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与特征

湖南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与特征

温室工程课程论文论文名称:湖南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与特征所在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班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班
作者姓名:陈恺鹏
作者学号:20110206310046
湖南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与特征
摘要:湖南,因湖南省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因自古广植木芙蓉而有“芙蓉国”之称。

湖南农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稻谷,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人类的先祖便在农耕生活。

关键词:湖南省农业生产发展趋势
一.湖南省农业生产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长。

199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818万吨,出栏生猪6240万头,水产品总量达到116.8万吨,分别比1986年增加了187万吨、3608万头和78.6万吨,极大地丰富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

(2)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的单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1998年全省粮食亩产达到了370公斤,经济作物中油菜籽亩产达到了81.3公斤,出栏肉猪产肉量达到68公斤,淡水养殖亩产达到173公斤,分别比1986年提高了33公斤、19.3公斤、11公斤和104.3公斤。

(3)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不断加大,特别是1998年和1999两年中我省有70多亿元的国家和省级投资用于水利、种苗工程、动植物保护、生态防护林、生态环境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增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但是,我省农业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时期,也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生产与市场脱节,出现农产品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尚未形成。

二.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经过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1)农产品出口有了一定的基础。

1998年农副产品及加工制品出口额达到3.3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1%。

(2)部分农产品出口已形成一定规模。

畜产品、大米和茶叶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据长沙海关统计,畜产品年出口值(活大猪、鲜冻猪肉、猪鬃、肠衣等)为7053.3万美元,大米9014.88万美元,茶叶为3932.69万美元,三大产品出口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

(3)出口地区逐步扩大。

在原有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等传统市场外,已逐渐建立了欧、美等农产品出口市场。

虽然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还存在一些严重的制约因素,影响着出口市场的巩固和发展。

一是出口骨干农产品区域类同性强、竞争压力大;二是本省农产品品质不高,一部分从我省海关出口的农产品来自外省;三是出口产品加工附加值低,相当一部分是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四是缺乏品牌产品等。

三.湖南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
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拓展思路、狠下功夫:
3.1 积极对接国家区划,大力发展规模农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方略:通过实施区域规划和组建产业带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均衡有效供应。

这个基本方略由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一是国家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就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分别组织“国家队”(国定主产区)和“地方队”;在“国家队”中又分出了“主力军”(核心产区)和“后备军”(后备产区)。

二是运用价格、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大杠杆调动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均衡有效供给。

国家将分别对“国家队”、“地方队”,“主力军”、“后备军”采取不同的产业扶持政策。

我们要顺势而为,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将该省更大地域更多农产品纳入国家大区规划。

根据该省山川地理特点、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和中央已经明确了的内容,当前,该省要重点规划好水稻、柑橘、油菜、棉花、生猪、淡水渔业、苎麻和茶叶8个产业,力争首轮进入国家区划范畴。

其他大宗农产品视情况变化陆续争取进入。

为此,省里应尽快列出主要农产品序列名录。

鉴于该省山川平地交错分布、同一自然区域往往被多个县区分割的现实,在对接国家区划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自然区域法则”,突破以县为单位申报主产县的传统做法,确立几个自然区域,将相接相同相近地域全部纳入其中,以自然区域向国家申报连片主产区。

以水稻为例,该省可提出“泛洞庭湖区”、“湘中丘陵区”、“湘南低山丘陵区”、“湘西低海拔山区”四个自然区域,向国家申报水稻优势主产区。

这四个自然区域全部覆盖了已有的5 7个水稻主产县,又通过“连片”和“辐射”将诸如韶山、津市、洪江等县区和周边水稻产区乡镇带入了“国家队”。

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也应按与此相近的做法,争取以“区域团队”或“产业团队”进入“国家队”。

3.2充分发掘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不仅要高质量完成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任务,还要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特色资源。

该省山川地理气候复杂多变、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不少开发价值很高的特色资源。

特别是在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不少地方具有特殊的土壤地质条件、特别的生物种群和山区小气候,一经发现,就有可能形成特色农业。

建议省里组织一次全省性特色资源普查,建立特色农业资源档案,为特色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是嫁接科学技术,发掘特殊价值。

有些资源并不稀罕,一旦嫁接科学技术,就可能开发出特殊的价值,培育出特色的产业。

如广泛分布于怀化山区的一种野生葡萄,生命力很强,但颗粒小、产量低、子多味涩,不被市场接受。

经过科技人员的改良和开发,现在已经变成
了有名的“黑珍珠”,最高亩产达到12000斤,出园售价达2.5元/斤,成了当地最好的特色产业。

三是抓好产品营销,开拓特色市场。

特色农产品往往具有特殊的食物功用和消费群体,需要有的放矢抓好市场营销,以消费带动产业。

市场营销做好了,最普通的农作物也能形成有特色的产业。

在市场营销中要注意发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来拓展市场。

四是实施特别扶持,注意适度规模。

对经过审慎论证的特色农业项目,政府应当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农业部门要在抓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的基础上,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和特色资源发现人“新品种权”的立法保护,制定重点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和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监督,确保特色品质和产品安全。

3.3顺应现代都市潮流,有序发展都市农业
近年来,该省城市化进程很快,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各市州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城区面积都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已经成为该省各大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生理需求”。

各地农业部门要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突出任务抓在手上不放松。

要高起点做好都市农业规划,紧紧抓住贯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契机,认真制定都市农业的详细发展规划,通过法规形式确立都市农业的战略地位和空间布局。

要大力度发展设施高效农业。

要把发展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农业作为发展都市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集中资金,捆绑项目,把各大城市近郊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近郊建设成该省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现代农业的典范。

顺应近郊生态休闲农庄成为都市居民短期休闲首选的趋势,将建设现代生态农庄作为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农业部门要依据都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思路,认真抓好生态农庄的选点布局和规划指导。

四.总结
湖南不仅农产品总量大,而且科技含量高,目前农业科技在湖南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尤其是农业专家袁弄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为促进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成宪;李世宏.成长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5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8-73
[2]程立生.我国农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5.89-91
[3]杨德才;;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王吉恒;宋丹丹;;湖南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付长亮;;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J];湖南科技农业投资;2008年08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