缺少定量化的比较。

巴菲特继承并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思想,开始注意廉价股票措施之外的东西,对公司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个公司的增长前景、考虑公司的竞争力。

巴菲特在强调内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其未来的持续增长的能力,将增长看成是价值的另一面。

著名理财学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1958年)一文中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证明。

莫迪格莱尼和米勒系统地将不确定性引入到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之中,精辟论述了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之后,米勒和莫迪利安尼又在《商业杂志》发表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格》(1961年)中分析了股利政策的性质。

基于可靠的经济分析,他们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

1963年,他们对MM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企业估价模型,为企业估价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现金流量折现法确立了它完整的理论框架Copeland(1994)与 Damonadran(1995)将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运用到价值评估中,促成了折现现金流理论的发展。

Kenneth S.Hackel(1995)将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运用到了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中,从而使许多证券分析师将自由现金流量分析法作为常用投资分析方法之一。

Copeland ,Koller and Murrin 于 1996 年提出公司的股票估值应采用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指标,首先预测出超常成长及其终止年度后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再利用戈登(Golden)的二阶段成长模式及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 ,将预测得出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到现值,再将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折现值之和扣除负债价值,得出股权价值。

Richard and Lee 于 1998 年以道琼斯工业股价指数样本股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计算出的预测价值作为样本股的合理价值,并假定股价与合理价值呈共整合(co-integrated)关系,市价与真实价值长期呈收敛关系,并与市场比较法进行对比,发现市价/净值比、市价/股利比、市价/盈余比等比率的预测能力相当低,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股价则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1.3.2国内研究综述随着我国银行的陆续上市,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上市银行的投资价值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其价值评估方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吴科春、何旭强在《对银行股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2001)中研究了银行的盈利情况,认为我国银行股的价值衡量具有特殊性,应该区分银行股与其他从事信托的金融股,对银行的价值评估应该有别于信托类的金融股。

吴建在《上市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2010)中通过对2009年内14只银行股票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描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等几个基本方面能力的大小,从而给出投资建议。

认为银行业股票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大,上市公司股票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的胡宇在《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2010)中认为在投资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时,需要认清楚“低市盈率”并不等同于“安全性,分析了银行股的低估值陷阱。

赵旭在《商业银行股票投资价值评估-基于灰色关联度》(2011)中探讨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并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银行股投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理想银行,测算被评价银行与理想银行之间的关联度,并通过实证说明该种方法对投资者的决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黄叶苨、吴文平、黄志刚在《银行业:收益、股价及投资价值的比较分析》(2012)一文中对我国银行业板块业绩与股价背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银行股波动性小从而不受市场资金追捧,而且相对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中银行业经营管理规范、稳健,投机者、造势者或基金公司对其不感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