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B、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C、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 年初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检测反馈
1.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参观“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
3.小明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发现了一个细节: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周主任”。
他们曾经在哪一所学校共事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
4.1926 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
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砍去
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以 挽救中国的危亡。 (二)北伐战争 1.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A、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后,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3)请将材料一中的“汀贺桥两役”的发生地点标注在材料二的○1 ○2 处。
(4)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阅读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即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 1924 年 6 月 16 日,并于该日举行开学典礼, 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人们习惯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争中闻名的指挥官。黄埔军校旧址,于 1988 年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任校长是蒋介石,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
()
A. 武汉
B.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
失败,……原因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
措施是
()
A. 领导了北伐战争
B. 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C. 建立了黄埔军校
D. 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B.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立起来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联
上联:吴孙张三系军阀 下联:汀贺桥两役决战
材料二:北伐战争示意图
(1)材料一、材料二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一中“吴孙张三系军阀”反映了此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把这三派军阀头目的名 字填在材料二其势力所在地区的方框内。
黄埔军校自 1924 年 6 月在广州创办到 1949 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 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 41386 人。
的利益。
二、问题探究
1.1926 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谈谈其顺利进军的原因;为什 么后来又很快失败了?
2.材料:孙中山先生在临终前留下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孙中山说“革 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没有成功?
三、梳理深化
(一)黄埔军校建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1924 年 5 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条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原因:孙中山认为中国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
第 11 课 北伐战争
一、课前检测
1.1924 年 5 月,在

的说明下,国民党在 黄埔创立黄埔军校。
2.在黄埔军校,
担任校长,后
任政治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3.
年,为推翻
在中国的统治,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讨伐对象



。战斗中,
独立团作战勇敢。
4.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革命政府,它代表
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 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名声显赫。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 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 三民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 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 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