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崛起的战略思路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崛起的战略思路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崛起的战略思路一、江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洼地”江苏沿海地区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城市,其中南通为长三角“15+1”城市群成员之一,毗邻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同时,南通和连云港还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从现实情况来看,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与其良好的区位和政策资源并不相称,无论是在江苏省域还是长三角乃至我国东部沿海层面,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形成“洼地”。

从江苏省来看,沿海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

如表1所示,沿海三市以占全省近30%的土地和人口,仅贡献了16.14%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1.31%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增加值和利用外资金额等在全省所占比重都没有超过15%,与相对发达的苏锡常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例,沿海地区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8.73%下降至2005年的16.41%,而苏锡常地区则由38.94%进一步上升至44.66%。

表1. 江苏沿海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情况表(2005年)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江苏统计信息网/;各城市统计年鉴(2001)注:带*表示为2000年数据。

从长三角城市群来看,沿海三市中目前只有南通属于长三角“15+1”城市群,其总体经济实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发展水平,属于“第四层次”1(新华网)。

如表2所示,从2005年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南通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七,但其与排名第六的南京相差将近千亿,而与排名第八的绍兴只相差30亿左右,只与排在末位的舟山的差距超过了千亿,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出口总值三项指标,南通的排名则落在9-10名左右。

盐城和连云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也只能算作最低的发展水平。

但是也应该强调指出,南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其2005年的合同外资金额已跻身长三角前五,而且在各项增长速度指标方面更是跃居长三角城市群之首,呈现出领跑长三角的发展趋势2。

可以说,南通区位价值的提升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表2.长三角及江苏沿海地区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06》、《江苏统计年鉴2006》、《浙江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城市统计年鉴。

注:括号内为各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排名以及盐城与连云港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的排名。

从我国东部沿海来看,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和连云港的发展也基本上处于下游水平。

如表3所示,南通除在利用外资方面跻身前五以外,20051以2005年的GDP进行分析,长三角16城市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五个经济实力层次,第一层次是GDP 超9000亿元的上海,第二层次是GDP超4000亿元的苏州,第三层次是GDP超过2000亿元的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四层次是GDP超过1000亿元的南通、绍兴、常州、台州和嘉兴,第五层次是GDP低于1000亿元的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和舟山。

22005年南通GDP增长率为15.4%,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9.6%,均位居长三角城市群之首。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基本上都是在10名左右,连云港的排名则更加靠后。

在总体经济实力方面不仅与上海、天津、广州等相去甚远,就是与烟台、青岛等城市也有相当的差距。

另据相关统计,江苏沿海地区单位土地产出(每平方公里GDP)仅是广东沿海和福建沿海的1/6,浙江沿海经济带的1/4,不足山东沿海经济带的1/5(王明俊,2004)。

表3.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列表(2005年)资料来源: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05年统计公报及各省市统计信息网。

注:带*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值;括号中为南通和连云港的相关指标在14城市中的排名。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闪光点”看出江苏沿海地区蓄势待发的希望所在,特别是南通近年来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已经显现出崛起的趋势,比如南通近年来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军突起,又比如南通在发展速度方面的领先等等,事实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重发展机遇已经引发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在前一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的江苏沿海地区将极有希望凸显后发优势,成为江苏省、长三角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增长亮点。

二、多重发展机遇引发区位价值提升区位价值3(中国投资咨询网,2006)简单来说就是区域位置带来的价值,3区位价值通常被用来衡量房地产项目的市场价值,本文将其拓展至更大的区域范围。

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价值或潜在发展价值,一般而言,区位价值的提升将为一个地区带来重要的发展机会。

关于区位价值的一个重要判断是,虽然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是静止不变的,但其所具有的区位价值却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呈现上升或下降的态势,比如交通条件的改善可能使原来的边缘地带成为投资的热土,而城市规划的调整在赋予相关地区强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位价值的格局。

对于江苏沿海地区而言,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或将要使区位价值获得重要的提升,而江苏沿海所拥有的丰富资源4又形成其区位价值提升的重要支撑,成为其后发崛起的重要保障。

1、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价值提升的重要条件交通发展格局的改变。

交通条件是衡量区位价值的基础性要素,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是区位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

随着大桥经济时代的来临,长三角地区的总体交通格局将由原来的“Z”字型走向“网络化”,江苏沿海地区的交通区位随之发生重要改变。

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使南通和苏南地区融为一体,从而进一步拉进沿海地区与苏南的距离;沪(崇)启越江过海通道将使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之间的交通距离大幅度缩减,南通因此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为其正式成为长三角核心都市圈成员奠定基础;沿海铁路和沿海高速的修建打通沿海通道,将从根本上改变江苏沿海的区位格局,对于促进沿海经济与苏南板块的联动,加速苏北地区融入长三角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可以说,随着一系列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和陆续建成通车,江苏沿海地区的交通通达状况将会明显改观,从而为其经济崛起和区域地位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第一部由交通部牵头制定的区域性交通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陆交通规划纲要》中,不仅已经将连云港纳入其中,而且将其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7城市共同列为国家级的综合运输枢纽,沿海地区交通区位格局的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

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对区位价值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十一五”期间,在“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江苏省正在加快实施4江苏沿海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管辖海域3.75万平方公里,水深15米以内浅海面积2.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沿海总面积的20%。

海洋资源的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

沿海滩涂面积510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以上,并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在扩展,是江苏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对于近年来年平均减少40余万亩耕地,同时又面临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压力的江苏省来说,其战略意义已经非常明显。

“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的“四沿开发战略”,在原“三沿”开发战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沿海开发战略,《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已经确定沿海开发的总体目标、产业布局、港口发展、区域快速通道建设等重要内容。

应该说,顺应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江苏省要通过沿海资源的整合着力实现从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省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江苏沿海板块的战略意义凸现。

2、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提升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

随着交通大格局的改变,长三角“南大北小”的发展格局可能实现突破,北向拓展势在必行。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6-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南通成为长三角地区北拓枢纽。

而随着江苏沿海通道的打通以及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推进,沿海轴线无疑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方向,即南通为北向拓展枢纽,通过加快融入长三角核心都市圈,发挥“承南启北”的重要功能;盐城则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第一站,借助空间距离的拉近,承接更多的核心城市能量溢出;连云港可借助其港口纳入长三角组合港体系之机5,加快接轨长三角的步伐,同时在联动山东半岛方面发挥独特功效。

这样,江苏沿海地区将成为长三角特别是其核心城市——上海能量辐射的重要承接区域,从而真正实现地理区位层面的价值提升。

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

沿海地区作为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载体,将成为江苏省由内陆经济走向沿海经济的重要载体。

同时,江苏沿海地区纵贯南北,在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开发之间形成一条沿海通道,其中,南通是沿江和沿海开发战略的交汇点,连云港则是沿海和沿东陇海线的交汇点,对于江苏省通过“四沿”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苏南、苏中、苏北联动发展的新态势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此外,沿海地区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相对于苏南及长三角其它区域,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而使沿海地区成为苏中振兴、苏北崛起,并进而成为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功能载体。

当然,同样不容忽视的是,鉴于江苏沿海地区在长三角北向拓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对于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同样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载体功效。

5根据长三角交通规划纲要中的沿海港口规划部分,将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宁波、苏州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为支线港。

三、把握机遇促进崛起的战略思路面临新的发展背景,江苏沿海地区必须审时度势,在重新认识区域发展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区位价值提升的战略机遇,适时推进区域经济的崛起。

1、紧密联系长三角都市圈,实施都市圈融入战略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都市圈”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禀赋资源、便利的交通联系以及雄厚的经济科教实力,是我国发展条件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可以说,作为正在形成中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长三角已经显现出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和带动周边区域的向心力,“接轨上海、合理分工、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一致的战略取向,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够率先崛起。

成为长三角的一员,享受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集群优势,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因此,借助交通区位格局改变带来的区位价值提升,江苏沿海地区要紧密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

要与上海、苏南、浙江等城市建立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承接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能量溢出,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集群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